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種調調試駕東風悅達·起亞K2兩廂1.6L Premium紀念版
文、攝影/朱思存
經由線條和棱角拼接出的畫面生動且充滿時尚氣息,東風悅達·起亞K2兩廂的鋒芒,便隱藏在這種簡約緊湊且平易近人的軀殼中。這不僅是起亞產品共同的特征,更是韓系車迅速崛起的秘密。

東風悅達·起亞K2兩廂 1.6L Premium紀念版
說起東風悅達·起亞近些年所取得的長足進步,必然離不開彼得·希瑞爾的天才設計。然而,對于東風悅達·起亞的成功,并不能簡單地用“好看”一詞來概括?;凇癉ESIGN KIA”品牌戰略,東風悅達·起亞多年堅持展開諸多極富針對性的營銷活動。比如以歐洲杯賽事為依托開展的體育營銷活動,以及音樂、時尚、公益等多元化營銷,都讓東風悅達·起亞的品牌形象更加青春時尚。
除了產品力和營銷手段的創新,東風悅達·起亞能從當年“遠艦”和“千里馬”的“經濟性轎車”蛻變為如今時尚動感的代名詞,還離不開中國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細數福瑞迪、K系列的成功不難看出,年輕消費者對歐式時尚與精致的偏好尤為顯現,而早年供職于德國大眾集團的彼得·希瑞爾恰好對歐式設計造詣極高。從以上邏輯中不難看出,東風悅達·起亞不僅幸運地趕上了好時候,并有意識地深挖與精進自身實力,從而極為精準地把握住中國汽車消費人群新的心態,從而帶來了產品的持續熱銷。
優異的設計以及精準的營銷手段一方面對終端銷量有著極大的幫助,同時也很容易讓東風悅達·起亞的產品形成鮮明的標簽,K2自然也不例外。作為起亞在中國市場推出的首款全球首發車型,東風悅達·起亞K2三廂版瞄準的是潛力巨大的A級車市場。半年之后所推出K2兩廂版的定位更加精準,個性更加鮮明的年輕消費者與背后與日俱增的小型車市場對于品牌特征鮮明的東風悅達·起亞而言,無疑是塊誘人的蛋糕。正因此,如何更好滿足年輕消費者的審美口味,成為K2兩廂版能否成功的關鍵。
對于起亞汽車而言,將工業美學融匯到產品中并非難事,但能根據具體產品的定位有所變化并能夠反襯出產品的特質絕非易事。粗看上去,K2的前臉設計與同期推出的K5有些神似,不過考慮到K2的產品定位以及具體車身尺寸,由彼得·希瑞爾主導的設計團隊順理成章的對K2進行了一些調整。
變化首先來自于前霧燈設計。L形的霧燈棱角分明,并與翼子板上方的氣流導孔共同襯托出K2時尚活潑的氣質。與此同時,K2的前進氣格柵也被進行了拉長處理,并與兩側的前大燈實現了“無縫對接”,這樣的好處在于能從視覺上營造出更加寬敞的車身錯覺,從而一定程度上彌補了A0級小車狹窄車身帶來的弊病。當然,這樣的設計在K2推出后已被很多品牌所采用,其中最為常見的莫過于BMW 3系。轉到側面,K2的亮點在于獨特且充滿質感的輪轂造型。較少的鏤空面積,增加的金屬切面與整車的青春氣息相得益彰。當然,想要美麗動人一定要付出一定代價,比如閃閃發亮的輪轂在使用過程中如果稍不留神便會“遍體鱗傷”,特別是考慮到K2的核心用戶多為年齡相對年輕的首次購車用戶。
坦率地講,在A級車市場,不乏經由兩廂“追加”為三廂的案例,但如K2般反其道行之卻并不多見。換句話說,如何與三廂版旗幟鮮明地營造出不同韻味,尾部的處理顯得尤為重要。彼得·希爾瑞通過短小的尾翼、扁平的后窗與向著中心印有“KIA”標識延長尾燈線條等方式,不僅很好保留了K2的整體性,同時也非常符合時下兩廂掀背車型所強調的運動氛圍。
十年前談論起韓系車,難免會落入“低廉售價等同于低廉品質”的思維中。然而時過境遷,通過優異的產品設計迅速尋找到品牌生存之道后,韓系車已經開始在品質和內涵上花費更大功夫。
盡管定位在A0級市場,不過K2依然謹守韓系車的獨門絕招。拉開車門,首先進入眼簾的是由塑料和鍍鉻裝飾組成的儀表盤以及全黑色的皮質座椅。落座其中,你便會發現座椅的用料在同級別車型中顯得尤為扎實,不僅充滿厚實感,而且包裹性也不錯。另外頭枕處精致的縫線也增加了整車的豪華感。轉回到正前方,你便會發現雖然內飾部分的塑料飾件面積很多,不過絕大多數都進行了熏黑和拋光處理,配合上儀表盤以及空調旋鈕上的鍍鉻裝飾,使得K2的中控臺以及門把手等位置看上去十分精致。除此之外,K2兩處空調中央出風口竟被嵌在一處質感不錯的皮質區域內,這對于一款售價不超過10萬元的小車而言絕對算得上奢侈。
我曾不止聽到過一次這樣的說法:中韓兩國在地緣和歷史上的親近背景,使得兩國人民的審美取向和人文特質上有很多的相似點。這是韓系車能在中國大賣的另一大原因嗎?畢竟韓國的電影、音樂和服飾在中國所受到的追捧絕非今日之事。然而,相比音樂或者服飾等快速消費品偏重娛樂至上的特質,汽車的內在價值更高,因此更加強調品質感與便捷性。韓系車恰恰在設計持續精進的同時抓準了中國消費者真真正正的消費需求。
K2的內飾做工不僅充滿質感,同時在配置上也盡求完善。我所駕駛的Premium紀念版擁有一鍵式啟動、智能鑰匙、USB+iPod外接音源接口、電動天窗、真皮座椅、方向盤音響控制等豐富配置。另外,整車的儲物空間也被設計師充分利用起來,比如變速器的前方就有一處空間還算規則的卡槽,你大可以把零錢、停車卡等瑣碎物件放置其中。
K2精致的內飾很容易讓你對它留下美好的印象。比如落坐在那張質感上乘的皮質座椅中,我的確很期待它的動態表現是否能與精彩的設計以及豐富的配置劃等號。
事實上,受到定位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等因素影響,K2短時間內并不會換上那臺動力性能更好的Nu系列發動機,而且4速自動變速器與目前同價位的對手相比占不到太多便宜。不過這套動力系統的優勢也很明顯,良好的初段加速性以及不錯的燃油經濟性很符合它的產品定位。另外在調校方式上,K2也展現出與動感車身設計相稱的感受。盡管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架配置在該級別車型上很常見,不過工程師賦予了K2一幅較為硬朗的懸架調校。在實際駕駛過程中,K2的路感很豐富,而且方向盤的指向也比較清晰。當然,在面對頻繁的彎道時,K2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不僅是4速變速器的換擋邏輯跟不上車輛的實際進出彎速度,而且后排乘客也會對非獨立懸掛的劣勢感同身受。
總體而言,與精彩的設計與豐富的配置相比,K2的駕乘感受上稍顯遜色。當然,這一方面是源自傳動系統的技術水準所限,也與我所特意模擬出的“好動分子們”的駕駛心態有關。當然,廠家從未給K2標榜出所謂“運動達人”的標簽,精品城市小車是關于它更準確的注腳。正因如此,精致的外形設計與豐富的配置對于K2的目標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更為實在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