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城縣位于甘肅東部,涇河上游。境內石油資源豐富,1970年開發以來,現已形成規模,有名列全國石油十強企業之一的長慶石油勘探局和全省骨干企業慶城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縣內黃花茶、甘草、皮毛、蘋果等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其中黃花菜、甘草獨具特色,馳名中外。
文化底蘊
慶城古為禹貢雍州之地,是華夏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祖國醫學鼻祖岐伯的桑梓,是明代“前七子”領袖李夢陽和大書法家米萬鐘的故里,也是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4年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城。
資源豐富
慶城主要資源為“一黑一綠”。“一黑”指石油和天然氣。慶城是長慶油田原油主產區,年產量110萬噸,加工原油100萬噸,油田作業區遍布全縣。“一綠”指蘋果、黃花菜、白瓜子仁等各類農產品。黃花菜被國家商務部定為“西北特級金針菜”;“赤誠”牌紅富士蘋果獲部優產品。縣內有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長慶分公司、中油集團慶陽石化公司兩個大型企業和西川大量的油田閑置資產,為發展地方工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旅游文化
多方籌資建成了周祖陵森林公園,位于慶城縣東山,因山頂有周先祖不窋之陵寢而得名,是慶陽市唯一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05年被評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2007年以來,在岐伯圣景山下實施了以《黃帝內經》千家碑林為主的岐伯圣景二期工程,運用岐伯與黃帝論醫形成《黃帝內經》這一史實,全文分段特邀名家書寫刻碑的辦法有償征集書法作品,現已征集全國書法名家和醫學家書法作品1088幅,并委托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限量印刷出版了當代著名書法家中醫家墨書《黃帝內經》在全國實現了“三個唯一”:即以《黃帝內經》為內容修建碑林在全國是唯一的;以1000名全國書協會員以上的知名書法家和著名中醫學家分段書寫《黃帝內經》全文在全國是唯一的;以專業碑林形式展示中醫藥文化在全國是唯一的自然資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