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部,為銀南地區轄縣,著名寧夏灘羊集中產區。歷史上中國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帶。鹽池縣被國務院特產委員會命名為“中國灘羊之鄉”,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甘草之鄉”。
資源豐富 全縣有可利用草原714萬畝,耕地134萬畝,是優質小雜糧集中產地。地下蘊藏的礦產資源已發現有16種之多,其中已探明石油儲量為4500萬噸,煤炭儲量81億噸,石膏4.5億立方米,白云巖3.2億立方米,石灰石11億立方米,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經濟發展 鹽池是寧夏經濟增長最快的縣之一。2013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億元大關,達到51億元,增長13.1%,增幅連續三年高于區市平均水平;縣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9億元,可比增長25%,連續五年每年凈增1億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9億元,同比增長31%,接近“十一五”總和,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人文鹽池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形成了鹽池獨特的多邊文化,既有秦漢時期的長城墩堠,又有近代革命的歷史遺跡;既有中原的農耕文化,又有塞外的游牧文化;既有陜北的信天游,又有西北的“花兒”,還有內蒙古的草原文化。
紅色鹽池 鹽池是革命老區,1936年6月21日西征紅軍解放了鹽池縣城,建立了寧夏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成為陜甘寧邊區的經濟中心、西北門戶、前哨陣地和解放寧夏的干部培訓基地、后勤保障基地。
生態鹽池 1978年被國家列為“三北”防護林體系重點縣,2002年率先在全區實行封山禁牧。經過多年的修復與治理,全縣林木覆蓋率達到30%,植被覆蓋率達到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