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凱
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和安排下,2001年7月,六枝特區開發研究促進會正式成立。自成立起,促進會就緊緊圍繞特區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為推進全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早日實現六枝“中國夢”服務大局,拾遺補缺,老有所為,余熱生輝。2009年9月、2012年12月被中共六盤水市委、市政府分別授予全市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全市老干部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有規有矩 打造老干部之家
六枝特區開發研究促進會常務理事會有常務理事36人,理事105人,駐會人員4人。至今,共召開理事會會議14次,常務理事會29次,會長辦公會151次。為了擴充、壯大隊伍,促進會積極吸納退居二線、深受群眾信任且身體較好、能堅持工作的老同志加入到隊伍中來,注入新的活力,讓促進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工作的順利開展。
促進會在自身建設中,除了壯大隊伍外,還制定了一系列規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會議、工作、學習、財務、文件收發等,每周一都會按時組織促進會成員進行政治理論的學習,通過學習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每年中央省市特相關會議文件精神,提升大家的政治理論水平,強化政治、責任意識,鼓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為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爭當參謀助手,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積極向特區黨委政府建言獻策。
積極作為 爭當參謀好助手
促進會統一思想,積極工作,主動作為,把調查研究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多次深入到特區有關鄉鎮、重點工程項目調查研究,并根據調查研究情況,認真梳理,召開會議分析匯總,書面報告特區黨委政府,積極反應社情民意,為特區黨委政府準確決策當好參謀助手,提供第一手資料。
針對嚴重制約特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瓶頸”問題,促進會于2006年10月,牽頭組織區布衣學會、彝學會、駐境大中旬企業和部分非公企業代表召開座談會進行座談研究,達成共識后及時以六枝特區開發研究促進會、布衣學會、彝學會的名義向時任貴州省省長林樹森提交請求修建大山哨至六枝高速公路專題報告,得到林省長及省政府的重視,在簽署意見后,省交通廳迅速修改“3388”規劃,將大山哨至六枝延伸到水城的高速公路成功列入規劃中,2009年12月,六枝至鎮寧(大山哨)高速公路舉行開工典禮,并于2013年開通。
2009年2月,促進會組織到貴定考察韓國辣椒種植經驗后,引種面積共90畝安排在特區平寨鎮河灣、瓦廠兩個村試種,面積共90畝,獲得成功,為特區辣椒生產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牂牁江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內涵豐富,在貴州是不可得的景區。老干部們紛紛提議,去牂牁江風景名勝區進行實地考察。考察發現,與黃果樹景區聯網,抓好路網建設,建毛口、西嘎兩個碼頭,打通水黃公路阿志大橋到園區7.8公里的公路,可更好地發掘牂牁文化,豐富旅游資源,確保旅客安全,提升旅游品牌。回程后,促進會立即組織召開研討會,邀請特區文化旅游局、民宗局及特區布衣、彝族、仡佬族、苗族等學會參加,一同進行研究,并把研究情況報告六盤水市促進會,在市促進會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視。目前水黃公路阿志大橋到園區7.8公里的公路已修通,毛口、西嘎兩個碼頭已建成,牂牁文化正在緊密發掘中。
為推進特區城市綜合體建設工作,緩解交通壓力。2003年8月,促進會組織到特區交警大隊、城管局進行調研,了解到隨著特區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常住人口增加,商業貿易、企業投資、流動人口壓力加重,城區交通堵塞日漸突出等問題后,及時進行討論,向特區黨委政府建議在街心花園建“人行天橋”,建議得到采納,還被列入民心工程建設工作,今年初邀請市規劃設計院進行了規劃設計,不久將開工建設。
六枝特區開發研究促進會給老干部們一個發揮余熱的平臺,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為,為特區的發展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