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云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極盛認為,做家長的,特別是隔代家長們的素質遠遠落后于時代發展和孩子成長的要求。他在數萬人中間做的一項調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子女這門學問,其中,隔代家長的這個比例接近100%。
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托兒所,18歲獨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據調查顯示,在我國城鎮有近五成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家長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隔代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年輕的父母在生活、學習、工作壓力下,該如何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一起極端個案
2013年8月12日晚,位于大山深處的河北省隆化縣步古溝鎮一村莊發生一起慘案。孫某因在如何教育犯錯孩子時,與岳父岳母發生分歧,一怒之下殺死了兩位老人。慘案發生后,當地警方通過調查了解到,除了特殊的家庭原因外,“隔代教育”也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據警方介紹,由于自小家庭貧困,孫某初中沒上完就輟學回家,為了減輕家庭負擔,2000年,他到本村呂家當了上門女婿。來到呂家后,性格內向的他,成了家里的頂梁柱,不管日子多苦,活有多累,他從無怨言。12年前,他和妻子生了一個男孩,兩年后,第二個男孩降生。連得兩個外孫,讓沒有兒子的岳父岳母欣喜異常,從此,孩子成為老兩口的心頭肉。
隨著兩個孩子慢慢長大,聰明帥氣的外孫,更加討姥爺姥姥的歡心,不管孩子多淘氣,老兩口都一味地遷就。“他們家老太太做主,平時愛嘮叨兩句。”辦案民警說,平時看孩子做些錯事,孫某就會罵幾句打幾下,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岳母于某就會數落孫某一番。盡管話不多,但岳母過分溺愛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對自己的不尊重,讓孫某內心慢慢產生了逆反心理。
2013年8月12日下午日落時分,孫某像往常一樣趕著羊群回到家中。吃晚飯時,孫某又倒了一杯解乏酒,往日只喝二兩酒,這一天,他喝了三兩多。
酒足飯飽后,孫某在家里走了一圈,但始終沒有找到前幾天從山上抓回來的一只山雞。經過詢問,12歲的大兒子承認,是自己把山雞給玩死了。此時,孫某火冒三丈,大聲罵了孩子幾句,見孩子不承認錯誤,他又上前打了幾下。
為了一只山雞,就動手打孩子,這讓一旁的岳母看不過眼。孩子犯錯,不但不讓管,還批評自己。借著酒力,多年聚集在內心的矛盾爆發了。當天晚上9時左右,孫某拿出一把刀扎向了岳父岳母,兩人不幸身亡。
案發第二天,孫某被當地警方抓獲。
“4+2+1”的現實
據一份調查顯示,在農村有25.8%的家庭是“隔代教育”家庭,占到農村家庭總數的四分之一。
其實,“隔代教育”不僅局限于農村,在城市也十分普遍。“4+2+1”的成員組成模式,已漸成眾多家庭的標準配置,年輕的父母因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孩子,4位老人捧著一個孩子,視作掌上明珠,一方渴望孩子能夠順應時代的發展,讓孩子養成獨立的性格;一方則將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孩子身上,百般溺愛,培養出了一個個“說一不二”的“小皇上小公主”。這件本應充滿快樂的工作,卻因為兩代人對于孩子教育方式的分歧,多了一些“火藥味”。
談及“隔代教育”,承德市某早教中心劉老師說,“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發現,在隔代教育中,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往往會過于偏愛孩子,這樣的溺愛對孩子以后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劉老師說,現在經常是四個老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這讓孩子們產生了很強的自我意識。“做起事來喜歡以自我為中心。另外,長輩們的教育理念相對比較陳舊,在照顧孩子時,只想著給孩子吃好、穿暖,孩子只要一哭,就開始給他弄吃的,或者讓孩子看動畫片,這樣對孩子的視力、專注力和判斷力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劉老師說,在他們的早教中心,至少70%的孩子平時由祖父母接送。“其實大家已經發現了隔代教育的弊端。許多年輕人經常因為爺爺奶奶太寵愛孩子,會和老人產生矛盾。為了消除這些影響,孩子能上幼兒園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讓老人帶孩子了。”
采訪中,一些孩子家長表示,由于工作原因,讓老人帶孩子仍是一個現實選擇。“我媽現在還不愿來我家。”王先生說,女兒出生后,有時會從床上摔下來,會磕磕碰碰。“我妻子覺得孩子摔一下沒啥事,但是我媽就不同了,她覺得很心疼,責怪我們沒看好孩子。于是,她們倆吵了一架,我媽就回老家了。”王先生說,其實自己小時候也從床上掉過,但母親覺得自己的兒子摔一下無所謂,孫子摔一下就不行。“可能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家里孩子少了,老人總喜歡把最好的給孫子孫女吧!雖然教育方式不同,但我們還要忙工作,過幾天還要把我媽勸回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