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惠芳
陜甘寧革命老區涉及陜西、甘肅、寧夏三省區,67個相關市縣,區域內經濟發展相對滯后,不能適應能源開發、快速發展的需求,而且經濟發展不平衡。把榆林作為核心城市建成陜甘寧一體化共贏的龍頭,對一定區域范圍內的經濟、社會發展能起到帶動作用,也是榆林搶抓機遇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
作為陜西的煤、氣、油、鹽資源集聚一地的能源大市、經濟強市,能否率先崛起,成為打破界限的核心城市,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與其他兄弟城市深度融合,一體化共贏?在第二屆“陜甘寧振興論壇”來臨之際,本刊記者帶著問題用為期一周的時間,通過實地采訪和函件發送反饋兩種方式進行實質性的調研,探究榆林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榆林地處中西部接合地帶,位于陜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之處,承接東西南北。榆林與周邊的延安、慶陽、吳忠等均為陜甘寧革命老區資源型城市,均以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為主要的資源,且資源互補性不強,如今均面臨城市轉型的問題。風貌獨特的塞外古城榆林,以其豐厚的地下寶藏,讓世界高度關注,通過20多年的勘探、開發、轉化、利用,以及正在從轉化向轉型躍升、大步推進的規劃藍圖與有效實施,陜北榆林這顆能源巨星,光芒四射,耀眼神州。
陜甘寧經濟區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新布局的四大增長極之一,能源礦產資源極為豐富,也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國家的能源資源接續地,已經具備了振興的條件,要想達到三省區一體化,陜甘寧作為新的經濟區,需要有一個龍頭,這也是能源兄弟城市們的共同心態。在甘肅,慶陽也提出要建設“陜甘寧三省區交會處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做這個龍頭,而榆林的資源稟賦、發展基礎、經濟實力、人口數量、城市規模、區位條件在陜甘寧經濟區各市中是最強的,最有條件成為陜甘寧的新龍頭。榆林必須擔起重任,在資源稟賦相同、產業規劃雷同、項目布局重復、區域地位相近的情況下,與其他兄弟城市,特別是在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個新興經濟區的核心城市,引領陜甘寧實現一體化共贏。
記者在調研過程中了解到,榆林的優勢就是能源產業的地位優勢。目前,榆林成為我國超億噸煤炭生產基地、國內最大的甲醇生產基地,并向國內最大的火電基地發展,是國家“西煤東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的重要源頭。榆林作為全國重要的產能基地,蘭炭已登列國家產業目錄,“榆林市版煤制油”也成功運行,能源化工基地核心競爭力居國內領先地位。在能源化工基地快速發展的同時,榆林市的綠色生態建設也同步邁進,城建區綠化覆蓋率已達36.21%,綠地率達到了32.14%。2013年以來,先后關閉整合電石、鐵合金、蘭炭企業57戶,淘汰產能380萬噸。
如今,榆林作為一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受煤炭市場疲軟的影響,經濟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潮,經濟增速持續放緩。2012年,工業占GDP超過了70%,產業結構呈現出“一產弱,二產強,三產滯后”的病態,第三產業發展水平與全省、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2013年,榆林實現全年生產總值2846.75億元,比上年增長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9.68億元,增長4.4%,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第二產業增加值1985.56億元,增長9.6%,占69.8%;第三產業增加值721.51億元,增長7.1%,占25.3%。雖然調整幅度不大,但畢竟出現了一個良好的趨勢。
榆林不僅有豐富的煤、油、氣、鹽等能源礦產資源、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而且有更為豐富的黃土資源。預計到2017年,榆林的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將占到工業增加值的15%,服務業增加值將達到1800億元,占GDP比重的30%以上;在2013年的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會上,有13個投資超100億元項目絕大多數是能源深度轉化項目,總投資近4000億元,其中續建項目5個,總投資約2200億元,新開工項目3個,總投資約640億元。榆林經濟發展,將會有名副其實的新引擎。
交通運輸方面,西包鐵路復線、太中銀鐵路和青銀、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車,榆陽4C級機場建成投運,高速公路總里程居全省首位。為發揮榆林龍頭城市作用,還需加大力度完善以榆林、延安為中心的交通網絡建設,建設榆林、延安至陜甘寧革命老區周邊兄弟城市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等,把陜甘寧各市連接起來,能夠帶動陜甘寧革命老區的發展。
旅游產業方面,需要從戰略層面頂層設計。我們都知道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其中8個縣30個村莊戰斗生活過。要發揚老區紅色文化及陜北濃郁的民俗文化,特別是榆林的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包括窯洞、陜北民歌、陜北說書等,這些都是其他地方見不到的藝術形式,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榆林牽頭,把這些與革命老區其他特色小鎮、紅色文化,共同融合打造陜甘寧一體化旅游產業很有必要,依托陜甘寧革命老區的特色性、壟斷性的資源打造世界級的老區經典旅游產品。
進一步深入調研中,我們發現底氣充足的榆林也是有軟肋的,當前榆林發展中面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區域南北經濟、城鄉發展失衡,生態脆弱,交通滯后,經濟快速發展掩蓋的管理方式粗放,財稅大幅增長掩蓋的民生問題;能源化工業本身也還存在著缺陷,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面臨著能源市場價格和宏觀經濟波動帶來的風險,容易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水資源短缺是全球性的問題,對被譽為“中國科威特”的榆林而言,水資源短缺則是制約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瓶頸”,也是基地建設能否順利推進之關鍵,如何利用短缺有限的水資源實現榆林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陜甘寧革命老區的共同用水,仍是榆林面臨的重大課題。
目前,在戰略調整、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榆林這塊寶地同樣不是等閑之地,為早日實現陜甘寧一體化,榆林已做好準備,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主動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增強城市綜合功能,進行民生領域的改革創新,創建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城市,加大能源資源開發的深度和煤化產業轉型升級的力度,進一步增強榆林的經濟實力。
毋庸置疑,榆林在帶動陜北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地位重要,引領陜甘寧共同發展、富強不可或缺。建議榆林:一是作為陜甘寧的核心城市,需要進一步明確榆林在周邊區域分工競合關系中的地位,明確發展目標,加強優勢產業發展;二是榆林在歷史上曾是邊塞地區的軍事、貿易、文化中心,如今在國際能源需求的助推、國家能源開發政策的指引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但對外開放程度偏低的劣勢亟待改變;三是府谷、神木、橫山、靖邊等行政區域,要注重其產業與城市建設的空間發展策略,擴大城市輻射影響力的空間覆蓋范圍;四是要加強與其他兄弟城市的聯系與協作,不斷增強城市輻射強度和擴大城市輻射范圍,將榆林建設成陜甘寧一體化龍頭,推動陜甘寧一體化的經濟合作,互為市場,實現共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