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仙+黃曉青
編者按: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是一場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盛宴,多國政要、前政要參加了論壇并發表重要演講。
讓所有生物和諧共生
亞穆拉圖·特肖梅(埃塞俄比總統)
中國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論壇,使全球的來賓在論壇中互相學習、集聚智慧,共同探討如何對全球生態系統做好治理和管理,攜手走向未來。
埃塞俄比亞非常了解生態文明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氣候變化是人類在環境方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埃塞俄比亞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努力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水土流失、水體和空氣污染。
我們每年都會對新能源進行改革,比如通過水力、風力和地熱來發電等。我們計劃在2020-2025年這5年,進一步加大力度減少碳的排放,目標是在2025年讓埃塞俄比亞成為碳中性或碳零排放國家。
我們深知,氣候變化影響著所有人,因此我們在國家治理的過程中,把氣候變化的問題融入到所有的問題去思考。比如,我們制訂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評估環境的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埃塞俄比亞一直以來,積極參與并堅持聯合國關于生態系統治理的千年計劃,希望今后繼續參與到聯合國制定全新可持續發展目標,并能夠提高參與制定全新目標的話語權。
為了讓我們的后代和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能夠生活在一個充滿和諧的世界當中,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我們一起努力吧。
綠色增長是子孫福祉
約瑟夫·穆斯卡特(馬耳他總理)
生態文明的概念對于我們來說也不陌生,因為我們在歐盟也一直致力于采取措施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包括空氣污染、海洋污染的防治,以及環境污染在農村地區的防治,同時我們也采取措施來保護社會資源。相信這些努力將決定我們的未來,這也是我們的目標,這些目標不僅涉及到經濟增長,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在發展中要實現綠色增長。因為實現綠色增長才能夠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很好的未來,而不可持續的行為將會導致社會中的人群無法健康成長,這也會進一步負面影響人們的福祉,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
保護我們的環境以及實現綠色增長,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指導政策,還要進一步鼓勵和要求企業界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促進綠色的投資,以達到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政府在雙邊合作中采取自然資源保護、創新金融機制、可持續性的消費和金融模式、促進能效等方面也非常重要。歐盟與中國環境可持續性項目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向我們證明要如何更好地攜手進步。
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解決貧困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促進資源消費模式的發展。國家的條件不同,政府的政策也不同,所以各國要進一步協調相互間的方法、工具,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馬耳他在朝著綠色以及能源高效性的轉型過程中,將會有大量機會促進子孫后代的福祉,我們一定會確保轉型發展過程中實現生態文明。
高效發展回避不了環境問題
漢納斯·格爾曼(瑞士聯邦議會聯邦院議長)
我們如果想在可持續和公平發展過程中實現我們的目標,就要考慮子孫后代的需求,如果想進一步開發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我們之間就要建立起合作聯盟,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是世界各國交流思想的平臺。
生活質量與環境質量密切相關,要想實現高效的發展,環境是不可避免的挑戰。歐洲很多高的山脈都是位于瑞士,這些山脈對歐洲國家來說是飲用水的來源,這也是瑞士被叫做歐洲水源地的原因。作為水源地我們要確保水的質量,不會對下游地區和人民造成影響。在瑞士為了保證水的質量,在固廢方面,我們不再進行垃圾填埋;我們加強公共部門和企業界間的互動,也采取了瑞士內部多種企業間合作的方式,實現更加清潔的生產,更好地處理廢水,建立更加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統和廢氣過濾排放系統,還有各種有可能影響到環境因素的監測系統。目前,瑞士98%的住宅,都已經連上了污水處理廠。
瑞士政府已經出臺了各種措施,幫助瑞士進一步創新的研發技術,促進可持續環境的發展和福利。
制定新的綜合性氣候協議
謝爾蓋·鮑里索維奇·伊萬諾夫(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
全世界早在19世紀末就開始討論環保問題,但是需要采取手段治理好全球環境的環保平衡,這一概念到20世紀末全人類才領悟到。
野蠻的剝削自然界資源在當前快速蔓延,這也威脅我們文明的發展,因此,環保問題目前是全球議題上占主導地位的一個話題。大氣污染是影響、縮短壽命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根據統計資料,地球上70億人口的一半多都居住在城市,城市占大氣污染排放的75%,俄羅斯在這方面重點解決這些大規模的環保問題。
下一步,俄羅斯將積極參與制定新的綜合性的氣候協議。與此同時我們認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義務是可以有區別的。但這些所有的義務都應該鎖定在一個共同的國際性文件里。我們今后會積極參與有關進程,來減少人類對自然界的壓力。
環保問題跟可持續發展有緊密的聯系,要確保環保可持續發展,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這是實施環保政策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們要通過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地改善環保局勢,把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友好、更加安全、更加舒適。
應對城市化的挑戰
哈姆·利尼(瓦努阿圖副總理)
瓦努阿圖是一個位于浩瀚太平洋中的小島國,我們需要采用可持續的方式保護我們脆弱的生態系統。因此,可持續發展是我國人民福祉的關鍵因素。
瓦努阿圖人口并不多,但絕大多數都生活在農村地區,所以我們要實現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我們城市化也正在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給我們帶來很多挑戰。我們要給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保障他們的就業權利,另外還要建立穩健的城市規劃體制,管理好城市廢棄物,做好食品安全和糧食供應的保障工作,同時也要做好城市秩序和法制建設,
瓦努阿圖面臨各種各樣可持續發展的挑戰,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尤為突出,這就要求我們要找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來進一步改進農村人民的福祉,讓他們過著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增加他們的財富,實現社會經濟和環保之間的協調一致 。
人都有一些根本性的需求,這些需求不容忽視。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也必須要關注這些問題,尊重個人的合理需求。因此,我們強調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農村和城市之間也要協調發展,不能只重視一個方面,讓一個方面獲利,讓另一個方面受傷。
把氣候變化控制在2℃以內
陸克文 (澳大利亞前總理)
在我看來,今天世界面臨三個大挑戰:第一是如何建立中美關系,這個將會直接影響半個世紀的全球安定和穩定性。第二是如何加強全球秩序與應對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國際挑戰和危機。第三是如何增進全球的科學性發展,在解決無限的貧困問題同時可以保護有限的自然環境。
本次會議主要是針對第三個挑戰來討論,但是也直接影響到第一、第二個挑戰。對于氣候變化的全球應對,我本人是堅信不疑的。我在2007年當選了澳大利亞總理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簽署了《京都議定書》。2009年我代表澳大利亞參加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與其他國家領導人一起發表了宣言,并且在宣言上取得了三個大突破:一是有史以來各國政府都承認氣溫升高要控制在2℃以內;二是氣候變化不僅是發達國家的責任,也是發展中國家的責任;三是必須有量化報告和審核等機制來確保政策的實現。
在沒有政策約束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已經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宣言進行了落實。很多人批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成效不夠。但是根本的原因在于各個國家的領導人的政治意志不夠。哥本哈根會議已經過去了幾年,時間越來越緊,如果我們不能把氣候變化控制在2℃以內,后果將會很有可能是不可逆轉的。
充分利用東方智慧
素拉杰·沙田泰 (泰國前副總理)
今天所有的參會者,我們有一個非常緊迫和偉大的任務要完成,我們地球的自然資源在匱乏,被消費的資源是快速而不可持續的,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辦法,充分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我們要進行技術創新,消除落后的工藝流程和產能,我們今天再次把目標聚焦到中國,因為我們認為中國能夠在這個方面做出表率,引領我們的道路!我們的子孫后代需要獲得更充分的資源,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要充分利用東方智慧,這種智慧在攜手發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中國的孔子曾經說過,對于一個高貴的人來說,他雖然高枕無憂,但是他不會忘記其他人的貧困。而且我們每一個人在獲得成功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安全的重要性。還有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他周邊的環境和社會中的其他兄弟姐妹要伸出援手。在當代文明的進程中,我們要了解各國間的文明與差距,來進一步加強各方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在幾個世紀里我們一直與我們的合作伙伴加強溝通和交流,對于未來世界的發展,我們希望不僅能在傳統的合作伙伴間加強合作,希望還能夠在全球找到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應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關注后《京都議定書》時代
約翰·萊斯利·普雷斯科特(英國前副首相)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思考如何解決全球問題的方案。
在《京都議定書》中只有40個國家承諾減少碳排放,但是新《京都議定書》要有190個國家的參與才能行得通。我覺得在190個國家中達成共識很困難,但是這個共識又必須要達成。為什么要講這個問題?因為這次論壇,就能夠使我們找到未來共識,我們要的星球要有可治理的方式,有治理方式才能達成共識。
我們要探討后《京都議定書》時代的環境治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要討論和思考2015年之后我們要做什么?在發展模式上,很多人還認為一切應該照舊,不應該做出改變。我認為各國要做出承諾來做出改變,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只簽訂一個《京都議定書》,我們要有一個法律的框架,因為有法律才有約束力,而且要通過本國的國內法來實施和執法,國際組織要在事后監督他們的執行。現在有6個國家實施了本國的立法,下一步要要求所有的國家作出這方面的立法承諾,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找任何的借口說不執行這個立法。我們不能夸夸其談,要做出承諾,走向一個全新的生態文明時代。(責任編輯/蔣葉俊)
編者按: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是一場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盛宴,多國政要、前政要參加了論壇并發表重要演講。
讓所有生物和諧共生
亞穆拉圖·特肖梅(埃塞俄比總統)
中國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論壇,使全球的來賓在論壇中互相學習、集聚智慧,共同探討如何對全球生態系統做好治理和管理,攜手走向未來。
埃塞俄比亞非常了解生態文明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氣候變化是人類在環境方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埃塞俄比亞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努力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水土流失、水體和空氣污染。
我們每年都會對新能源進行改革,比如通過水力、風力和地熱來發電等。我們計劃在2020-2025年這5年,進一步加大力度減少碳的排放,目標是在2025年讓埃塞俄比亞成為碳中性或碳零排放國家。
我們深知,氣候變化影響著所有人,因此我們在國家治理的過程中,把氣候變化的問題融入到所有的問題去思考。比如,我們制訂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評估環境的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埃塞俄比亞一直以來,積極參與并堅持聯合國關于生態系統治理的千年計劃,希望今后繼續參與到聯合國制定全新可持續發展目標,并能夠提高參與制定全新目標的話語權。
為了讓我們的后代和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能夠生活在一個充滿和諧的世界當中,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我們一起努力吧。
綠色增長是子孫福祉
約瑟夫·穆斯卡特(馬耳他總理)
生態文明的概念對于我們來說也不陌生,因為我們在歐盟也一直致力于采取措施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包括空氣污染、海洋污染的防治,以及環境污染在農村地區的防治,同時我們也采取措施來保護社會資源。相信這些努力將決定我們的未來,這也是我們的目標,這些目標不僅涉及到經濟增長,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在發展中要實現綠色增長。因為實現綠色增長才能夠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很好的未來,而不可持續的行為將會導致社會中的人群無法健康成長,這也會進一步負面影響人們的福祉,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
保護我們的環境以及實現綠色增長,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指導政策,還要進一步鼓勵和要求企業界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促進綠色的投資,以達到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政府在雙邊合作中采取自然資源保護、創新金融機制、可持續性的消費和金融模式、促進能效等方面也非常重要。歐盟與中國環境可持續性項目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向我們證明要如何更好地攜手進步。
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解決貧困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促進資源消費模式的發展。國家的條件不同,政府的政策也不同,所以各國要進一步協調相互間的方法、工具,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馬耳他在朝著綠色以及能源高效性的轉型過程中,將會有大量機會促進子孫后代的福祉,我們一定會確保轉型發展過程中實現生態文明。
高效發展回避不了環境問題
漢納斯·格爾曼(瑞士聯邦議會聯邦院議長)
我們如果想在可持續和公平發展過程中實現我們的目標,就要考慮子孫后代的需求,如果想進一步開發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我們之間就要建立起合作聯盟,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是世界各國交流思想的平臺。
生活質量與環境質量密切相關,要想實現高效的發展,環境是不可避免的挑戰。歐洲很多高的山脈都是位于瑞士,這些山脈對歐洲國家來說是飲用水的來源,這也是瑞士被叫做歐洲水源地的原因。作為水源地我們要確保水的質量,不會對下游地區和人民造成影響。在瑞士為了保證水的質量,在固廢方面,我們不再進行垃圾填埋;我們加強公共部門和企業界間的互動,也采取了瑞士內部多種企業間合作的方式,實現更加清潔的生產,更好地處理廢水,建立更加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統和廢氣過濾排放系統,還有各種有可能影響到環境因素的監測系統。目前,瑞士98%的住宅,都已經連上了污水處理廠。
瑞士政府已經出臺了各種措施,幫助瑞士進一步創新的研發技術,促進可持續環境的發展和福利。
制定新的綜合性氣候協議
謝爾蓋·鮑里索維奇·伊萬諾夫(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
全世界早在19世紀末就開始討論環保問題,但是需要采取手段治理好全球環境的環保平衡,這一概念到20世紀末全人類才領悟到。
野蠻的剝削自然界資源在當前快速蔓延,這也威脅我們文明的發展,因此,環保問題目前是全球議題上占主導地位的一個話題。大氣污染是影響、縮短壽命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根據統計資料,地球上70億人口的一半多都居住在城市,城市占大氣污染排放的75%,俄羅斯在這方面重點解決這些大規模的環保問題。
下一步,俄羅斯將積極參與制定新的綜合性的氣候協議。與此同時我們認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義務是可以有區別的。但這些所有的義務都應該鎖定在一個共同的國際性文件里。我們今后會積極參與有關進程,來減少人類對自然界的壓力。
環保問題跟可持續發展有緊密的聯系,要確保環保可持續發展,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這是實施環保政策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們要通過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地改善環保局勢,把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友好、更加安全、更加舒適。
應對城市化的挑戰
哈姆·利尼(瓦努阿圖副總理)
瓦努阿圖是一個位于浩瀚太平洋中的小島國,我們需要采用可持續的方式保護我們脆弱的生態系統。因此,可持續發展是我國人民福祉的關鍵因素。
瓦努阿圖人口并不多,但絕大多數都生活在農村地區,所以我們要實現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我們城市化也正在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給我們帶來很多挑戰。我們要給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保障他們的就業權利,另外還要建立穩健的城市規劃體制,管理好城市廢棄物,做好食品安全和糧食供應的保障工作,同時也要做好城市秩序和法制建設,
瓦努阿圖面臨各種各樣可持續發展的挑戰,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尤為突出,這就要求我們要找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來進一步改進農村人民的福祉,讓他們過著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增加他們的財富,實現社會經濟和環保之間的協調一致 。
人都有一些根本性的需求,這些需求不容忽視。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也必須要關注這些問題,尊重個人的合理需求。因此,我們強調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農村和城市之間也要協調發展,不能只重視一個方面,讓一個方面獲利,讓另一個方面受傷。
把氣候變化控制在2℃以內
陸克文 (澳大利亞前總理)
在我看來,今天世界面臨三個大挑戰:第一是如何建立中美關系,這個將會直接影響半個世紀的全球安定和穩定性。第二是如何加強全球秩序與應對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國際挑戰和危機。第三是如何增進全球的科學性發展,在解決無限的貧困問題同時可以保護有限的自然環境。
本次會議主要是針對第三個挑戰來討論,但是也直接影響到第一、第二個挑戰。對于氣候變化的全球應對,我本人是堅信不疑的。我在2007年當選了澳大利亞總理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簽署了《京都議定書》。2009年我代表澳大利亞參加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與其他國家領導人一起發表了宣言,并且在宣言上取得了三個大突破:一是有史以來各國政府都承認氣溫升高要控制在2℃以內;二是氣候變化不僅是發達國家的責任,也是發展中國家的責任;三是必須有量化報告和審核等機制來確保政策的實現。
在沒有政策約束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已經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宣言進行了落實。很多人批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成效不夠。但是根本的原因在于各個國家的領導人的政治意志不夠。哥本哈根會議已經過去了幾年,時間越來越緊,如果我們不能把氣候變化控制在2℃以內,后果將會很有可能是不可逆轉的。
充分利用東方智慧
素拉杰·沙田泰 (泰國前副總理)
今天所有的參會者,我們有一個非常緊迫和偉大的任務要完成,我們地球的自然資源在匱乏,被消費的資源是快速而不可持續的,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辦法,充分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我們要進行技術創新,消除落后的工藝流程和產能,我們今天再次把目標聚焦到中國,因為我們認為中國能夠在這個方面做出表率,引領我們的道路!我們的子孫后代需要獲得更充分的資源,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要充分利用東方智慧,這種智慧在攜手發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中國的孔子曾經說過,對于一個高貴的人來說,他雖然高枕無憂,但是他不會忘記其他人的貧困。而且我們每一個人在獲得成功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安全的重要性。還有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他周邊的環境和社會中的其他兄弟姐妹要伸出援手。在當代文明的進程中,我們要了解各國間的文明與差距,來進一步加強各方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在幾個世紀里我們一直與我們的合作伙伴加強溝通和交流,對于未來世界的發展,我們希望不僅能在傳統的合作伙伴間加強合作,希望還能夠在全球找到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應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關注后《京都議定書》時代
約翰·萊斯利·普雷斯科特(英國前副首相)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思考如何解決全球問題的方案。
在《京都議定書》中只有40個國家承諾減少碳排放,但是新《京都議定書》要有190個國家的參與才能行得通。我覺得在190個國家中達成共識很困難,但是這個共識又必須要達成。為什么要講這個問題?因為這次論壇,就能夠使我們找到未來共識,我們要的星球要有可治理的方式,有治理方式才能達成共識。
我們要探討后《京都議定書》時代的環境治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要討論和思考2015年之后我們要做什么?在發展模式上,很多人還認為一切應該照舊,不應該做出改變。我認為各國要做出承諾來做出改變,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只簽訂一個《京都議定書》,我們要有一個法律的框架,因為有法律才有約束力,而且要通過本國的國內法來實施和執法,國際組織要在事后監督他們的執行。現在有6個國家實施了本國的立法,下一步要要求所有的國家作出這方面的立法承諾,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找任何的借口說不執行這個立法。我們不能夸夸其談,要做出承諾,走向一個全新的生態文明時代。(責任編輯/蔣葉俊)
編者按: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是一場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盛宴,多國政要、前政要參加了論壇并發表重要演講。
讓所有生物和諧共生
亞穆拉圖·特肖梅(埃塞俄比總統)
中國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很好的論壇,使全球的來賓在論壇中互相學習、集聚智慧,共同探討如何對全球生態系統做好治理和管理,攜手走向未來。
埃塞俄比亞非常了解生態文明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意識到氣候變化是人類在環境方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埃塞俄比亞在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努力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水土流失、水體和空氣污染。
我們每年都會對新能源進行改革,比如通過水力、風力和地熱來發電等。我們計劃在2020-2025年這5年,進一步加大力度減少碳的排放,目標是在2025年讓埃塞俄比亞成為碳中性或碳零排放國家。
我們深知,氣候變化影響著所有人,因此我們在國家治理的過程中,把氣候變化的問題融入到所有的問題去思考。比如,我們制訂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評估環境的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埃塞俄比亞一直以來,積極參與并堅持聯合國關于生態系統治理的千年計劃,希望今后繼續參與到聯合國制定全新可持續發展目標,并能夠提高參與制定全新目標的話語權。
為了讓我們的后代和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能夠生活在一個充滿和諧的世界當中,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我們一起努力吧。
綠色增長是子孫福祉
約瑟夫·穆斯卡特(馬耳他總理)
生態文明的概念對于我們來說也不陌生,因為我們在歐盟也一直致力于采取措施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包括空氣污染、海洋污染的防治,以及環境污染在農村地區的防治,同時我們也采取措施來保護社會資源。相信這些努力將決定我們的未來,這也是我們的目標,這些目標不僅涉及到經濟增長,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在發展中要實現綠色增長。因為實現綠色增長才能夠為子孫后代創造一個很好的未來,而不可持續的行為將會導致社會中的人群無法健康成長,這也會進一步負面影響人們的福祉,阻礙整個社會的發展。
保護我們的環境以及實現綠色增長,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指導政策,還要進一步鼓勵和要求企業界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促進綠色的投資,以達到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政府在雙邊合作中采取自然資源保護、創新金融機制、可持續性的消費和金融模式、促進能效等方面也非常重要。歐盟與中國環境可持續性項目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向我們證明要如何更好地攜手進步。
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解決貧困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促進資源消費模式的發展。國家的條件不同,政府的政策也不同,所以各國要進一步協調相互間的方法、工具,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馬耳他在朝著綠色以及能源高效性的轉型過程中,將會有大量機會促進子孫后代的福祉,我們一定會確保轉型發展過程中實現生態文明。
高效發展回避不了環境問題
漢納斯·格爾曼(瑞士聯邦議會聯邦院議長)
我們如果想在可持續和公平發展過程中實現我們的目標,就要考慮子孫后代的需求,如果想進一步開發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我們之間就要建立起合作聯盟,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年會是世界各國交流思想的平臺。
生活質量與環境質量密切相關,要想實現高效的發展,環境是不可避免的挑戰。歐洲很多高的山脈都是位于瑞士,這些山脈對歐洲國家來說是飲用水的來源,這也是瑞士被叫做歐洲水源地的原因。作為水源地我們要確保水的質量,不會對下游地區和人民造成影響。在瑞士為了保證水的質量,在固廢方面,我們不再進行垃圾填埋;我們加強公共部門和企業界間的互動,也采取了瑞士內部多種企業間合作的方式,實現更加清潔的生產,更好地處理廢水,建立更加有效的能源管理系統和廢氣過濾排放系統,還有各種有可能影響到環境因素的監測系統。目前,瑞士98%的住宅,都已經連上了污水處理廠。
瑞士政府已經出臺了各種措施,幫助瑞士進一步創新的研發技術,促進可持續環境的發展和福利。
制定新的綜合性氣候協議
謝爾蓋·鮑里索維奇·伊萬諾夫(俄羅斯總統辦公廳主任)
全世界早在19世紀末就開始討論環保問題,但是需要采取手段治理好全球環境的環保平衡,這一概念到20世紀末全人類才領悟到。
野蠻的剝削自然界資源在當前快速蔓延,這也威脅我們文明的發展,因此,環保問題目前是全球議題上占主導地位的一個話題。大氣污染是影響、縮短壽命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根據統計資料,地球上70億人口的一半多都居住在城市,城市占大氣污染排放的75%,俄羅斯在這方面重點解決這些大規模的環保問題。
下一步,俄羅斯將積極參與制定新的綜合性的氣候協議。與此同時我們認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義務是可以有區別的。但這些所有的義務都應該鎖定在一個共同的國際性文件里。我們今后會積極參與有關進程,來減少人類對自然界的壓力。
環保問題跟可持續發展有緊密的聯系,要確保環保可持續發展,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損害,這是實施環保政策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們要通過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地改善環保局勢,把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友好、更加安全、更加舒適。
應對城市化的挑戰
哈姆·利尼(瓦努阿圖副總理)
瓦努阿圖是一個位于浩瀚太平洋中的小島國,我們需要采用可持續的方式保護我們脆弱的生態系統。因此,可持續發展是我國人民福祉的關鍵因素。
瓦努阿圖人口并不多,但絕大多數都生活在農村地區,所以我們要實現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我們城市化也正在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給我們帶來很多挑戰。我們要給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保障他們的就業權利,另外還要建立穩健的城市規劃體制,管理好城市廢棄物,做好食品安全和糧食供應的保障工作,同時也要做好城市秩序和法制建設,
瓦努阿圖面臨各種各樣可持續發展的挑戰,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尤為突出,這就要求我們要找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來進一步改進農村人民的福祉,讓他們過著有尊嚴的幸福生活,增加他們的財富,實現社會經濟和環保之間的協調一致 。
人都有一些根本性的需求,這些需求不容忽視。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也必須要關注這些問題,尊重個人的合理需求。因此,我們強調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農村和城市之間也要協調發展,不能只重視一個方面,讓一個方面獲利,讓另一個方面受傷。
把氣候變化控制在2℃以內
陸克文 (澳大利亞前總理)
在我看來,今天世界面臨三個大挑戰:第一是如何建立中美關系,這個將會直接影響半個世紀的全球安定和穩定性。第二是如何加強全球秩序與應對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國際挑戰和危機。第三是如何增進全球的科學性發展,在解決無限的貧困問題同時可以保護有限的自然環境。
本次會議主要是針對第三個挑戰來討論,但是也直接影響到第一、第二個挑戰。對于氣候變化的全球應對,我本人是堅信不疑的。我在2007年當選了澳大利亞總理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簽署了《京都議定書》。2009年我代表澳大利亞參加哥本哈根氣候大會,與其他國家領導人一起發表了宣言,并且在宣言上取得了三個大突破:一是有史以來各國政府都承認氣溫升高要控制在2℃以內;二是氣候變化不僅是發達國家的責任,也是發展中國家的責任;三是必須有量化報告和審核等機制來確保政策的實現。
在沒有政策約束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已經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宣言進行了落實。很多人批評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成效不夠。但是根本的原因在于各個國家的領導人的政治意志不夠。哥本哈根會議已經過去了幾年,時間越來越緊,如果我們不能把氣候變化控制在2℃以內,后果將會很有可能是不可逆轉的。
充分利用東方智慧
素拉杰·沙田泰 (泰國前副總理)
今天所有的參會者,我們有一個非常緊迫和偉大的任務要完成,我們地球的自然資源在匱乏,被消費的資源是快速而不可持續的,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辦法,充分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我們要進行技術創新,消除落后的工藝流程和產能,我們今天再次把目標聚焦到中國,因為我們認為中國能夠在這個方面做出表率,引領我們的道路!我們的子孫后代需要獲得更充分的資源,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要充分利用東方智慧,這種智慧在攜手發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中國的孔子曾經說過,對于一個高貴的人來說,他雖然高枕無憂,但是他不會忘記其他人的貧困。而且我們每一個人在獲得成功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安全的重要性。還有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他周邊的環境和社會中的其他兄弟姐妹要伸出援手。在當代文明的進程中,我們要了解各國間的文明與差距,來進一步加強各方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在幾個世紀里我們一直與我們的合作伙伴加強溝通和交流,對于未來世界的發展,我們希望不僅能在傳統的合作伙伴間加強合作,希望還能夠在全球找到更多合作伙伴,一起應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關注后《京都議定書》時代
約翰·萊斯利·普雷斯科特(英國前副首相)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給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們思考如何解決全球問題的方案。
在《京都議定書》中只有40個國家承諾減少碳排放,但是新《京都議定書》要有190個國家的參與才能行得通。我覺得在190個國家中達成共識很困難,但是這個共識又必須要達成。為什么要講這個問題?因為這次論壇,就能夠使我們找到未來共識,我們要的星球要有可治理的方式,有治理方式才能達成共識。
我們要探討后《京都議定書》時代的環境治理。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要討論和思考2015年之后我們要做什么?在發展模式上,很多人還認為一切應該照舊,不應該做出改變。我認為各國要做出承諾來做出改變,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只簽訂一個《京都議定書》,我們要有一個法律的框架,因為有法律才有約束力,而且要通過本國的國內法來實施和執法,國際組織要在事后監督他們的執行。現在有6個國家實施了本國的立法,下一步要要求所有的國家作出這方面的立法承諾,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找任何的借口說不執行這個立法。我們不能夸夸其談,要做出承諾,走向一個全新的生態文明時代。(責任編輯/蔣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