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蘭
現在的年輕女性,總是會對自己身體上的算不上美的部位發愁,但是其實有些部位,越丑說明你的身體越健康。據報道,多項科學研究顯示,一些身體部位的“缺陷”實際上是對健康非常有益的。
鼻子大 不易得感冒
美國愛荷華大學研究發現,鼻子越大,吸入灰塵等污染物的幾率反而會減少,其抵御有害病菌的能力也更強,因此鼻子大的人很少得感冒或流感。鼻子大小與呼吸狀況大有關系。鼻翼較寬、鼻梁高挺,說明你的呼吸器官發達,能呼吸到足量空氣;但在污染嚴重的地方,你也會吸入過多廢氣。如果鼻翼嬌小,表明你的呼吸功能較弱,不透風的地方會讓你氣短、胸悶。在辦公室待一到兩個小時,就應該去樓梯間或窗邊呼吸五分鐘新鮮空氣,以防缺氧。
耳朵大 年老不失聰
生物醫學專家拉爾夫·霍爾姆博士表示,人的外耳越大,耳道獲得聲音就越清晰,因此大耳朵的人很少因衰老而失聰。理論上講,外耳廓大的人聽力要好些,是因為它收集聲波的面積大。
臀部大 心腦血管好
多項研究顯示,臀部大的人體內“壞膽固醇”水平更低,“好膽固醇”水平更高,因而心腦血管硬化的幾率較小。臀部脂肪可以中和有害的脂肪酸,而且還包含著防止動脈堵塞的抗炎癥素。英國牛津大學研究還發現,大屁股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也很低。
一項跨國研究報告指出,豐臀配上纖腰可能是避免心臟病發作的最佳保障,腰圍與臀圍的比例較身體質量指數更能預測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最危險的是那些腹部肥胖的人,也就是被稱為蘋果形身材的人。這部分人的脂肪細胞堆積在腹腔內主要器官周圍,影響血糖代謝,容易引起血脂、膽固醇、甘油三酯異常。這些都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長痣多 骨質不易松
身上痣多不僅難看,而且會使皮膚癌危險增加10倍。但另一方面,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科學家最新完成的研究表明,與無痣者相比,多痣的人一般比實際年齡年輕六七歲,而且患心臟病及骨質疏松癥等衰老性疾病的幾率比較低。
同時他們還發現,身上痣長得較多的人要比皮膚光滑潔白的人年輕好幾歲。痣多的人染上衰老性疾病的幾率要比同齡人低的原因是:染色體端位上的端粒起著生物鐘的作用,身上痣的數量超過100顆的人,他們的端粒通常比痣數量低于25顆的人要長。這種端粒長度上的差異意味著他們之間會有六七年的年齡差距。
大腿粗 心臟更強健
丹麥一項為期12年涉及3000名男子的研究顯示,大腿周長60厘米以上且腿部肌肉強壯者,早亡和患心臟病風險大大降低。研究人員認為,大腿圍的長度可能和心肌的重量成正比;大腿越細,心肌重量也較輕。
大腿的肉是保健肉,當它們被破壞時,這些肥肉會釋放出大量細胞因子,導致身體內部炎癥,而這些炎癥則很有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胰島素抗體和糖尿病。
腳趾短 跑步少費力
英國最新研究指出,人類進化過程中腳趾變短是為了跑得更快。長腳趾牽涉肌肉及骨骼更多,因而跑步費勁,減振效果也差。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人類學家坎貝爾·羅廉在研究中發現,善于奔跑的動物,其腳趾都非常短。羅廉說,當一只腳騰空,另一只腳落地時,人體重量的1/2~3/4都會落在前面一只腳上。平常走路時,人們并沒有什么感覺,但是奔跑時,腳趾就必須承擔更大的推進力。腳趾越長,運動時需要的能量就越多,肌肉負荷會更大。
平足腿 受傷風險低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平足的人腳和腿部受傷少,20%足弓高的人受傷危險比平足者高6倍。足弓弧度太高,難以貼近地面。扁平足的人,應選擇鞋底有拱墊、鞋跟較硬的鞋,否則易患足底筋膜炎;高足弓的人應選用更柔軟的鞋墊或氣墊,減少震蕩對腳部的傷害。
相關鏈接
女性請抓住養生黃金點
養生保養是女人一生的功課,在女性一生的各個時期,針對不同年齡段會有不同的保養方法。
身體發育階段
有些女孩子為了保持苗條的身材,往往不吃早飯或早飯不愿吃飽,導致熱量的供應明顯不足,這勢必會影響機體的生長發育,所以早飯一定要吃好。
20~30歲
補鐵補血階段
女性如患缺鐵性貧血,不僅會頭昏眼花、心悸耳鳴、失眠夢多、記憶力減退,而且會紅顏失色、面色萎黃、唇甲蒼白、膚澀發枯,甚至皮膚過早出現皺紋、脫發、色素沉著等。
25~30歲
懷孕生育階段
從純生物學看,25歲左右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此時子宮頸管彈性好,容易擴張,子宮肌肉收縮有力,更能做到分娩平安。如果結合社會、心理因素考慮,25~30歲則是女人最理想的生育年齡,心理、生理都已十分成熟。
30歲
預防缺鈣階段
補鈣是一生的功課,但30歲后,女性要特別注意。因為30歲時,人體儲存鈣量達到頂峰,之后便會緩慢下降。40歲后,應將補鈣常態化。
30~35歲
預防高血壓階段
專家提倡:早期干預高血壓。預防和處置高血壓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握干預血壓的時機。現在認為,只要血壓高于正常高限(收縮壓130~139mmHg,舒張壓為85~89mmHg)時就應采取對策。女人到了30~35歲就應該定期測量血壓,做到及早發現。
40歲
預防更年期癥狀
更年期之所以會出現不適,是因為卵巢出現萎縮衰退。及早開始更年期保健能防止卵巢的過早衰退,預防或消除更年期癥狀,減少未來老年疾病的發生。如果任其發展,則更年期的不適癥狀會加重,還會產生很多并發癥,如代謝疾病、骨質疏松癥等。
40~50歲
預防中風階段
引起中風的原因很多,其中,不良生活習慣、糖尿病、高血壓等因素是我們有可能規避的。40~50歲后,中風發病率開始明顯升高,到六七十歲時進入高發期。抽煙、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年齡大、直系親屬中有中風病史,這6項危險因素中如果滿足3項,表明發生中風的風險很大,生活中一定要更重視吃動平衡。
65歲后
預防癡呆階段
多項研究發現,65歲以后老年癡呆的發病率逐漸增加。
大腦越用越活,老年人一定要多做智力練習,多跟人聊天,上上老年大學,跟別人打打牌,多看書寫字等。老年癡呆很難發現,子女得多加留心,如果發現父母經提醒后還會忘記最近幾天發生的事,或者看電視劇老忘掉前面的劇情等,就應及時到神經科就診。
(摘自《中華養生保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