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婷 王碩



[摘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終端的飛速發展,我國數字出版行業日益增長的市場規模與商業銀行金融資源匹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研究了我國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歷程和市場規模,分析了商業銀行支持數字出版的特色產品和主要特點,指出金融資源分布不均衡、缺乏足額抵押物及財務狀況不透明是制約商業銀行拓展數字出版企業的最主要問題,并結合出版行業特點,指出商業銀行開展數字出版行業金融產品的創新方向。
[關鍵詞]數字出版;商業銀行;產品創新
[作者簡介]蘭婷,北京大學出版社;王碩,中國農業銀行。
近年來,隨著金融改革步伐逐漸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加速,國內銀行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在金融傳媒和大型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增大的背景下,開拓文化傳媒、節能減排等戰略新興產業,培育新興利潤增長點,已成為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的重要方向。在諸多新興行業中,借助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終端的數字出版行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據統計,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營銷收入從2006年的213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935億元,7年間平均增幅接近45%,發展潛力巨大。由于數字出版行業輕資產運營的特點,商業銀行在該領域的金融支持仍顯不足。本文主要探討目前數字出版行業的發展現狀,分析商業銀行支持數字出版的現狀和存在的難點,并指出金融支持數字出版行業的重要意義和創新方向。
一、數字出版行業情況
1.數字出版的定義與范疇
伴隨著互聯網和數字技術在出版領域的大量應用,出版行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以數字出版為代表的新型出版方式和產業應運而生。由于數字出版涉及多個邊界模糊的概念,國內外對于數字出版的含義和界定各有不同。經研究對比各方資料,本文中的數字出版指的是借助新興數字與互聯網技術,以數字化方式創建、存儲、傳輸、展現和管理數字內容的出版方式與活動。具體而言,數字出版主要包括數字網絡期刊、數字網絡報刊、電子書、手機出版、軟件出版、互聯網廣告、網絡游戲出版、網絡音樂、網絡影視出版、動漫出版等多種形式。
2.我國數字出版行業發展歷程和市場潛力
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過程,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是一個伴隨著互聯網普及和網民規模發展而共生的壯大歷程。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互聯網剛剛興起,各種網絡音樂、網上發布的實體書籍電子版等資料即可視為我國數字出版的雛形。2006年,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將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明確提上日程,并提出“加快傳統出版發行業向現代出版發行業的轉換,積極發展電子書、手機報刊、網絡出版等新興業態,發展手機網站、手機報刊、IP 電視、移動數字電視、網絡廣播、網絡電視等新興的傳播載體”,此舉標志著我國數字出版正式納入國家出版體系的范疇。2010年,原新聞出版總署出臺《關于發展電子書產業的意見》,2011 年出臺《數字出版“十二五”規劃》等文件,對電子出版的發展進行了規劃和管理。在國家政策引導和各類新興數字技術的帶動下,數字出版行業呈現快速發展。據統計,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營銷收入從2006年的213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935億元,7年間平均增幅接近45%,發展勢頭強勁,具體情況參見表1。
《2012—2013 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在2012年數字出版產業收入中,互聯網廣告、網絡游戲與手機出版占據收入榜前三位(參見圖1)。其中,互聯網廣告達753.1億元,網絡游戲達569.6億元,包含手機彩鈴、鈴音、手機游戲等在內的手機出版達486.5億元,市場前景廣闊。
二、我國金融業支持數字出版行業的現狀與難點分析
1.我國金融業支持數字出版行業的現狀分析
由于我國數字出版行業資產規模較小、財務缺乏規范、信用等級不高,很難達到主板或中小板的上市要求,因此銀行信貸是廣大數字出版企業獲取發展資金的主要方式。同時,開拓以數字出版行業為代表等各種新興戰略行業符合我國商業銀行實施戰略轉型和客戶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因此,我國銀行業近年來紛紛加大以服務數字出版等文化產業的產品創新力度。
中國工商銀行根據各類文化企業的特點積極創新產品,在業內率先推出 “文化+金融”服務手冊,探索開發了“集合放款+版權質押+實際控制人連帶保證”、“直投+信貸”、“固定資產支持融資+收入賬戶封閉管理”等特色貸款和金融服務模式。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推出“創意貸”系列產品,該產品針對文創企業輕資產的特點,創新推出版權質押、商標權、專利權、應收賬款質押、未來收益權質押等無形資產質押擔保方式,涵蓋了文藝演出、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動漫網游、廣告會展、藝術品交易貸款、設計創意、文化旅游、文化體育休閑等9大類文化創意行業以及文化創意集聚區10項子產品。華夏銀行專門推出面向文化創意集聚區內部的小微型文化創意企業量身定制的產品方案——“文創貸”,具體包括以版權作為質押的文化創新版權質押貸、以著名的文化創意企業家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的企業家信用貸等。光大銀行專門推出以知識版權為核心的“紫薇花”文化金融系列產品,提供版權貸、抵押貸、擔保貸、賬款貸、法人貸、打包貸等種類多樣的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同時在日常結算、網上銀行、現金管理和個性理財等方面,全方位服務和支持文化出版行業發展。此外,南京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紛紛推出各具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案。
2.我國金融業支持數字出版行業的難點
雖然多家銀行圍繞數字出版行業的特點推出了一系列產品或方案,但由于出版產業“輕資產、高風險”的特性,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在于版權、品牌、作者群體等無形資產,缺乏可用于抵押擔保的固定資產。按照商業銀行傳統的授信和評級方法,這難以獲得金融機構更多的資金支持,其難點主要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稀缺的金融資源分布不均衡,小微企業獲得信貸資金有限。在目前的金融體制下,由于數字出版行業大多數為小微企業,數量較多,質量參差不齊,商業銀行更愿意將有限的信貸資源投放向大型企業,數字出版類的小微企業很難進入金融機構的服務半徑。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新興戰略行業的政策,但在近期國家信貸規模收緊和商業銀行風險偏好的背景下,數字出版類的小微企業很難獲得信貸資金支持。
第二,輕資產運營,缺乏足額抵押物。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足額的抵押物是最基本的準入條件和衡量標準。但數字出版行業主要資產為版權、技術、智力等非實物類資產,是典型的輕資產運營的高科技行業,用傳統的信貸標準很難衡量。雖然個別銀行探索了一些版權、專利權等新型抵押質押方式,但由于對版權、專利權等智力資產價值的很難確定,而且該類資產的質押等流程較為煩瑣,使得商業銀行在操作中都盡可能地規避此類產品,導致授信不足,操作周期長,資金支持有限。
第三,財務缺乏規范性,還款能力無法衡量。一般來說,銀行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等常規途徑分析,來了解小微企業真實經營狀況,分析其資金流和還款能力。由于很多數字出版企業會計信息不規范、不充分,缺乏信用記錄,甚至部分企業為了避稅做假賬,使得銀行難以用常規方法評估其財務真實性和還款能力。出于規避風險等因素的考慮,很多銀行對于此類貸款望而卻步,由此可見,小微企業財務制度的規范性和透明性是影響企業融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金融業支持數字出版行業的重要意義和創新方向
雖然商業銀行金融支持數字出版行業存在諸多難點,但在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大型企業議價能力變強的背景下,開拓以數字出版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對于商業銀行的戰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數字出版產業屬于科技含量高、國家政策扶持的新興行業,受經濟周期波動較小,發展潛力廣闊;而傳統產業在國家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政策導向下,很容易受經濟周期和政策波動的影響,市場風險較大。另一方面,各家銀行對大型企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甚至不惜采用降低利率等方式搶占市場。而數字出版等新興行業尚處于市場培育期,客戶一般都可接受利率上浮,且輕資產運行的特性使其大量資金更容易在銀行體系內封閉循環。因此,開拓數字出版等新興行業對于商業銀行改善信貸結構、拓展客戶資源、提升凈息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更好地促進金融支持數字出版行業發展,商業銀行應在以下方面加以創新:
1.圍繞數字出版行業發展特性,創新抵押擔保模式
針對數字出版行業知識產權等“軟資產”多、固定資產等傳統抵押品少的特點,商業銀行應拓寬權利質押范圍,創新知識產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股權質押、代辦股權質押等新產品,研究出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評審管理體系和流程。同時,可以考慮采用第三方信用擔保或創新供應鏈融資等方式,通過對數字出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進行產業整合和捆綁式融資,從而有效降低信貸風險,從整體上促進數字出版產業鏈發展。
2.投貸聯動,實現多元化金融支持
對于數字出版企業,特別是初創期的企業,由于其風險較高,缺乏合格的抵押物,單獨依靠銀行信貸介入為其提供融資的難度較大。商業銀行應和保險公司、創投機構、擔保公司、信托公司加強合作,通過“信貸+保險”、“信貸+直投”、“信貸+擔保”多種融資工具和風險補償組合,使新興產業的金融需求與金融服務更加匹配。同時,商業銀行在與第三方合作過程中,也可以在降低風險的基礎上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實現多元共贏。
3.建立完善數字出版企業電子信息檔案,打造在線電子平臺
為了彌補數字出版企業財務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現金管理等支付結算工具,將數字出版企業的財務信息與銀行系統進行主動對接。商業銀行通過對企業主個人信譽和企業經營數據、現金流的綜合分析,全面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融資需求,以便及時為有融資、理財等需求的優質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實現商業銀行產品的綜合化營銷。
《新聞出版行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 年我國數字出版產值將占出版產業整體的25%,發展前景廣闊。在國內數字出版產業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中,我國商業銀行應加大支持文化產業的信貸投放,合理引導商業銀行創新出適合數字出版文化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建立健全多層次的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通過投貸聯動等方式支持數字出版企業開展多元化融資。
[1]肖洋. 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 南京大學,2013.
[2]張彥華.國內數字出版所處困境及發展途徑研究[D]. 重慶大學,2011.
[3]范先慧. 金融支持出版行業轉型發展問題研究[J]. 金融縱橫,2013(8).
[4]曹楠. 銀行信貸與出版產業融資的環境制約因素——論金融支持出版業的路徑選擇[J]. 中國報業,2012(12).
[5]曾慶賓,劉明勛. 淺析我國出版業的融資問題[J]. 南方金融,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