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英
一、商旅融合的基礎
商業和旅游業同屬現代服務業的范疇,兩者本身就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方面,商業涵蓋了住宿餐飲業,這也是旅游產業的核心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旅游業離不開商業,旅游活動的開展必須建立在商品流通、購買、服務的基礎上。兩個產業的融合具有天然的優勢。
隨著傳統旅游購物模式的改變,未來以游客自主式的購物需求將給商旅融合帶來極佳的機遇。自2013年10月1日起,新的旅游法規定:旅游團或者跟旅行社旅游的旅游產品的指定購物將不得出現。這種轉變將導致傳統的旅游商業面臨改革,旅游商業與當地商業的融合成為必然。
但是,目前我國旅游商業與傳統本地商業并沒有產生很強的融合,兩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互獨立、嚴重脫節,無法產生聯動效應。一方面,旅游商業主要依托景區商業、旅游特色街、旅游購物店等形式,而這些商業類型完全為旅游者而服務,與居民的商業消費需求相隔較遠,造成了旅游商業與本地商業無法聯動的鴻溝。另一方面,本地傳統商業并未充分考慮到旅游者的消費需求、消費市場規模,在業態布局、產品品質、價格、服務等方面無法匹配,致使本地居民的商業無法吸引大量的旅游者,不能充分撬動旅游者的消費欲望,因此,旅游者對當地商業的帶動效應不明顯。
二、商旅融合的消費對比分析
本文選擇淳安縣作為樣本,該縣是一個旅游主導型的縣市,縣級商業發展一直處于杭州市區縣的末位,發展速度緩慢,旅游商業與當地居民商業的聯動發展較弱。在淳安縣居民和游客聚集的地點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925分,有效率達到92.5%。
(一)消費需求調查
對旅游者而言,主要商業消費目的依次為:娛樂休閑(29.6%),餐飲(23.5%),放松心情緩解壓力(20%);對居民而言,主要的消費目的為:購買日常用品(33.3%),放松心情緩解壓力(20.1%),餐飲(17.8%)。兩類群體最大 差異在于娛樂休閑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強烈對比,餐飲、放松心情、緩解壓力、購買特產等消費動機的居民和游客需求趨于一致。
(二)消費能力調查
調查顯示,旅游者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支出較當地居民都要更高。首先,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除去房貸、車貸等固定支出后)較當地居民更高。中低收入群體中,居民所占比重較大;中高收入群體中,旅游者所占比重較大。其次,旅游者每次商業消費的支出額度要大于當地居民。低支出中,居民比例較大;高支出中旅游者比重較大。再次,旅游者平時的購物頻率要高于當地居民。游客平時的購物頻率偏向于1-3天一次,當地居民的購物頻率集中于一周左右一次。
(三)消費偏好調查
1.消費支出結構差異。消費支出結構上,旅游者和當地居民在主要支出項目上趨于一致,均是餐飲、日常消費、服裝占據主要,其中旅游者的餐飲稍大于當地居民,日常消費居民稍大于旅游者;受訪者生活消費的恩格爾系數較大,休閑消費比例太小,消費結構不合理,旅游者的健康美容與娛樂支出比例稍大于當地居民。
2.消費行為特征差異。消費時段上,旅游者與居民主要集中于16:00-20:00的傍晚時間段,夜間(20:00-24:00)旅游者的消費較當地居民稍高,旅游者占18.3%,居民占13.8%;上午和下午時間段的消費比例中,居民略高,占33.9%,旅游者占30.4%。
消費時長上,游客與居民普遍偏向于1-4小時的消費時長。相對于居民而言,游客更偏向于4小時以內的中長消費時長(旅游占79.1%,居民占71.3%),而在短時間(1小時內)消費中,居民占23.6%,游客占16.5%;長時間(4小時以上)的商業時長上,居民占5.2%,游客占4.3%。
(四)消費影響因素調查
居民關注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方便、價格高低、距離遠近、大眾口碑;旅游者最關注的主要因素是:環境、交通便利、距離遠近、大眾口碑。可見關注因素最主要的差別在于對環境和價格的不同關注程度,而交通方便、距離遠近、大眾口碑則是消費者共同關注的因素。旅游者對價格敏感度要弱于當地居民,而對環境的要求則要遠高于當地居民。交通的關注度上,旅游者的關注 也遠弱于當地居民。
三、商旅融合途徑——以淳安千島湖為例
根據產業融合理論,產業融合一般要經過技術融合、產品與業務融合、市場融合三個階段才完成融合的全過程(馬健,2002)。本文借鑒該理論從這三個方面分析商旅融合的途徑。
(一)商旅技術融合
兩個產業的技術壁壘都不高,而且都強調的是顧客(游客)吸引力技術。對商業來講,顧客吸引力技術包括物美價廉、服務完善等;而對游客來講,缺乏對當地商業的全面比較,更注重的是獨具特色的景觀、有吸引力的場景和活動、差異化的文化、美麗的環境、完善的服務等。因此,技術融合的目標在于:挖掘商業本身的旅游吸引力,促進商業旅游化。實現途徑包括:
1.商業的特色化。重點發展具備當地特色的商業街或專業市場,充分發揮商業對產業的集中展示、帶動效應。未來可以重點發展:餐飲美食特色街、休閑娛樂特色街、精品購物特色街、農特產品專業市場等,發展成為當地商業吸引旅游者的金名片。
2.商業的體驗化。創新業態與商業模式,增加商業的體驗性環節與項目,突出商品體驗的過程,延長商品購買的環節與流程,弱化商品購買節點服務。千島湖可以重點打造運動休閑、湖泊度假休閑娛樂等體驗式項目,大力引入體驗式商業模式,如各類運動(自行車、游泳、釣魚、游艇等)俱樂部體驗、休閑養生體驗、綠色食品加工生產體驗等,重視體驗項目與商品銷售的銜接過渡。
3.商業的節事化。開發各類商業及娛樂休閑節事活動,將節事活動與商業緊密結合起來,以節事吸引旅游者并培養忠誠旅游者。推動商旅融合的節事活動:商業節慶、賽事、會展、各類休閑活動等。千島湖可打造以千島湖秀水節為龍頭的系列節慶、多項賽事活動如山地自行車賽等、以游艇展為龍頭的多項展覽,以及各大星級酒店努力開拓的會議,還有各類婚紗攝影等活動,充分推動商旅融合。endprint
(二)商旅產品融合
產品的融合需要滿足旅游者與居民的共同需求,主要從兩方面實現:
1.商業的統籌化。包括商品生產、價格定位、服務提供、購物環境的統籌共享,打破現有的“旅游購物無居民光顧,居民購物點不服務旅游者”的現狀。對千島湖而言,首先是通過實現目前的幾個旅游購物區域商業的本土化,主要是秀水街、新北路,通過更新商家理念、提升商業品質、合理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完善服務與管理實現旅游商業與本地商業的共通;另一方面,以旅游城市的目標改善目前區域內的旅游商業服務,提升全區商業的旅游化購物能級,完善商業業態與購物環境及服務等,使全域都具備旅游商業消費的接待能力。
2.商業的休閑化。根據旅游者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特點,結合區域旅游者規模和消費能力,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餐飲、休閑娛樂商業業態、重點增加夜間消費項目,滿足旅游者的夜間商業消費需求。千島湖旅游者數量眾多,消費能力較強,可重點發展千島湖以“魚”為特色的本地餐飲,打造餐飲美食一條街的餐飲特色;發展以養生、運動、娛樂為主題的各類休閑商業業態,充分開發夜間消費項目。
(三)商旅市場融合
市場融合是商旅融合的落腳點,也是體現商旅融合的真正檢驗標尺。市場融合的實現除了產品依托外,需要充分運用市場營銷和市場運作工具。
1.商業營銷的一體化。打破現有居民商業營銷只關注居民、旅游商業營銷只是簡單價格促銷的瓶頸。將商業營銷的傳播渠道擴大到旅游者群體之中,實現旅游商業的前期營銷,加強當地商業對旅游者的特色營銷,推動商業成為吸引旅游者的吸引物之一。
2.商旅運營的聯動化。打破傳統旅游購物由導游帶領的怪圈,以當地商業與旅游商業的共同發展為目標,以充分的商業信息提供、商業服務完善為前提,通過導游、旅游信息系統、商業營銷網絡、當地居民的共同推薦為媒介實現旅游商業與居民商業的融合,打破旅游商業一次性生意的運作模式,共同追求顧客滿意度、忠誠度的發展。
基金項目:浙江省旅游局課題(2013ZC04)項目資助、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浙江省現代服務業研究中心)“應用經濟學課題”(YYJJX2013YB11)、浙江樹人大學校級課題(2013A12005)資助。
(作者單位:浙江樹人大學)
責任編輯:楊再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