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霞
會計信息作為連接企業投資者與資本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是投資者決策的最主要依據。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國資本市場環境發生劇變,傳統市場體制正經受嚴峻挑戰。資本市場的發展特別需要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不斷健全和完善會計信息質量體系,為使用者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資料,才能適應新形式下資本市場發展的要求。
一、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尚不規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扭曲了股票的價值,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擾亂了資本市場秩序,建構和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是資本市場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一)會計信息披露虛假失真,嚴重背離了市場經濟規則
由于我國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現行的有些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不法上市公司就趁機研究會計準則制度的漏洞,提供夸大或縮小客觀事實的會計信息資料,例如,個別上市公司過度包裝招股說明書,提供的財務報告存在虛假陳述,利潤計算存在操縱行為嚴重等等。這些信息誤導信息使用者預測的企業盈利嚴重偏差,客觀上造成資本市場陷阱、險境眾多。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直接與市場經濟規則嚴重背離的行為,它使社會公眾對會計誠信基礎產生懷疑,從根本上動搖了市場經濟的信用基礎,削弱和扭曲了證券資本市場的資金籌集和資源調配功能,危害了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
(二)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嚴重削弱了會計信息自身的使用價值
上市公司及時披露會計信息,能使報表使用者及時快速地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掌握公司的最新財務動態,為作出正確決策提供更有用的信息。有些上市公司不能及時披露與報表使用者決策相關的會計信息,嚴重削弱了會計信息自身的價值,延誤了投資者的戰機,危害了廣大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利益,同時助長了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腐敗行為,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
(三)會計信息披露的主動性不夠和披露的內容不充分,客觀上掩蓋了企業經營管理上的陰暗面
很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處于一種被動應付的局面,抱著能少披露就少披露的態度,甚至借保護商業秘密為由,故意隱瞞重要會計信息;特別是不法上市公司對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信息、對資金投資去向及利潤構成的信息等不充分披露,甚至不披露等等,這種現象助長了上市公司掩蓋其經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愿讓社會公眾知道的陰暗面,給后續經營埋下了危險的根源,最終損害的是投資者的利益。
二、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原因
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驅動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響,同時還存在道德層面的問題。我國處在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在資本市場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外部監督機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復雜性。
(一)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虛假失真
由于資本市場市場化程度低,企業融資渠道少,有“殼資源”屬性的上市資格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而依據現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會計盈利能力作為標尺,為了滿足上市或配股的條件或避免退市,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從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會計造假活動。
(二)企業產權中各行業為主體的利益沖突,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
目前,我國企業產權中有政府、債權人、所有者、經營者和其他與企業相關的個體等幾大主體。由于他們具有不同的行為目標和經濟特征,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驅動,不可避免地出現利益沖突。經營者直接管理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信息優勢,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其只會提供滿足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甚至有動機操縱會計信息生成或提供虛假信息,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三)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外部監管不力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
如果一個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缺乏,則很容易發生會計舞弊。同時,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控制環境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發揮作用。舞弊信息之所以能通過會計系統最終形成財務報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已極不正常,這才使得會計舞弊行為有機可乘。在我國,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是財政部,負責制定會計制度。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參與監督會計制度實施。但是,各個監管部門缺乏配合,各自進行監管,沒有達到各家齊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補充的監管機制,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泛濫。
三、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治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完善資本市場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主要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規范公司會計行為。良好的會計信息披露體制是建立在規范的公司會計行為基礎之上的。我們應當加強會計規范制度的建設工作,改善股權結構,明確市場機制,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明晰產權,發揮產權對會計信息生成過程的規范和界定功能,推行獨立董事制度,進而規范公司會計行為,盡快健全和完善中國的會計規范體系,從而使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更加可靠。
第二,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法規,強化會計信息的內部監督,加強法規的普及和執行力度。首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處罰力度,才能夠更充分地發揮《會計法》在發揚正氣和打擊歪風方面的威懾作用。其次,完善獨立評審制度,制定發布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對于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防止舞弊行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加強法規的普及和執行力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第三,大力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程度,完善市場機制,建立起適合資本市場需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誠信文化。完善市場機制,提高市場效率,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前提。近期,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證券公司的治理取得重要進展,市場環境逐步得到改善。只有市場規范有序,會計信息才能規范有序地披露,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市場經濟,更是信用經濟,它作為一種生產力,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擺脫訴訟,提高競爭力,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必須注重企業誠信價值觀的塑造,政府應采取法治與德治雙管齊下,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建立強大的輿論引導和監督體系,增強道德約束力,資本市場才能健康發展。
總之,會計信息是重要的經濟信息,是各種經濟利益關系的集中體現,它既是政府宏觀調控的需要,又是投資者、債權人、社會公眾與企業管理當局評價財務狀況、防范和化解風險、作出投資決策、改善經營管理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的質量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晴雨表,是活躍和強健資本市場的血液,要保證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必須不斷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
(作者單位:信陽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