王培學
河南省太康縣農信聯社(以下簡稱太康縣農聯社)下轄25個基層信用社(含營業部),38個營業網點,在崗職工480人。自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以來,在太康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創新改革與穩定發展的關系,加快推進經營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和發展方式轉變,各項業務跨越發展,經營質量明顯提升。
截至2014年7月底,太康縣農聯社各項存款達69億元,各項貸款達35.46億元,存貸比例為50.34%;各項收入2.8億元,其中利息收入1.9億元,經營利潤0.78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0.35%。目前,全縣累計發放信用農戶、產業經營戶和城鎮工商戶貸款5.8億元,建立信貸支持項目庫企業152家,為全縣產業集聚區建設授信36億元,投放貸款31.2億元,重點支持一大批骨干企業和關系太康縣民生及城市形象的基礎設施建設,為太康縣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同時,太康縣農聯社以覆蓋全縣所有鄉鎮的機構網點和完備的金融服務體系,擔負著全縣約20萬戶農民的糧補、良種、社保、低保等近20種政府補貼資金的發放服務工作,為惠農政策能夠有效落實作出了突出貢獻。
近年來,太康縣農聯社積極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質量,支農工作呈現快速、穩健發展趨勢,為縣域經濟發展起到了主力軍作用。
首先,立足縣域,服務廣大群眾。由于其他金融機構的缺失,農村信用社承擔了服務農村經濟金融主渠道的職能,承擔了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任。太康縣農聯社不斷加大技術投入,實現全國通存通兌,并根據農村生產需要,開展“送貸下鄉”活動,走到田間地頭辦理貸款手續,大大提高了客戶滿意度。
其次,支持中小企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太康縣農聯社貸款營銷中心成立后,根據地方實際和資源優勢,優化信貸結構,集中授信放款,提高整體資金導向作用。截至7月底,太康縣農聯社向紡織業、鍋爐、電子、造紙等行業,授信36億元,投放貸款31.2億元,直接產生經濟效益80多億元,間接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達近百億元。
最后,創新服務模式,履行社會責任。農信社根植于農村,支持農村經濟發展是黨和國家賦予農信社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太康縣農聯社重點抓“三大工程”(即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工程、陽光信貸工程、富民惠農金融創新工程)建設,采取以下幾點措施:一是“送貸下鄉”。今年6月初,太康縣農聯社利用“三夏”農忙時節,帶著“移動辦公室”深入到鄉間地頭,在家門口為村民提供“送貸下鄉”服務,獲得了老百姓的好評,實現農村金融由“坐等上門”到“送貸下鄉”的轉變。二是成立貸款營銷中心,簡化貸款手續。太康縣農聯社貸款營銷中心實行“三公開”,陽光辦貸,并根據縣域實際情況,開通了金燕快貸通業務,解決農戶資金需求,大大縮短辦貸時間,解決客戶燃眉之急,得到了廣大客戶的好評。三是傾力助農扶貧工作。多年來,太康縣農聯社經過不斷發展改革,不斷壯大,為履行社會責任打下經濟基礎。從2012年定點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先后對芝麻洼鄉4個行政村投資90余萬元修繕村舍、校舍;籌集資金24.1萬元,打機井34眼;并先后發放900多萬元支持行政村產業發展,資助15名孩子圓了大學夢。四是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7月下旬,太康縣農聯社組織40余名青年志愿者參加義務勞動,走上街道打掃衛生,為廣大群眾營造了一個干凈而舒適的環境。在清潔環境的同時,還開展了安全用卡、有效識別假幣、防范金融詐騙等金融知識的宣傳,受到群眾的好評。
太康縣農聯社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踐行著企業的社會責任、傳承著新時代的雷鋒精神,實現了企業形象和社會責任的和諧統一。
作者系河南省太康縣農村信用聯合社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