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勝凡
張子剛于1998年8月從中共從江縣委宣傳部退休。15年來,他退休不退志,修志度晚年。他曾參加過從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參與了《從江縣志》、《侗族通史》等重大刊物的審核工作。同時他受聘于多個部門,負責《建設志》、《宣傳志》、《林業志》等編撰工作。由他搜集整理的《從江歷代告示實錄》、《從江歷代鄉規民約實錄》已在貴州省《侗學研究通訊》刊載,《從江古今碑刻實錄》和《從江民族建筑對聯實錄》也已整理完畢,即將出版。
退休后學打字,老人了不起
當今社會,會玩電腦打字的人很多,大多為年輕人,有用五筆輸入的,有用漢語拼音輸入的,也有用筆劃輸入的,最難的是五筆輸入法。張子剛退休后,為了搜集資料方便,節省開支,購買了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和打印機,硬是學會玩電腦,學會了打字,而且是五筆輸入法,還學會了簡單的程序安裝和操作。有句古話說“老來吹鼓手,會吹不會走”,而張子剛非常了不起,退休后不僅學會了打字,還學會了用電腦,可以把那句老話改成“老來吹鼓手,會吹也會走”。
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功不可沒
2003年,張子剛協助縣旅游局申報《黎、從、榕優先發展重點旅游區有關匯報材料及項目建議書》和協助縣建設局、文廣局申報《增沖村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所有文字材料工作,兩項工作都達到預期目的。2008年至2010年,張子剛兩次參加從江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中的文本撰寫,其中小黃侗族大歌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小黃“雙倍嘎”和苗族吃鼓藏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撰寫的《從江侗歌傳承習俗調查報告》、《侗歌之鄉——小黃侗族大歌傳承情況調查報告》在全國侗學研討會上發表。
修志度晚霞
2005年至2013年,在第二輪修志過程中,張子剛同時受聘于多個部門,負責《建設志》、《宣傳志》、《林業志》等編撰工作。通過大量查閱資料和多年努力,如今《從江縣建設志》、《從江縣文化志》、《從江縣軍事志》、《從江縣宣傳志》、《從江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志》、《林業志·林場一章》均已全部出版。
民族文化研究結碩果
2009年至2010年,張子剛帶病(冠心病,當時他自己也不知道)參加從江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調查工作,為了搜集資料,可以說他走遍了從江的山山水水。如今,由他搜集整理公費印發的書稿有《從江石刻資料匯編》(以從江縣政協文史資料形式印發)、《從江古今鄉規民約實錄·從江歷代告示實錄》2013年9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11年至2013年,由他自費印發的有《從江民族文化見聞錄》、《中國女性書史鉤沉》、《中國女性畫史鉤沉》、《挽聯集錦》。尚未印發的書稿有《從江民族建筑存聯實錄》、《從江古今碑文實錄》、《從江歷代碑刻名錄》等書稿和資料。2013年在完成全國侗學會交給的《侗族通覽新編·歷史文書·貴州碑刻》任務的同時,為貴州建省600周年紀念編撰了《貴州侗族地區碑文薈萃》,并編制了《貴州侗族地區部分碑刻一覽表》。在省有關專家的幫助下,張子剛有近30篇碑文入選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編撰的《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侗族卷》。有些專家學者研究侗族文化時也引用了上述碑刻資料,對他們研究侗族文化大有幫助。
老人謙虛的美德,是學習的榜樣
不管是在申遺、在修志、在搞民族文化研究,所有成績的取得,張子剛總是首先感謝有關單位給予他發揮余熱的平臺,感謝所有朋友對他的幫助,對他自己的努力只是微微一笑,說不算什么。在張子剛退休十多年來,他總是忘不了一個人,就是湖南省通道縣文化館張柏如先生給他樹立的標桿作用。90年代,張柏如先生離休后仍以70歲高齡的身軀赴全國侗族地區搜集侗族服飾資料,并在臺灣出版發行大型侗族服飾畫冊。張子剛在90年代供職于從江縣文化局時與張柏如先生有一次十分短暫的會面,但張柏如先生的標桿精神至今令張子剛老人難以忘懷。張子剛說他退休后僅做了幾件事,不足掛齒。張子剛只是離退休干部隊伍中的普通一員,但他卻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謙虛謹慎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