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宇
一、煤炭行業現狀
當前,我國煤炭行業深陷危機的原因比較復雜,首先,自2012年以來,煤炭行業下游的鋼鐵、電力行業不景氣,煤炭銷售受阻,對煤炭工業造成沖擊;其次是煤炭出口艱難,產能下泄通道受阻;主要的還是我國煤炭行業前景被高估,前期的經濟刺激方案使煤炭行業過度擴張,忽略了潛在的危險,造成煤炭行業的危機四伏。
數據表明,中國已成為全球水電、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新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占比逐漸增大也給煤炭行業帶來嚴峻考驗。新能源漸成氣候,將逐漸蠶食常規能源的領地。2006年至2012年,中國淘汰了8383萬千瓦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這些小火電機組都是以煤炭為燃料的。雖然目前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不高,但逐年增長,對化石能源的沖擊是漸進的。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報告表明,中國已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技術裝備制造國,2010年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高達544億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39%。
另一方面,雖然近年來,我國原煤產量逐年攀升,但增速不斷下滑,2008年我國原煤產量為26.2億噸,同比增長14.25%,到2012年原煤產量增加為36.5億噸,同比增長3.69%。2013年全國原煤產量完成37億噸左右,增速較上年下滑。另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我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銷售收入32404.73億元,同比減少3.23%;實現利潤總額2369.87億元,同比減少33.34%;銷售利潤率比2012年下降約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2013年我國煤炭行業整體經營效益下滑。
目前來看,雖然煤炭將長期保持較高占比,但未來對煤炭的使用下降卻是不爭的事實。受環保等因素影響,我國能源結構開始調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最大,由于其環保性較差,在加上風電和光伏發電等新能源技術的成熟,煤炭消費占比將不斷下降,這是大勢所趨。所有有人說,中國煤企正面臨“內憂”與“外患”并存的困境。
二、煤炭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的特點,高能耗行業比重較高,工業經濟對電力、煤炭等能源的依賴性較強,新投產項目中高耗能行業投資比重依然偏大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煤炭企業在實現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困難和問題。
資金問題。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一方面,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普遍存在經營效益急劇下滑現象,企業可用資金匱乏;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的重視,對高耗能行業采取了一些制約其發展和膨脹的措施,使這些企業在融資方面出現了利息高、貸款條件苛刻等困難局面。此外,政府的節能獎勵資金和節能專項資金不能及時到位,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煤炭企業開展節能工作的積極性。資金問題成為困擾企業改進生產設備,提升工藝技術,促進轉型升級的最大難題。
技術瓶頸。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的主要手段是依靠技術的改進和生產工藝水平的提高,但是國內煤炭產業生產技術仍然比較落后,能源利用率水平仍然偏低,污染物排放及處理還達不到最好效果。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煤炭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較低,特別是中小型煤炭企業,小型礦井生產技術裝備水平極低;鄉鎮煤礦生產工藝落后,浪費資源現象嚴重。因此,引進先進的技術人才,解決技術瓶頸,已成為煤炭企業轉型升級的當務之急。
管理落后。煤炭企業因缺乏長遠的規劃和系統的管理,把眼光僅僅放在追求產量和經濟效益上,大量開采,超量生產。我國對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能力較差,盡管資源的潛力巨大,綜合利用水平低下。一些煤炭企業亂采濫挖,采富棄貧現象非常嚴重,成對資源的嚴重破壞和浪費。
競爭嚴重。雖然我國大基地、大集團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煤炭企業集中度過低,無序競爭依然存在,在有的地方還相當嚴重。有數據顯示,我國最大的10家煤炭生產企業的產量總和約占當年國內煤炭總產量的25%。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1家大型私營煤炭公司煤炭年產量約占美國煤炭總產量的18%;俄羅斯1大公司產煤占全國的95%;印度1家大公司產煤占全國的77%。煤炭企業集中度過低,一方面不能形成很好的規模效益,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從而影響煤炭市場的正常秩序和本行業穩定發展。
三、煤炭企業轉型發展建議
第一,加快認識,更新觀念。當前,在發展的過程中,絕大部分煤炭企業管理者能夠客觀把握煤炭企業面臨的形勢,但也有一些人對煤炭市場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管理人員更應該用發展、變化、開放的眼光洞察形勢、分析問題,將煤炭企業的發展置于全國甚至全球的范圍進行考慮,堅決摒棄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不沉湎過去,不空想未來,常思發展之策,善謀經營之道,持之以恒真抓實干,以觀念的更新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
第二,資源整合,跨越發展。在市場經濟初期,煤炭企業主要靠自我積累和國家政策進行創業投資,循序漸進,滾動發展。這種單純靠自我積累式的發展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需要。事實上,最近幾年煤炭企業開始重視資本擴張戰略,通過收購、兼并、股權轉讓、引進投資、上市等辦法,占有更多經濟資源,轉變為經濟優勢,推動企業跨越發展。實踐證明,這種發展模式是正確的。下一步,要繼續“走出去”戰略,進行資源整合和企業并購,積極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產業規劃和布局,實施國際化經營戰略。
第三,產業轉型,發展提速。在產業定位上,應向“煤炭支撐非煤、非煤反哺煤炭”的轉型。煤炭企業要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必須“以煤為本、相關多元”發展,構建煤電、煤焦、煤化工等產業鏈,使非煤產業成為煤炭企業做大做強做久的重要支撐。應當把最大限度地延伸產業鏈,推進煤炭深加工,以煤為基,大力發展非煤產業作為轉型的方向。煤炭的產業鏈很多,如煤—電—高能載體產業鏈,煤—焦(氣)—化產業鏈,煤—油—化產業鏈,煤—路—港—航產業鏈。在此基礎上可以形成以煤炭產業為龍頭,電力、焦炭化工、建材建筑、機電修造、商貿服務等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實現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
第四,科技升級,提高質量。一方面,要把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擺在首要地位,把科技創新融入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之中,用科技手段對傳統粗放式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進行改造,推進轉變煤炭經濟發展方式。另一方面,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和產業鏈延伸的發展格局,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積極研發和運用先進技術與工藝,加大礦井廢水、煤矸石、煤泥、粉煤灰、塌陷地等資源的利用力度,變廢為寶,循環利用;運用高效洗選加工等潔凈煤技術,擴大煤炭深加工的比重;采用煙氣脫硫技術,減少燃燒污染物排放;加強煤炭氣化、液化技術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工藝裝備的實施,積極探索發展煤變油、煤化工等煤炭下游產業。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煤與煤伴生資源的綜合開發、深度加工、高效利用,提高煤炭綜合利用的規模效益。
(作者單位:北方聯合電力高頭窯煤礦)
責任編輯:楊再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