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敏
世界杯決賽前,美籍法國指揮家、作曲家、小提琴家洛林·馬澤爾去世了。今年84歲的他一向給人印象是精力充沛,管弦樂和歌劇無所不能。突然的去世,令人震驚。他因指揮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而被中國廣大樂迷所知,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
馬澤爾是當下為數不多的幾位全能指揮大師之一。除了荷蘭指揮大師伯納德·海丁克外,沒有哪位“80+”的指揮家在演出的強度與密度上可與之相比。他令人驚嘆的早期經歷,使其被譽為指揮界的“神童”。
天才指揮家
馬澤爾1930年出生在浪漫的法國巴黎。他5歲學小提琴,7歲學鋼琴。此外,還對樂隊指揮尤感興趣,經常隨家人去觀賞各種大小型的交響樂音樂會演出,次年還跟著洛杉磯愛樂樂團副指揮巴·卡萊尼科夫學指揮。
1938年7月,年僅8歲的他竟站上舞臺指揮到訪的愛達荷大學樂團,演出舒伯特的《第八交響曲》;同年8月,馬澤爾在紐約萬國博覽會上指揮因特洛琴樂團,演出了門德爾松的《第四交響曲》,還應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之邀,在好萊塢音樂廳指揮洛杉磯愛樂樂團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的《斯拉夫舞曲》。
11-12歲時,他接連指揮了NBC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蒙特利爾交響樂團、費城樂團、舊金山市交響樂團等。因其擁有驚人的指揮才能,被人們譽為神童指揮家。
他15歲就成名,20歲便開始事業,從小提琴走向指揮臺,器樂獨奏、指揮和作曲集于一身。同時還有著19世紀宮廷樂長一般的成長經歷,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語言、數學和哲學的經歷使他具有現代知識分子的風范。除音樂外,他還有語言天賦,能說流利的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及俄語。他的指揮風格大氣、理智,談吐像英國人那樣溫文爾雅,令人回味,作品詮釋不拘一格。
音樂鬼才
在當代指揮家中,馬澤爾堪稱音樂鬼才,在過去幾十年指揮生涯中,他指揮100多個樂團演出超過4000場次的歌劇及音樂會,所指揮錄制的唱片獲獎更是無數。據說他有對生譜一讀就能熟記的能力,甚至能背譜指揮整部歌劇。他的指揮動作直接干脆,音樂處理上經常奇峰突起,有極為強烈的對比,曲目之廣泛令人驚嘆。除指揮之外,他還是位作曲家、小提琴家、電視總監、藝術家、音樂行政管理官員、作家,多才多藝,德高望重。
很多中國樂迷熟識并開始欣賞馬澤爾的演出是由于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1979年博斯科夫斯基退休后,維也納愛樂樂團選擇了年方五十歲的馬澤爾繼任新年音樂會常任指揮——這一決定在當時曾引發一系列爭議。然而1980年新年音樂會的巨大成功一舉平息了評論界和聽眾的質疑,馬澤爾以華麗的演繹以及出色的琴技征服了觀眾,也征服了維也納音樂界。
在1996年的新年音樂會上,馬澤爾先生用十幾種語言組合了長長的新年祝詞中出人意料的加上了中文的“新年好”,吐字發音非常準確,獲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馬澤爾的新年祝詞伴隨著電視轉播發送到全世界,他的中文問候語隨之傳到中國。
最后時期屬于中國古典樂壇
馬澤爾是近年來在中國演出次數最多的外國指揮大師:2008年紐約愛樂樂團的中國巡演、2010年國家大劇院版的歌劇《茶花女》和國家大劇院樂團的音樂會、2011年國家大劇院的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2012年愛樂樂團的中國巡演……幾乎每年都來中國演出至少一次,演出的地點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香港、臺北等中國重要的城市,這種情況在2013年更是達到了頂峰。
2013年2月,馬澤爾代替生病的里卡多·穆迪率芝加哥樂團中國巡演,4月率德國慕尼黑愛樂樂團中國巡演,5月指揮國家大劇院樂團上演無詞指環的音樂會并出版唱片。本來今年還準備帶波士頓樂團來中國巡演,后來因身體不適才換成迪圖瓦。中國的樂迷對馬澤爾熟悉的程度或許勝過一些中國自己的指揮家。
雖然馬澤爾已80多歲,可他一站上舞臺就爆發出了巨大能量。高齡的他在不同的場地、指揮不同的樂團,幾乎每一次都能保持演出在高水平,不但指揮技術的穩定性極高,而且每次在不同環境下的演出都能精準地體現作品的風貌。這種扎實的音樂功底和深厚的修養,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罕見的。
當我們聽著馬澤爾指揮國家大劇院演出《無詞指環》的唱片時,會感慨,他生命中最后的時期是屬于中國古典樂壇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