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鄂爾多斯 017000
隨著我國城市發展進程的加快,既有建筑物的外墻改造工程(包括外墻裝修、外墻節能、景觀改造等工程)日益增多,在既有建筑物的外墻改造工程中建筑外腳手架的選擇成為施工組織設計中的一件大事,施工者除了考慮施工工藝及安全防護外,腳手架的經濟效益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考慮指標。而腳手架剛性連墻件附墻連接件扣件式腳手架以其搭設簡便,較好的穩定性、安全性,成本低廉等優點,贏得了廣大用戶。
(a)連墻件特制剛性連接件,由現場加工或工廠加工成型,現場進行安裝,具有制作可靠,安裝簡單,方便施工,可重復利用,成本低廉等特點。
(b)既有建筑外裝修改造及外保溫施工腳手架搭設施工技術,適合各種結構的既有建筑物外裝修改造及外保溫施工所用腳手架的搭設,連墻件特制剛性連接件直接與結構連接,對原有結構無影響,且對室內裝修沒有破壞,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不需要進入建筑物內,全部工作均在室外完成,所以對建筑物內人們的正常生活、學習及工作無任何影響。
(c)按外腳手架搭設要求將連墻件按計算間距準確定位,用膨脹螺栓將連墻件特制剛性連接件固定在既有建筑物墻面上。用扣件將鋼管連墻件的一端與連墻件特制剛性連接件鎖固,另一端與架體立管連接在一起,形成組合剛性連墻件,用以保證腳手架的整體穩定性。
連墻件特制剛性連接件提前制作,采用250 mm×250 mm×5 mm的鋼板,鋼板四角及兩側中間打孔,居中焊接Φ25 mm的U形鋼筋,U形鋼筋另一端焊接長300 mm 、Φ48 mm×3.5 mm短鋼管,形成一個剛性連接件,連接件鋼板端與建筑物外墻用6Φ12 mm膨脹螺栓連接,短鋼管一端與腳手架連墻件用扣件鎖固,如圖1所示。

圖1 連墻件特制剛性連接件
腳手架搭設前都應根據原有建筑物的特點及施工現場的要求計算外腳手架連墻件的間距,按計算出的結果及構造要求準確定位連墻件的位置,再用膨脹螺栓將連墻件特制剛性連接件固定在既有建筑物墻面上。用扣件將鋼管連墻件的一端與連墻件特制剛性連接件鎖固,另一端與架體立管連接在一起,形成組合剛性連墻件,用以保證腳手架的整體穩定性。
2.2.1 縱向水平桿
在立桿的內側安裝縱向水平桿,縱向水平桿的長度大于等于3 跨,其接長應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對接扣件必須交錯布設,腳手架同步或同跨內相鄰兩桿縱向水平桿的接頭不宜設置在同步或同跨內,不在同一步2 個相鄰接頭高度應錯開不小于500 mm,同時不在同一跨2 個相鄰接頭在水平方向距離應錯開不小于500 mm,各接頭中心至最近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交叉點的距離不宜大于縱向距離的1/3。縱向水平桿應作為橫向水平桿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桿上。
2.2.2 橫向水平桿
在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交叉點處必須采用直角扣件扣接1 根橫向水平桿,嚴禁拆除。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交叉點處2 個直角扣件的中心距應不大于150 mm,靠墻一端的外伸長度為300 mm。
作業層上非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交叉點處的橫向水平桿,根據支承腳手板的需要等間距設置,最大間距不應大于縱距的1/2。腳手架的橫向水平桿兩端均應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縱向水平桿上。
2.2.3 腳手板
作業層腳手板應鋪滿、鋪穩,離開墻面150 mm。木腳手板應設置在間距不大于1 500 mm的3 根橫向水平桿上,當腳手板長度小于2 m時,為防止出現探頭板情況,可采用2 根橫向水平桿支承,但應將腳手板兩端與其可靠固定,嚴防傾翻,腳手板的鋪設可采用對接平鋪,腳手板對接平鋪時,接頭處必須在縱向水平桿上方設2 根橫向水平桿,腳手板外伸長不應大于150 mm,并且2 塊腳手板外伸長度的和不應大于300 mm。
2.2.4 立桿
立桿接長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上的對接扣件應交錯布置,在同一步距內,2 根相鄰立桿的接頭應錯開布置,同一步距內隔1 根立桿的2 個相鄰接頭高度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 mm,各接頭中心至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交叉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
立桿撂底時,必須采用3 種長度規格的鋼管,按長度大小依次排序設立,其上可用同長度規格的鋼管接長。立桿頂端宜高出檐口上皮1.5 m。
2.2.5 連墻件
連墻桿為剛性連接,連墻件宜靠近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交叉點設置,偏離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交叉點的距離不應大于300 mm。連墻件按矩形布點,并應從底層縱向水平桿第1步處開始設置。
2.2.6 斜道
斜道搭至頂層,主要用于人員上下作業層。斜道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斜道依附外腳手架安裝,人行斜道搭設寬度為1.2 m,坡度為1∶3。拐彎休息處設平臺寬度為1.2 m;斜道兩側及平臺外圍均設置間距600 mm、高1.2 m的2 道欄桿及高300 mm擋腳板。斜道兩側、平臺外圍和端部設置與建筑物可靠連接的連墻件,每2 步應加設水平斜桿。
斜道腳手板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腳手板順鋪,接頭采用搭接,板頭的凸棱處采用三角木填補。人行斜道的腳手板上應每300 mm設置1 根防滑木條,木條厚度宜為20~30 mm;向下方向應有30°的斜面。
(a)作業層應設隨層滿鋪腳手板硬防護,腳手板下應設置1 道平網,首層必須滿鋪腳手板做硬防護。
(b)腳手架立面均設密目阻燃立網,立網幅寬1.8 m,恰與步距吻合,立網張掛于立桿內側,立網全幅縱向張掛,將腳手架全部隱蔽,僅露立桿及剪刀撐。
鋼管進入現場,必須檢查附帶其產品出廠質量證明文件及性能檢測報告是否齊全、有效,能否符合規范及設計要求,并逐根進行觀感檢查,合格的鋼管不應有裂縫、節疤、分層、錯位、硬彎、毛刺、壓痕和深的劃痕,表面順直光滑,鋼管外徑、壁厚及端面等指標偏差應全部符合規范要求。
舊鋼管在使用前逐根檢查,以銹蝕最嚴重的部位為準,表面銹蝕深度大于等于0.5 mm時不得使用,鋼管彎曲變形超過10 mm不得使用。
新進場扣件進場后檢查其生產廠家提供的生產許可證,具有檢測資質的檢測單位出具的性能檢測報告和產品質量證明文件。
舊扣件在使用前應進行表觀質量檢查,嚴禁使用有裂縫及變形的扣件,如果螺栓出現滑絲現象必須更換。
木腳手板寬≥200 mm,厚≥50 mm,應采用杉木或松木制作,兩端應采用2 道Φ4 mm的鍍鋅鋼絲箍,不得使用腐朽的腳手板。
(a)腳手架拆除施工時必須由上而下逐層拆除,嚴禁上下同時拆除,拆除前清除腳手架上的雜物及地面障礙物。
(b)腳手架連墻件應隨同腳手架分段、逐層進行拆除,分段拆除高差應不大于2 個步距,若高差大于2 個步距,必須增設連墻件進行加固,嚴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
(c)腳手架底層連墻件在腳手架拆至最后一根長立桿的高度時,應在適當位置先搭設臨時拋撐進行加固,加固后對其拆除。
(d)當腳手架不整體拆除時,首先對不拆除的腳手架兩端設置有效連墻件和橫向斜撐進行加固,再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
(e)將拆除后的構配件集中堆放并及時運至地面存放地點,嚴禁拋擲至地面,同時對拆除的構配件進行檢查、整修與保養,并按品種、規格碼堆存放,置于干凈通風處,防止銹蝕。
(f)腳手架拆除時,在地面一定范圍內應設圍欄與警示標志,并派安全員專人防護,嚴禁非操作人員入內。
應遵照國家現行的相關規范性文件確保施工安全,針對不同工程,還應同時執行該工程所屬部門的各級有關安全法規和文件,并應特別注意如下事項:
(a)操作人員必須持有相關部門頒發的登高作業操作證方可操作,并在施工作業前對操作人員進行崗位技術培訓及安全教育。
(b)做到交底、方案先行,在施工前技術人員必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在腳手架搭設(拆除)施工前必須對所有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做書面記錄。
(c)鋼管與扣件在進場使用前應經過仔細檢查,質量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在使用前應對扣件清理加油,扣件螺栓擰緊扭矩應采用扭力扳手檢測,每個螺栓的預緊力需在40~65 N·m之間。扣件必須上緊,不得有松動。
(d)架體的整體性和架體結構的完整性保證了腳手架的安全性,嚴禁未經允許的其他非專業人員破壞架體結構或在架體上擅自拆除和搭設腳手架各構配件。在腳手架使用期間,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交叉點處橫、縱向水平桿,縱、橫向掃地桿以及連墻件不得拆除。
(e)在架體上施工的各工種操作人員要注意安全,嚴禁隨意拋、扔物品。
(f)架體在搭設(拆除)過程必須做到文明操作,高空作業要穿防滑鞋,佩帶安全帽、系好安全帶,未佩帶安全防護用品者嚴禁上架體。搭拆腳手架期間,應在地面規定范圍內設置圍欄及懸掛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看守,非操作人員不得入內。
(g)腳手架搭設、拆除工作嚴禁在雨、雪及6 級大風以上天氣環境下進行。
(h)在6 級大風和大雨后、停工超過1 個月的復工前,必須派專人負責對腳手架進行檢查;并在架體使用期間應派專人經常對其立桿與縱橫向水平桿交叉點的安裝、連墻件等構造,扣件螺絲以及安全防護措施等進行檢查。
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噪聲,對噪聲進行實時監測與控制。監測方法執行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場界噪聲測量方法》(GB 12524—1990)。
(a)施工過程中各種材料及工具輕拿輕放,并在作業過程中應該自覺減少和消除噪聲,避免噪聲污染。
(b)施工中,盡量采用低噪聲的機具。同時加強對周轉材料的裝卸的管理,優化施工時間,最大化減少噪聲的產生。
(a)腳手架剛性連墻件附墻連接件的焊接工作,由工廠統一加工完成,這樣在施工現場就可以避免焊接過程中產生大量強光及其他不同頻率的光造成嚴重的光污染。
(b)夜間室外照明燈加設燈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圍。
隨著既有建筑物的外墻改造施工工程越來越多,外架搭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采用正常新建建筑物施工時的連墻件對建筑物的室內裝修及窗戶等破壞非常嚴重,該施工技術中的連墻件特制剛性連接件是直接與結構外側連接,對原有結構無影響,且對室內裝修沒有破壞,在改造工程施工腳手架搭設過程中,施工人員不需要進入建筑物內,所以對建筑物內人們的正常生活、學習及工作無任何影響,全部工作均在室外完成。這樣不僅大大節約了成本、保證了施工工程中的安全、縮短了工期,而且也減少了對業主方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