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述
摘要:錫伯族音樂作為一種具有典型民族特征的音樂形式是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錫伯族音樂蘊含了錫伯族人民的生活習性、風情民俗、生活環境以及社會生活結構等各種要素,是我們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過分析錫伯族音樂的起源,并從音樂節奏、曲式結構以及音樂旋律等方面分析錫伯族音樂的藝術風格,旨在為錫伯族音樂的文化發展提供一定的原始素材。
關鍵詞:錫伯族音樂 民族性 簡短結構
音樂藝術的風格是指音樂的各種要素,如節奏、旋律、曲式、織體、音色、力度、和聲等等。這些不同的音樂元素結合在一起,便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音響結構。錫伯族人民擅長歌舞,早年生活在東北地區,而后西遷至新疆戍邊。現在沈陽仍有錫伯族群居地,該民族有其獨有的生活、生產、習俗和環境等特點,反應了該民族的生活氣息,其民族獨有的音樂形式折射出本民族的社會生產結構和生活方式。錫伯族音樂在其歷史沿革過程中同樣也形成了其特有的藝術風格,在平調和越調的基礎上,在音樂的各種要素表現上也通過其特有的音樂結合向我們展示不同的音樂風格。
一、錫伯族音樂的起源
錫伯族人民擅長歌舞,早年生活在東北地區,而后西遷至新疆戍邊。現在沈陽仍有錫伯族群居地,該民族有其獨有的生活、生產、習俗和環境等特點,反應了該民族的生活氣息,其民族獨有的音樂形式折射出本民族的社會生產結構和生活方式。錫伯族音樂形式表現多樣、旋律豐富,具有 典型的音樂特點,與此同時又吸收了陜西、陜西、甘肅一帶的郿鄠音樂元素,在時間的積淀下形成了該民族音樂獨有的風格,表達了該民族人民獨有的藝術氣質和質樸的藝術風格。
錫伯族音樂分為戲劇音樂和說唱音樂。錫伯族戲劇音樂分為平調和越調,平調音樂是錫伯族在東北地區原始的表演形式,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可以說是錫伯族音樂的源頭之一。隨著錫伯族西遷,漢族的音樂隨之融入到錫伯族音樂中來,便產生了越調。平調和越調有著不同的曲調,主要是以三弦的定弦為準,其中平調較低,平調三弦的定弦為562(ODC),越調較高,定弦為 51(CDC)。錫伯族的說唱音樂曲式結構較為簡單質樸,曲調較為復雜繁多,為了方便記憶與流傳,曲子結構中以單樂段樂曲為主。說唱音樂的代表曲調主要有:田野歌曲調、蝴蝶歌曲調、海蘭格格曲調、金紐扣曲調、遷徙歌曲調、娶媳歌曲調、哭嫁歌曲調、婚禮歌曲調、雅琪娜曲調、打獵歌曲調、搖籃曲曲調等。主要以音樂的形式描述錫伯族人民的生活習俗。
二、錫伯族音樂的變藝術風格
節奏、旋律、曲式、織體、音色、力度、和聲等等這些不同的音樂元素結合在一起,便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音響結構。錫伯族音樂在其歷史沿革過程中同樣也形成了其特有的藝術風格,在平調和越調的基礎上,在音樂的各種要素表現上也通過其特有的音樂結合向我們展示不同的音樂風格。
在節奏方面,錫伯族音樂節奏變化豐富,通過與旋律的完美結合賦予錫伯族音樂更加生動形象的音樂特征,以使得錫伯族音樂的民族性更加明顯。在錫伯族貝倫舞的音樂中,節奏形態表現為音符時值較為均勻的分布形式,如可以講四分音符分為兩個八分音符或四個十六分音符,用以表現音樂中歡快的節奏以及熱烈的情緒,節奏分明,使得舞蹈的動作得以更加良好地施展。如譜例1《錫伯舞曲》:
譜例1《錫伯舞曲》
同時,錫伯族音樂節奏方面也會根據創作者想要表現的音樂形式采用特殊的音符時值劃分方式,在節奏運用方面也會通過長短節奏、連音節奏以及附點節奏等等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它沒有固定的節奏類型,具有典型的音樂節奏便是在錫伯族音樂樂曲中采用大量的切分節奏、八分附點節奏和四分音符均分下的十六分節奏以及前十六、后十六節奏等等。這種節奏劃分是習慣于錫伯族語言節奏表現。
在曲式結構方面,在錫伯族的民族歌曲中,以兩句體為主要曲式結構是通過三段至十幾段的歌詞來進行情感的表現。在田野歌曲中也常常采用前句短,后句長的結構特征,前句移低五度通過變化重復來表現作者想要表達的藝術情感;在三句體中,音樂素材則通過對比關系的多句聯合結構予以整個,或通過在再現首句的方式表現音樂作品。總之錫伯族音樂的曲式簡短方整,演唱性比較強,既適合人們在勞作時進行演唱抒發情感、有助于錫伯族樂器的演奏又會使得舞蹈的表現更加富有節奏感、彈性以及熱烈情感的表現。
在旋律手法方面,錫伯族音樂常常采用五度結構,即后面樂句在前樂句的基礎上移低五度而成,這樣一首民歌的歌曲在前半段在一個調性之上,后半段這是在前面的基礎上下屬于宮系統而進行展開,進而走向尾聲,在這一過程中錫伯族人民的生活氣息、精神面貌以及社會習俗等等均通過音樂傳遞給我們。
三、錫伯族音樂的發展演變
如何使一部音樂作品能夠具有深度,對音樂本體而言,令觀眾不限向往又賦予其無限魅力的內核究竟是什么?本文對音樂的“純粹性”理解是建立這樣的理念之上的:這種音樂是需要借助音樂術語才能夠理解聲音的準句法結構,它無意義或具象內容,無意義,除了他自身以外不關涉其他事物。①也就是說音樂只有在能夠表現音樂本體的基礎上才能夠產生具有深度的音樂作品。錫伯族音樂也是同樣,錫伯族音樂曲風獨特,在原有曲風基礎上,吸收了蒙古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民族的音樂風格。錫伯族音樂未來發展需要吸收現代的音樂元素,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但是無論音樂形式如何發展,錫伯族音樂需要保留其獨有的音樂風格,無論如何進行創編都需要在音樂風格上保留具有其自身特點的基礎不能變。
注釋:
①純音樂的哲學思考 144頁
參考文獻:
[1]王建,楊麗榮.錫伯族民族音樂形態特征探究[J].民族藝術,2011,(01).
[2]杜亞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音樂體系淺析[J].中國音樂,1984,(01).
[3]樊祖蔭.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的理論與方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