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周強+張松竹+黃玲艷+朱敬賢+劉彬
摘 要:本文以鉀長石、石英、石灰石、燒滑石、骨灰、氧化鐵、氧化鈦為主要原料來制備鈦鐵結晶釉。通過單因素試驗法、正交試驗分析法,探討了各原料、工藝因素、燒成制度對鈦鐵結晶釉性能的影響。
關鍵詞:鈦鐵結晶釉;燒成制度;工藝條件;配方組成
1 引言
結晶釉是一種華貴的陶瓷藝術釉,它可賦予陶瓷制品典雅而不重復的特殊紋飾,這種效果的獨特性是由透明基釉中析出的各種形狀和色調的結晶物而獲得的一種藝術釉。結晶釉是由于釉內含有足夠的結晶性物質,經熔融后處于飽和狀態,在冷卻時析出晶體后而形成的。在釉熔液中形成結晶,晶核的形成速度和晶核的發育速度其著重要的作用。晶核的形成速度在冷卻的開始和終結時為零,而在某溫度下達到最大值;晶核的生長速度也在冷卻的開始時與終結時為零,而在某溫度下達到最大值。兩個最大值都在熔點以下,但后者溫度高于前者。因此,結晶最好的溫度范圍是晶核形成速度最大值和晶核生長速度最大值之間。所以,在煅燒結晶釉時,必須在燒成冷卻階段,選擇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進行保溫,使熔體析出晶核,并使晶體長大。
本實驗通過單因素試驗法、正交試驗法討論了各原料、工藝因素、燒成制度對結晶釉析晶的影響,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鈦鐵結晶釉。
2 實驗內容
2.1 實驗原料
鈦鐵結晶釉所使用的原料有:鉀長石、石英、石灰石、燒滑石、氧化鐵、二氧化鈦。礦物原料的化學組成如表1所示,釉用化工原料如表2所示。
2.2 實驗流程
制備鈦鐵結晶釉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2.2.1坯體的制作
(1) 制作坯體模具采用不銹鋼圓形模具,制作出來的坯體直徑約為60 mm,高度約10 mm。
(2) 坯體在50~60℃干燥箱中干燥4~5 h。
(3) 干燥好的泥坯,表面不夠平整,需要修坯,然后將坯體放在干燥箱中待用。
2.2.2釉料的制備
將已處理好的原料,按配料表準確配料,以料﹕球﹕水=1﹕2.5﹕0.8的比例放入球磨罐中,再向球磨罐中加入0.3%的CMC(羧甲基纖維素鈉),其主要起解凝和分散的作用。球磨30 min后,將球磨好的釉料過120目篩,再倒入塑料杯中,陳腐4~5 h,再進行施釉。
2.2.3施釉
(1) 施釉前將海綿用水蘸濕輕輕涂抹于泥餅上面,目的在于可以清除坯體表面的灰塵。同時,給坯體補充一定的水份,防止坯體過多吸收釉漿中的水份,影響上釉。
(2) 采用浸釉法施釉,將陳腐4~5 h的釉漿倒入一個平面容器里,攪拌均勻,再將泥餅以與水平成30°角方向浸入釉漿。當坯體一端浸入釉漿后,再逐漸將坯體放平,這樣有利于氣泡的趕出。
(3) 將泥餅在釉漿中浸5~10 s,然后將上好釉的坯體取出,控制好釉層厚度。
(4) 將上好釉的坯體放在50~60 ℃的干燥箱中干燥4~5 h,待用。
2.2.4產品燒成
本實驗的最高燒成溫度為1280 ℃、保溫10 min;析晶溫度為1140℃、保溫2h。其燒成曲線如圖2所示。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 氧化鈦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面效果影響
氧化鈦作為晶核劑和著色劑,在高溫條件下處于過飽和狀態從而析出晶體。當氧化鈦的含量為8%~11%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當氧化鈦加入量小余8%時,由于晶核劑過少,導致析晶較少;當氧化鈦加入量大于11%時,晶核劑過多,析出大量的晶體,使得釉面粗糙。因此,要取得漂亮的晶花,必須控制好氧化鈦的用量。
3.2 氧化鐵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據資料可知,在硅酸鈦結晶釉中,Fe2+、Fe3+等離子容易進入金紅石晶格,發生晶格取代,不僅可以使晶花呈現多種顏色,而且也會使晶體發生變形,呈現不同的晶體形狀。隨著氧化鐵加入量的增加,釉面黃色加深。當氧化鐵的含量為6%~8%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
3.3 石灰石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CaO在釉中是主要熔劑,能降低釉的膨脹系數、粘度,減小釉的表面張力,提高釉的流動性,這樣晶體在較小的作用力下成長變大。本實驗通過改變石灰石的加入量來分析其對釉面效果的影響,當石灰石含量為25%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隨著石灰石的增加,析出的晶體越多,晶體發散效果更好,變得細長。
3.4 燒滑石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燒滑石引入的主要是MgO,MgO可形成低共熔化合物,是強的活性助熔劑,可提高釉熔體的流動性,在高溫下起降低熔體粘度的作用,并降低釉表面張力,促進晶體的長大。當氧化鈦的含量為7%~9%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但是燒滑石加入量增加,晶體變多且重疊,這是因為燒滑石過多,反而增大了釉的粘度和流動性,晶花不能自然發散,釉面變得亞光、高溫。
3.5 骨灰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骨灰主要起提高釉面光澤,使釉具有柔和感的作用。當骨灰含量為0.9% ~ 2.1%時,效果較佳。
3.6 鉀長石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鉀長石具有較低的熔化溫度、較寬的熔融范圍、較高的熔融液相粘度和良好的溶解其他物質的能力。本實驗中當鉀長石的含量為30%~38%時,釉面效果最為理想。
3.7 石英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石英會增加釉料熔融溫度、粘度,促進晶體的生長, 但是會導致釉面粗糙。隨著石英的增加,O/Si的值變小,硅氧四面體的結合會更緊密,熔體的網絡結構會更加緊密,熔體的高溫粘度就會較大,從而使結晶物質的遷移速度變慢,使晶體發育更困難,形狀不規則甚至是不析晶,增加釉料中石英含量能提高釉的熔融溫度,SiO2的含量愈多,釉的燒成溫度愈高,抑制了晶體的長大。在本實驗中當石英的含量控制在17%~20%時,釉面效果最為理想。
通過大量的實驗,成功制備出了具有菊花狀黃色鈦鐵結晶釉,其效果如圖3所示。
4 結論
(1) 本實驗以鉀長石、石英、石灰石、滑石、骨灰、氧化鐵、氧化鈦為原料,研制出釉面析出細小的針狀晶體的鈦鐵結晶釉,該最佳釉式為:
0.097K2O
0.034Na2O 0.156Al2O3 0.011P2O5
2.153SiO2
0.670CaO 0.003Fe2O3 0.003TiO2
0.199MgO
(2) 燒成制度是影響鈦鐵結晶釉的一個重要因素,本實驗最高燒成溫度為1280 ℃,高火保溫10 min;析晶溫度為1140 ℃,析晶保溫2 h,氧化焰燒成。
(3) 當球磨時間為30 min,秞層厚度在0.6~0.8 mm之間時,釉面效果較好,并可得到均勻的黃底針狀晶體。
參考文獻
[1] 漢軍.試論陶瓷結晶釉的應用[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2(6):26-30.
[2] 余祖球.結晶釉[J]. 佛山陶瓷.2003(7):21-23.
[3] 裴新美,劉小娟.結晶釉的研究進展[J].江蘇陶瓷 .2007(12):21-24.
[4] 夏銀鳳.金紅石結晶釉的制備及析晶機制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5).
[5] 裴新美,劉小娟.低溫快燒結晶釉的研制[J].中國陶瓷.2008(3):55-57.
[6] 紀元玉,孫廣闊. 金黃色鐵板鈦礦結晶釉的試制[J].陶瓷研究與
職業教育,2006(3):44-46.
[7] 張鳳岐,魏忠漢.結晶釉工藝[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8] 素木洋一.釉及色料[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摘 要:本文以鉀長石、石英、石灰石、燒滑石、骨灰、氧化鐵、氧化鈦為主要原料來制備鈦鐵結晶釉。通過單因素試驗法、正交試驗分析法,探討了各原料、工藝因素、燒成制度對鈦鐵結晶釉性能的影響。
關鍵詞:鈦鐵結晶釉;燒成制度;工藝條件;配方組成
1 引言
結晶釉是一種華貴的陶瓷藝術釉,它可賦予陶瓷制品典雅而不重復的特殊紋飾,這種效果的獨特性是由透明基釉中析出的各種形狀和色調的結晶物而獲得的一種藝術釉。結晶釉是由于釉內含有足夠的結晶性物質,經熔融后處于飽和狀態,在冷卻時析出晶體后而形成的。在釉熔液中形成結晶,晶核的形成速度和晶核的發育速度其著重要的作用。晶核的形成速度在冷卻的開始和終結時為零,而在某溫度下達到最大值;晶核的生長速度也在冷卻的開始時與終結時為零,而在某溫度下達到最大值。兩個最大值都在熔點以下,但后者溫度高于前者。因此,結晶最好的溫度范圍是晶核形成速度最大值和晶核生長速度最大值之間。所以,在煅燒結晶釉時,必須在燒成冷卻階段,選擇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進行保溫,使熔體析出晶核,并使晶體長大。
本實驗通過單因素試驗法、正交試驗法討論了各原料、工藝因素、燒成制度對結晶釉析晶的影響,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鈦鐵結晶釉。
2 實驗內容
2.1 實驗原料
鈦鐵結晶釉所使用的原料有:鉀長石、石英、石灰石、燒滑石、氧化鐵、二氧化鈦。礦物原料的化學組成如表1所示,釉用化工原料如表2所示。
2.2 實驗流程
制備鈦鐵結晶釉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2.2.1坯體的制作
(1) 制作坯體模具采用不銹鋼圓形模具,制作出來的坯體直徑約為60 mm,高度約10 mm。
(2) 坯體在50~60℃干燥箱中干燥4~5 h。
(3) 干燥好的泥坯,表面不夠平整,需要修坯,然后將坯體放在干燥箱中待用。
2.2.2釉料的制備
將已處理好的原料,按配料表準確配料,以料﹕球﹕水=1﹕2.5﹕0.8的比例放入球磨罐中,再向球磨罐中加入0.3%的CMC(羧甲基纖維素鈉),其主要起解凝和分散的作用。球磨30 min后,將球磨好的釉料過120目篩,再倒入塑料杯中,陳腐4~5 h,再進行施釉。
2.2.3施釉
(1) 施釉前將海綿用水蘸濕輕輕涂抹于泥餅上面,目的在于可以清除坯體表面的灰塵。同時,給坯體補充一定的水份,防止坯體過多吸收釉漿中的水份,影響上釉。
(2) 采用浸釉法施釉,將陳腐4~5 h的釉漿倒入一個平面容器里,攪拌均勻,再將泥餅以與水平成30°角方向浸入釉漿。當坯體一端浸入釉漿后,再逐漸將坯體放平,這樣有利于氣泡的趕出。
(3) 將泥餅在釉漿中浸5~10 s,然后將上好釉的坯體取出,控制好釉層厚度。
(4) 將上好釉的坯體放在50~60 ℃的干燥箱中干燥4~5 h,待用。
2.2.4產品燒成
本實驗的最高燒成溫度為1280 ℃、保溫10 min;析晶溫度為1140℃、保溫2h。其燒成曲線如圖2所示。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 氧化鈦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面效果影響
氧化鈦作為晶核劑和著色劑,在高溫條件下處于過飽和狀態從而析出晶體。當氧化鈦的含量為8%~11%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當氧化鈦加入量小余8%時,由于晶核劑過少,導致析晶較少;當氧化鈦加入量大于11%時,晶核劑過多,析出大量的晶體,使得釉面粗糙。因此,要取得漂亮的晶花,必須控制好氧化鈦的用量。
3.2 氧化鐵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據資料可知,在硅酸鈦結晶釉中,Fe2+、Fe3+等離子容易進入金紅石晶格,發生晶格取代,不僅可以使晶花呈現多種顏色,而且也會使晶體發生變形,呈現不同的晶體形狀。隨著氧化鐵加入量的增加,釉面黃色加深。當氧化鐵的含量為6%~8%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
3.3 石灰石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CaO在釉中是主要熔劑,能降低釉的膨脹系數、粘度,減小釉的表面張力,提高釉的流動性,這樣晶體在較小的作用力下成長變大。本實驗通過改變石灰石的加入量來分析其對釉面效果的影響,當石灰石含量為25%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隨著石灰石的增加,析出的晶體越多,晶體發散效果更好,變得細長。
3.4 燒滑石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燒滑石引入的主要是MgO,MgO可形成低共熔化合物,是強的活性助熔劑,可提高釉熔體的流動性,在高溫下起降低熔體粘度的作用,并降低釉表面張力,促進晶體的長大。當氧化鈦的含量為7%~9%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但是燒滑石加入量增加,晶體變多且重疊,這是因為燒滑石過多,反而增大了釉的粘度和流動性,晶花不能自然發散,釉面變得亞光、高溫。
3.5 骨灰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骨灰主要起提高釉面光澤,使釉具有柔和感的作用。當骨灰含量為0.9% ~ 2.1%時,效果較佳。
3.6 鉀長石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鉀長石具有較低的熔化溫度、較寬的熔融范圍、較高的熔融液相粘度和良好的溶解其他物質的能力。本實驗中當鉀長石的含量為30%~38%時,釉面效果最為理想。
3.7 石英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石英會增加釉料熔融溫度、粘度,促進晶體的生長, 但是會導致釉面粗糙。隨著石英的增加,O/Si的值變小,硅氧四面體的結合會更緊密,熔體的網絡結構會更加緊密,熔體的高溫粘度就會較大,從而使結晶物質的遷移速度變慢,使晶體發育更困難,形狀不規則甚至是不析晶,增加釉料中石英含量能提高釉的熔融溫度,SiO2的含量愈多,釉的燒成溫度愈高,抑制了晶體的長大。在本實驗中當石英的含量控制在17%~20%時,釉面效果最為理想。
通過大量的實驗,成功制備出了具有菊花狀黃色鈦鐵結晶釉,其效果如圖3所示。
4 結論
(1) 本實驗以鉀長石、石英、石灰石、滑石、骨灰、氧化鐵、氧化鈦為原料,研制出釉面析出細小的針狀晶體的鈦鐵結晶釉,該最佳釉式為:
0.097K2O
0.034Na2O 0.156Al2O3 0.011P2O5
2.153SiO2
0.670CaO 0.003Fe2O3 0.003TiO2
0.199MgO
(2) 燒成制度是影響鈦鐵結晶釉的一個重要因素,本實驗最高燒成溫度為1280 ℃,高火保溫10 min;析晶溫度為1140 ℃,析晶保溫2 h,氧化焰燒成。
(3) 當球磨時間為30 min,秞層厚度在0.6~0.8 mm之間時,釉面效果較好,并可得到均勻的黃底針狀晶體。
參考文獻
[1] 漢軍.試論陶瓷結晶釉的應用[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2(6):26-30.
[2] 余祖球.結晶釉[J]. 佛山陶瓷.2003(7):21-23.
[3] 裴新美,劉小娟.結晶釉的研究進展[J].江蘇陶瓷 .2007(12):21-24.
[4] 夏銀鳳.金紅石結晶釉的制備及析晶機制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5).
[5] 裴新美,劉小娟.低溫快燒結晶釉的研制[J].中國陶瓷.2008(3):55-57.
[6] 紀元玉,孫廣闊. 金黃色鐵板鈦礦結晶釉的試制[J].陶瓷研究與
職業教育,2006(3):44-46.
[7] 張鳳岐,魏忠漢.結晶釉工藝[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8] 素木洋一.釉及色料[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摘 要:本文以鉀長石、石英、石灰石、燒滑石、骨灰、氧化鐵、氧化鈦為主要原料來制備鈦鐵結晶釉。通過單因素試驗法、正交試驗分析法,探討了各原料、工藝因素、燒成制度對鈦鐵結晶釉性能的影響。
關鍵詞:鈦鐵結晶釉;燒成制度;工藝條件;配方組成
1 引言
結晶釉是一種華貴的陶瓷藝術釉,它可賦予陶瓷制品典雅而不重復的特殊紋飾,這種效果的獨特性是由透明基釉中析出的各種形狀和色調的結晶物而獲得的一種藝術釉。結晶釉是由于釉內含有足夠的結晶性物質,經熔融后處于飽和狀態,在冷卻時析出晶體后而形成的。在釉熔液中形成結晶,晶核的形成速度和晶核的發育速度其著重要的作用。晶核的形成速度在冷卻的開始和終結時為零,而在某溫度下達到最大值;晶核的生長速度也在冷卻的開始時與終結時為零,而在某溫度下達到最大值。兩個最大值都在熔點以下,但后者溫度高于前者。因此,結晶最好的溫度范圍是晶核形成速度最大值和晶核生長速度最大值之間。所以,在煅燒結晶釉時,必須在燒成冷卻階段,選擇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進行保溫,使熔體析出晶核,并使晶體長大。
本實驗通過單因素試驗法、正交試驗法討論了各原料、工藝因素、燒成制度對結晶釉析晶的影響,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鈦鐵結晶釉。
2 實驗內容
2.1 實驗原料
鈦鐵結晶釉所使用的原料有:鉀長石、石英、石灰石、燒滑石、氧化鐵、二氧化鈦。礦物原料的化學組成如表1所示,釉用化工原料如表2所示。
2.2 實驗流程
制備鈦鐵結晶釉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2.2.1坯體的制作
(1) 制作坯體模具采用不銹鋼圓形模具,制作出來的坯體直徑約為60 mm,高度約10 mm。
(2) 坯體在50~60℃干燥箱中干燥4~5 h。
(3) 干燥好的泥坯,表面不夠平整,需要修坯,然后將坯體放在干燥箱中待用。
2.2.2釉料的制備
將已處理好的原料,按配料表準確配料,以料﹕球﹕水=1﹕2.5﹕0.8的比例放入球磨罐中,再向球磨罐中加入0.3%的CMC(羧甲基纖維素鈉),其主要起解凝和分散的作用。球磨30 min后,將球磨好的釉料過120目篩,再倒入塑料杯中,陳腐4~5 h,再進行施釉。
2.2.3施釉
(1) 施釉前將海綿用水蘸濕輕輕涂抹于泥餅上面,目的在于可以清除坯體表面的灰塵。同時,給坯體補充一定的水份,防止坯體過多吸收釉漿中的水份,影響上釉。
(2) 采用浸釉法施釉,將陳腐4~5 h的釉漿倒入一個平面容器里,攪拌均勻,再將泥餅以與水平成30°角方向浸入釉漿。當坯體一端浸入釉漿后,再逐漸將坯體放平,這樣有利于氣泡的趕出。
(3) 將泥餅在釉漿中浸5~10 s,然后將上好釉的坯體取出,控制好釉層厚度。
(4) 將上好釉的坯體放在50~60 ℃的干燥箱中干燥4~5 h,待用。
2.2.4產品燒成
本實驗的最高燒成溫度為1280 ℃、保溫10 min;析晶溫度為1140℃、保溫2h。其燒成曲線如圖2所示。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 氧化鈦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面效果影響
氧化鈦作為晶核劑和著色劑,在高溫條件下處于過飽和狀態從而析出晶體。當氧化鈦的含量為8%~11%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當氧化鈦加入量小余8%時,由于晶核劑過少,導致析晶較少;當氧化鈦加入量大于11%時,晶核劑過多,析出大量的晶體,使得釉面粗糙。因此,要取得漂亮的晶花,必須控制好氧化鈦的用量。
3.2 氧化鐵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據資料可知,在硅酸鈦結晶釉中,Fe2+、Fe3+等離子容易進入金紅石晶格,發生晶格取代,不僅可以使晶花呈現多種顏色,而且也會使晶體發生變形,呈現不同的晶體形狀。隨著氧化鐵加入量的增加,釉面黃色加深。當氧化鐵的含量為6%~8%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
3.3 石灰石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CaO在釉中是主要熔劑,能降低釉的膨脹系數、粘度,減小釉的表面張力,提高釉的流動性,這樣晶體在較小的作用力下成長變大。本實驗通過改變石灰石的加入量來分析其對釉面效果的影響,當石灰石含量為25%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隨著石灰石的增加,析出的晶體越多,晶體發散效果更好,變得細長。
3.4 燒滑石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燒滑石引入的主要是MgO,MgO可形成低共熔化合物,是強的活性助熔劑,可提高釉熔體的流動性,在高溫下起降低熔體粘度的作用,并降低釉表面張力,促進晶體的長大。當氧化鈦的含量為7%~9%時,釉面顏色為黃色,晶體效果較好。但是燒滑石加入量增加,晶體變多且重疊,這是因為燒滑石過多,反而增大了釉的粘度和流動性,晶花不能自然發散,釉面變得亞光、高溫。
3.5 骨灰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骨灰主要起提高釉面光澤,使釉具有柔和感的作用。當骨灰含量為0.9% ~ 2.1%時,效果較佳。
3.6 鉀長石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鉀長石具有較低的熔化溫度、較寬的熔融范圍、較高的熔融液相粘度和良好的溶解其他物質的能力。本實驗中當鉀長石的含量為30%~38%時,釉面效果最為理想。
3.7 石英加入量對鈦鐵結晶釉效果的影響
石英會增加釉料熔融溫度、粘度,促進晶體的生長, 但是會導致釉面粗糙。隨著石英的增加,O/Si的值變小,硅氧四面體的結合會更緊密,熔體的網絡結構會更加緊密,熔體的高溫粘度就會較大,從而使結晶物質的遷移速度變慢,使晶體發育更困難,形狀不規則甚至是不析晶,增加釉料中石英含量能提高釉的熔融溫度,SiO2的含量愈多,釉的燒成溫度愈高,抑制了晶體的長大。在本實驗中當石英的含量控制在17%~20%時,釉面效果最為理想。
通過大量的實驗,成功制備出了具有菊花狀黃色鈦鐵結晶釉,其效果如圖3所示。
4 結論
(1) 本實驗以鉀長石、石英、石灰石、滑石、骨灰、氧化鐵、氧化鈦為原料,研制出釉面析出細小的針狀晶體的鈦鐵結晶釉,該最佳釉式為:
0.097K2O
0.034Na2O 0.156Al2O3 0.011P2O5
2.153SiO2
0.670CaO 0.003Fe2O3 0.003TiO2
0.199MgO
(2) 燒成制度是影響鈦鐵結晶釉的一個重要因素,本實驗最高燒成溫度為1280 ℃,高火保溫10 min;析晶溫度為1140 ℃,析晶保溫2 h,氧化焰燒成。
(3) 當球磨時間為30 min,秞層厚度在0.6~0.8 mm之間時,釉面效果較好,并可得到均勻的黃底針狀晶體。
參考文獻
[1] 漢軍.試論陶瓷結晶釉的應用[J].陶瓷科學與藝術.2002(6):26-30.
[2] 余祖球.結晶釉[J]. 佛山陶瓷.2003(7):21-23.
[3] 裴新美,劉小娟.結晶釉的研究進展[J].江蘇陶瓷 .2007(12):21-24.
[4] 夏銀鳳.金紅石結晶釉的制備及析晶機制的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8(5).
[5] 裴新美,劉小娟.低溫快燒結晶釉的研制[J].中國陶瓷.2008(3):55-57.
[6] 紀元玉,孫廣闊. 金黃色鐵板鈦礦結晶釉的試制[J].陶瓷研究與
職業教育,2006(3):44-46.
[7] 張鳳岐,魏忠漢.結晶釉工藝[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
[8] 素木洋一.釉及色料[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