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稠彪
刺梨又名送春歸,既可鮮食、作藥,還能加工釀酒、榨汁、制醬及其它高檔保健食品,在貴州民間利用迄今有近400年的歷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代表團聽到代表激動地唱起布依族民歌《好花紅》時,回憶“點贊”了貴州群眾自制的刺梨酒。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黔南州積極探索“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路子,集中將刺梨、茶葉等打造為山地特色主導產業,在近三年時間一舉拓展刺梨到20多萬畝,使黔南成為貴州乃至全國刺梨產業發展的標桿,既在“點綠成金”中闖出了新路,也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作出了探索,更昭示著貴州大力拓展刺梨產業的廣闊前景。
發展刺梨產業大有可為
刺梨是人類健康的稀世珍寶。貴州野生刺梨鮮果年產量歷來居于全國之首。刺梨果實富含維生素C及其它多種營養成分,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民諺有云:“刺梨上市,太醫無事”。據相關研究表明,刺梨每百克鮮果維生素C的含量是中華獼猴桃的10多倍、柑桔的100多倍、蘋果的600多倍;每百克鮮果維生素P的含量比柑桔類水果高出120倍。刺梨果實的維C、維P和SOD含量均居目前已開發利用的果蔬之首,享有“維C之王”、“三王之果”之美譽。
貴州是民間利用刺梨資源最早的省份,刺梨栽培利用技術日臻成熟。經過多年的研究,貴州在刺梨優良品種選育、栽培技術規范、規模化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由省林業規劃院與黔南州提出的中國《刺梨栽培技術》國家標準起草已獲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立項。刺梨加工技術也日益提升,開發出了從一般加工到精深加工的一系列產品。如刺梨干酒、刺梨汁、刺梨茶、刺梨糕、刺梨藥品等及其它高檔保健食品。
刺梨產業效益顯著。黔南是刺梨分布最密集的地區,龍里、貴定、惠水、長順等地長期保持著傳統種植習俗,國家林業局將“中國刺梨之鄉”授予龍里縣。黔南人工種植刺梨,按保守測算平均畝產量在2000斤以上,平均畝產值、畝純利潤分別達5000元、3000元以上。特別是刺梨鮮果加工附加值很高,用3噸刺梨原汁可加工1噸濃縮汁,每噸銷售價在6萬元以上,價格相當于蘋果濃縮汁的10倍。同時,刺梨汁、刺梨濃縮汁、刺梨精粉等中間產品可作為加工高檔化妝品、特種醫用藥品、保健食品和天然維生素等的原料,加工附加值成幾何級數增長。上海、浙江、內蒙古等地紛紛前來貴州黔南大量收購刺梨,用于濃縮汁、飲料、化妝品、醫藥、保健食品生產;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以貴州出口的刺梨原汁、濃縮汁提取物為原料,加工果汁飲料、化妝品、醫藥、保健食品,進一步樹立了貴州刺梨品牌形象。
刺梨加工食品供不應求。刺梨除少量用于鮮食外,主要用于加工制作成罐頭、果汁、復合飲料、果醬、果酒、糖制食品等 。目前,貴州全年鮮果收購量有3萬噸左右,只能滿足貴州現有加工需求的20%左右。據測算,全國現階段刺梨加工企業、刺梨產品所需刺梨鮮果缺口在200萬噸以上,現有刺梨鮮果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刺梨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20年前,貴州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要將我省刺梨資源開發當著經濟產業來辦”的要求。黔南州委、州政府去年順勢將刺梨產業提升為州級戰略之后,刺梨產業已在全州規模化鋪開。省委書記趙克志最近在六盤水市調研時指出要進一步培育壯大貴州刺梨產業,省政府及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刺梨產業發展,更為發展刺梨產業提出了導向遵循。從當前全省戰略走向、政策支撐和市場要素等有利條件分析,加快刺梨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政策機遇眷顧有加。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凸顯出生態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國發2號文件,以及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和 “三位一體”工程等,都提出要大力支持貴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刺梨作為喀斯特地區適生物種,既能發揮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獨特作用,又具備連片規模化種植助推產業化發展的內在潛力,成為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有效載體。
戰略走向對路給力。省委要求全省要充分利用貴州垂直氣候明顯、生態保存良好的優勢,做好山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刺梨生長適應范圍廣,人工栽培技術易于掌握,符合當地勞作習慣,極可形成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種植與產業化發展,從而既能促進農民增收和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又能激活農村經濟和支撐工業原料大規模供給,體現出種植推廣可行性強、開發利用附加值高、產業拓展鏈條長的特點,有效助推“三化”融合發展。只要我們著力推動刺梨規模化種植、多層次產品研發及國際化營銷,完全有可能培育成為貴州獨具競爭力的戰略性特色產業。
市場要素加速聚集。刺梨“維C之王”和“三王”之果的獨特功能地位和低端、中端、高檔產品市場的多元化需求,特別是在膳食和藥用、保健品領域的發展獨樹一幟,使得刺梨產業利潤豐厚,現已有遵義山珍寶公司、長順丹索亞刺梨莊園公司等民營企業搶灘貴州刺梨資源開發。總之,發展刺梨產業,經濟效益突出,區域特色鮮明,適應現代健康消費,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對全省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刺梨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省委、省政府把刺梨開發納入決策視野和規劃推動,預示著刺梨產業發展春天的到來。放眼貴州刺梨產業轉型擴張,淺談三點刺梨產業轉型升級之管見。
高位啟動戰略。樹立“高端化發展、品牌化經營、區域化推進”戰略理念,強化“頂層設計”,立足于高位推動,將刺梨作為我省重點打造的山地特色優勢產業,以縣為單位廣泛開展刺梨規模化種植推廣,同時建立“財政基金引導、支農資金整合、專項信貸融資”的投入方式,以“點”促“面”,快速培育壯大刺梨產業。
集結市場主體。立足黔中經濟區縣市規劃銜接、產業聯動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重點扶持黔南、安順、六盤水等市州集中打造一批高標準刺梨基地,全面提升貴州刺梨產業整體競爭力。同時以“開放式、外向型、國際化”的產業定位,集中規劃建設一批刺梨產業園區或加工聚集區,順勢引進匯源果汁、統一企業等大集團領軍發展刺梨產業,借助優強企業快速催化膨脹,實現刺梨產業在短時間內向規模化、高端化發展。
配套支撐體系。挖掘、放大全國傳唱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紅》品牌優勢和刺梨花作為黔南州“州花”的影響力,以花為媒、以節搭臺,持續舉辦刺梨賞花節、品果節以及刺梨產品交易會,全方位打造刺梨品牌,培育和拓寬刺梨產品消費市場。大力推動創立刺梨研發基金和創業基金,促進刺梨科研院所協作和院地(企)合作,通過貴州省刺梨學會搭建科研、技術推廣、市場營銷、文化傳播等涉及刺梨產業發展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協作,進一步整合形成刺梨科技創新團隊,推進刺梨產業產、學、研一體化,協調解決好刺梨產業發展的區域性、結構性和前瞻性問題,集中研發優化刺梨主打產品,使刺梨產業在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黨委、政府強力推動下迅速發展。
總之,刺梨作為貴州特色資源,維生素C、維生素P、SOD含量雄冠全球所有果蔬之首,是貴州獻給人類健康生活的珍貴禮物。大力發展貴州刺梨產業,集中打造果蔬“維C之王”,既承載著科研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拼搏的夢想,也寄予了人們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愿望,更是貴州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捷徑之路。(作者系貴州刺梨學會副會長,黔南州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責任編輯/蔣葉俊)
刺梨又名送春歸,既可鮮食、作藥,還能加工釀酒、榨汁、制醬及其它高檔保健食品,在貴州民間利用迄今有近400年的歷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代表團聽到代表激動地唱起布依族民歌《好花紅》時,回憶“點贊”了貴州群眾自制的刺梨酒。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黔南州積極探索“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路子,集中將刺梨、茶葉等打造為山地特色主導產業,在近三年時間一舉拓展刺梨到20多萬畝,使黔南成為貴州乃至全國刺梨產業發展的標桿,既在“點綠成金”中闖出了新路,也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作出了探索,更昭示著貴州大力拓展刺梨產業的廣闊前景。
發展刺梨產業大有可為
刺梨是人類健康的稀世珍寶。貴州野生刺梨鮮果年產量歷來居于全國之首。刺梨果實富含維生素C及其它多種營養成分,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民諺有云:“刺梨上市,太醫無事”。據相關研究表明,刺梨每百克鮮果維生素C的含量是中華獼猴桃的10多倍、柑桔的100多倍、蘋果的600多倍;每百克鮮果維生素P的含量比柑桔類水果高出120倍。刺梨果實的維C、維P和SOD含量均居目前已開發利用的果蔬之首,享有“維C之王”、“三王之果”之美譽。
貴州是民間利用刺梨資源最早的省份,刺梨栽培利用技術日臻成熟。經過多年的研究,貴州在刺梨優良品種選育、栽培技術規范、規模化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由省林業規劃院與黔南州提出的中國《刺梨栽培技術》國家標準起草已獲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立項。刺梨加工技術也日益提升,開發出了從一般加工到精深加工的一系列產品。如刺梨干酒、刺梨汁、刺梨茶、刺梨糕、刺梨藥品等及其它高檔保健食品。
刺梨產業效益顯著。黔南是刺梨分布最密集的地區,龍里、貴定、惠水、長順等地長期保持著傳統種植習俗,國家林業局將“中國刺梨之鄉”授予龍里縣。黔南人工種植刺梨,按保守測算平均畝產量在2000斤以上,平均畝產值、畝純利潤分別達5000元、3000元以上。特別是刺梨鮮果加工附加值很高,用3噸刺梨原汁可加工1噸濃縮汁,每噸銷售價在6萬元以上,價格相當于蘋果濃縮汁的10倍。同時,刺梨汁、刺梨濃縮汁、刺梨精粉等中間產品可作為加工高檔化妝品、特種醫用藥品、保健食品和天然維生素等的原料,加工附加值成幾何級數增長。上海、浙江、內蒙古等地紛紛前來貴州黔南大量收購刺梨,用于濃縮汁、飲料、化妝品、醫藥、保健食品生產;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以貴州出口的刺梨原汁、濃縮汁提取物為原料,加工果汁飲料、化妝品、醫藥、保健食品,進一步樹立了貴州刺梨品牌形象。
刺梨加工食品供不應求。刺梨除少量用于鮮食外,主要用于加工制作成罐頭、果汁、復合飲料、果醬、果酒、糖制食品等 。目前,貴州全年鮮果收購量有3萬噸左右,只能滿足貴州現有加工需求的20%左右。據測算,全國現階段刺梨加工企業、刺梨產品所需刺梨鮮果缺口在200萬噸以上,現有刺梨鮮果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刺梨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20年前,貴州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要將我省刺梨資源開發當著經濟產業來辦”的要求。黔南州委、州政府去年順勢將刺梨產業提升為州級戰略之后,刺梨產業已在全州規模化鋪開。省委書記趙克志最近在六盤水市調研時指出要進一步培育壯大貴州刺梨產業,省政府及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刺梨產業發展,更為發展刺梨產業提出了導向遵循。從當前全省戰略走向、政策支撐和市場要素等有利條件分析,加快刺梨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政策機遇眷顧有加。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凸顯出生態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國發2號文件,以及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和 “三位一體”工程等,都提出要大力支持貴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刺梨作為喀斯特地區適生物種,既能發揮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獨特作用,又具備連片規模化種植助推產業化發展的內在潛力,成為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有效載體。
戰略走向對路給力。省委要求全省要充分利用貴州垂直氣候明顯、生態保存良好的優勢,做好山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刺梨生長適應范圍廣,人工栽培技術易于掌握,符合當地勞作習慣,極可形成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種植與產業化發展,從而既能促進農民增收和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又能激活農村經濟和支撐工業原料大規模供給,體現出種植推廣可行性強、開發利用附加值高、產業拓展鏈條長的特點,有效助推“三化”融合發展。只要我們著力推動刺梨規模化種植、多層次產品研發及國際化營銷,完全有可能培育成為貴州獨具競爭力的戰略性特色產業。
市場要素加速聚集。刺梨“維C之王”和“三王”之果的獨特功能地位和低端、中端、高檔產品市場的多元化需求,特別是在膳食和藥用、保健品領域的發展獨樹一幟,使得刺梨產業利潤豐厚,現已有遵義山珍寶公司、長順丹索亞刺梨莊園公司等民營企業搶灘貴州刺梨資源開發。總之,發展刺梨產業,經濟效益突出,區域特色鮮明,適應現代健康消費,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對全省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刺梨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省委、省政府把刺梨開發納入決策視野和規劃推動,預示著刺梨產業發展春天的到來。放眼貴州刺梨產業轉型擴張,淺談三點刺梨產業轉型升級之管見。
高位啟動戰略。樹立“高端化發展、品牌化經營、區域化推進”戰略理念,強化“頂層設計”,立足于高位推動,將刺梨作為我省重點打造的山地特色優勢產業,以縣為單位廣泛開展刺梨規模化種植推廣,同時建立“財政基金引導、支農資金整合、專項信貸融資”的投入方式,以“點”促“面”,快速培育壯大刺梨產業。
集結市場主體。立足黔中經濟區縣市規劃銜接、產業聯動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重點扶持黔南、安順、六盤水等市州集中打造一批高標準刺梨基地,全面提升貴州刺梨產業整體競爭力。同時以“開放式、外向型、國際化”的產業定位,集中規劃建設一批刺梨產業園區或加工聚集區,順勢引進匯源果汁、統一企業等大集團領軍發展刺梨產業,借助優強企業快速催化膨脹,實現刺梨產業在短時間內向規模化、高端化發展。
配套支撐體系。挖掘、放大全國傳唱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紅》品牌優勢和刺梨花作為黔南州“州花”的影響力,以花為媒、以節搭臺,持續舉辦刺梨賞花節、品果節以及刺梨產品交易會,全方位打造刺梨品牌,培育和拓寬刺梨產品消費市場。大力推動創立刺梨研發基金和創業基金,促進刺梨科研院所協作和院地(企)合作,通過貴州省刺梨學會搭建科研、技術推廣、市場營銷、文化傳播等涉及刺梨產業發展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協作,進一步整合形成刺梨科技創新團隊,推進刺梨產業產、學、研一體化,協調解決好刺梨產業發展的區域性、結構性和前瞻性問題,集中研發優化刺梨主打產品,使刺梨產業在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黨委、政府強力推動下迅速發展。
總之,刺梨作為貴州特色資源,維生素C、維生素P、SOD含量雄冠全球所有果蔬之首,是貴州獻給人類健康生活的珍貴禮物。大力發展貴州刺梨產業,集中打造果蔬“維C之王”,既承載著科研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拼搏的夢想,也寄予了人們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愿望,更是貴州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捷徑之路。(作者系貴州刺梨學會副會長,黔南州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責任編輯/蔣葉俊)
刺梨又名送春歸,既可鮮食、作藥,還能加工釀酒、榨汁、制醬及其它高檔保健食品,在貴州民間利用迄今有近400年的歷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代表團聽到代表激動地唱起布依族民歌《好花紅》時,回憶“點贊”了貴州群眾自制的刺梨酒。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黔南州積極探索“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路子,集中將刺梨、茶葉等打造為山地特色主導產業,在近三年時間一舉拓展刺梨到20多萬畝,使黔南成為貴州乃至全國刺梨產業發展的標桿,既在“點綠成金”中闖出了新路,也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作出了探索,更昭示著貴州大力拓展刺梨產業的廣闊前景。
發展刺梨產業大有可為
刺梨是人類健康的稀世珍寶。貴州野生刺梨鮮果年產量歷來居于全國之首。刺梨果實富含維生素C及其它多種營養成分,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民諺有云:“刺梨上市,太醫無事”。據相關研究表明,刺梨每百克鮮果維生素C的含量是中華獼猴桃的10多倍、柑桔的100多倍、蘋果的600多倍;每百克鮮果維生素P的含量比柑桔類水果高出120倍。刺梨果實的維C、維P和SOD含量均居目前已開發利用的果蔬之首,享有“維C之王”、“三王之果”之美譽。
貴州是民間利用刺梨資源最早的省份,刺梨栽培利用技術日臻成熟。經過多年的研究,貴州在刺梨優良品種選育、栽培技術規范、規模化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由省林業規劃院與黔南州提出的中國《刺梨栽培技術》國家標準起草已獲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準立項。刺梨加工技術也日益提升,開發出了從一般加工到精深加工的一系列產品。如刺梨干酒、刺梨汁、刺梨茶、刺梨糕、刺梨藥品等及其它高檔保健食品。
刺梨產業效益顯著。黔南是刺梨分布最密集的地區,龍里、貴定、惠水、長順等地長期保持著傳統種植習俗,國家林業局將“中國刺梨之鄉”授予龍里縣。黔南人工種植刺梨,按保守測算平均畝產量在2000斤以上,平均畝產值、畝純利潤分別達5000元、3000元以上。特別是刺梨鮮果加工附加值很高,用3噸刺梨原汁可加工1噸濃縮汁,每噸銷售價在6萬元以上,價格相當于蘋果濃縮汁的10倍。同時,刺梨汁、刺梨濃縮汁、刺梨精粉等中間產品可作為加工高檔化妝品、特種醫用藥品、保健食品和天然維生素等的原料,加工附加值成幾何級數增長。上海、浙江、內蒙古等地紛紛前來貴州黔南大量收購刺梨,用于濃縮汁、飲料、化妝品、醫藥、保健食品生產;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以貴州出口的刺梨原汁、濃縮汁提取物為原料,加工果汁飲料、化妝品、醫藥、保健食品,進一步樹立了貴州刺梨品牌形象。
刺梨加工食品供不應求。刺梨除少量用于鮮食外,主要用于加工制作成罐頭、果汁、復合飲料、果醬、果酒、糖制食品等 。目前,貴州全年鮮果收購量有3萬噸左右,只能滿足貴州現有加工需求的20%左右。據測算,全國現階段刺梨加工企業、刺梨產品所需刺梨鮮果缺口在200萬噸以上,現有刺梨鮮果產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刺梨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20年前,貴州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要將我省刺梨資源開發當著經濟產業來辦”的要求。黔南州委、州政府去年順勢將刺梨產業提升為州級戰略之后,刺梨產業已在全州規模化鋪開。省委書記趙克志最近在六盤水市調研時指出要進一步培育壯大貴州刺梨產業,省政府及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刺梨產業發展,更為發展刺梨產業提出了導向遵循。從當前全省戰略走向、政策支撐和市場要素等有利條件分析,加快刺梨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政策機遇眷顧有加。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凸顯出生態產業發展的廣闊空間;國發2號文件,以及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和 “三位一體”工程等,都提出要大力支持貴州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刺梨作為喀斯特地區適生物種,既能發揮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獨特作用,又具備連片規模化種植助推產業化發展的內在潛力,成為兼顧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有效載體。
戰略走向對路給力。省委要求全省要充分利用貴州垂直氣候明顯、生態保存良好的優勢,做好山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刺梨生長適應范圍廣,人工栽培技術易于掌握,符合當地勞作習慣,極可形成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種植與產業化發展,從而既能促進農民增收和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又能激活農村經濟和支撐工業原料大規模供給,體現出種植推廣可行性強、開發利用附加值高、產業拓展鏈條長的特點,有效助推“三化”融合發展。只要我們著力推動刺梨規模化種植、多層次產品研發及國際化營銷,完全有可能培育成為貴州獨具競爭力的戰略性特色產業。
市場要素加速聚集。刺梨“維C之王”和“三王”之果的獨特功能地位和低端、中端、高檔產品市場的多元化需求,特別是在膳食和藥用、保健品領域的發展獨樹一幟,使得刺梨產業利潤豐厚,現已有遵義山珍寶公司、長順丹索亞刺梨莊園公司等民營企業搶灘貴州刺梨資源開發。總之,發展刺梨產業,經濟效益突出,區域特色鮮明,適應現代健康消費,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對全省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刺梨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省委、省政府把刺梨開發納入決策視野和規劃推動,預示著刺梨產業發展春天的到來。放眼貴州刺梨產業轉型擴張,淺談三點刺梨產業轉型升級之管見。
高位啟動戰略。樹立“高端化發展、品牌化經營、區域化推進”戰略理念,強化“頂層設計”,立足于高位推動,將刺梨作為我省重點打造的山地特色優勢產業,以縣為單位廣泛開展刺梨規模化種植推廣,同時建立“財政基金引導、支農資金整合、專項信貸融資”的投入方式,以“點”促“面”,快速培育壯大刺梨產業。
集結市場主體。立足黔中經濟區縣市規劃銜接、產業聯動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重點扶持黔南、安順、六盤水等市州集中打造一批高標準刺梨基地,全面提升貴州刺梨產業整體競爭力。同時以“開放式、外向型、國際化”的產業定位,集中規劃建設一批刺梨產業園區或加工聚集區,順勢引進匯源果汁、統一企業等大集團領軍發展刺梨產業,借助優強企業快速催化膨脹,實現刺梨產業在短時間內向規模化、高端化發展。
配套支撐體系。挖掘、放大全國傳唱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紅》品牌優勢和刺梨花作為黔南州“州花”的影響力,以花為媒、以節搭臺,持續舉辦刺梨賞花節、品果節以及刺梨產品交易會,全方位打造刺梨品牌,培育和拓寬刺梨產品消費市場。大力推動創立刺梨研發基金和創業基金,促進刺梨科研院所協作和院地(企)合作,通過貴州省刺梨學會搭建科研、技術推廣、市場營銷、文化傳播等涉及刺梨產業發展相關領域的學術交流協作,進一步整合形成刺梨科技創新團隊,推進刺梨產業產、學、研一體化,協調解決好刺梨產業發展的區域性、結構性和前瞻性問題,集中研發優化刺梨主打產品,使刺梨產業在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黨委、政府強力推動下迅速發展。
總之,刺梨作為貴州特色資源,維生素C、維生素P、SOD含量雄冠全球所有果蔬之首,是貴州獻給人類健康生活的珍貴禮物。大力發展貴州刺梨產業,集中打造果蔬“維C之王”,既承載著科研工作者幾十年如一日拼搏的夢想,也寄予了人們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愿望,更是貴州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捷徑之路。(作者系貴州刺梨學會副會長,黔南州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責任編輯/蔣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