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木 若拙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由于工作忙碌而無暇照顧孩子,只能向自己的父母求助,而正處于退休階段的父母們為了減輕兒女的負擔,便承擔起了照顧第三代的重任。
據統計,我國的隔代教育比例占據50%以上,兒童年齡愈小,與祖輩生活在一起的三代家庭所占比率就愈大。據了解,我國是為數不多的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數據顯示: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于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總數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在貴州省,隔代教育所占的比例也是很高的。因此,隔代教育可以說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模式。
媽媽要定時,外婆要勤喂,誰對?爺爺要嚴管,爸爸要放養,誰來?
當好父母難,當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難。由于老年人和年輕人不同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等等都有分歧,隔代教育的問題就逐漸顯現出來了。
圍繞著隔代教育這個話題,近幾年來可以說是爭論不休,有人說祖輩只能“養”不能“教”,有人說父母能養好自己怎么就不能養好自己的孩子?為了節約時間成本和生活成本,人們對隔代教育既心存疑慮又不得不選擇,也有人正在發愁,孩子養成的良好習慣,在祖輩的寵溺中又要被推倒重來。隔代教育,到底應該說“yes”還是“no”?
當越來越多的人將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行為歸咎于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又成為一種無法回避的社會現象的時候,究竟該如何看待隔代教育?又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讓隔代教育揚長避短,發揮更好的作用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