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鵬凱
臉譜是中國戲曲獨有的化妝造型藝術。它外化于形,既彰顯人物的性格特點、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又能以豐富繽紛的色彩,美化舞臺效果。
出于對臉譜的好奇和喜愛,在探索臉譜文化淵源,考證臉譜與戲曲人物角色關系時,筆者突發奇想,借鑒戲曲臉譜藝術特征,解決企業管理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采用變臉、唱紅臉、黑臉、白臉等方式,從新的視角,創新懲罰方法,為現代企業管理中找到一種快樂工作,快樂懲罰,藝術地解決問題的模式。
變臉是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通過臉譜變換,表現劇中人物的內心思想感情,極其浪漫主義。借用“變臉”提升執行力,是一種獨特的懲罰藝術。
多年以前,我兼任一個虧損企業的廠長。由于管理混亂,紀律松懈,企業瀕臨倒閉,人心惶惶。“斗大的饅頭”該從哪里下口?經過調查發現,我深感“紀律不抓,一盤散沙;人心不齊,泰山難移”。一些簡單的問題纏起來,一些瑣碎的事情堆起來,就可能威脅企業生存。找出癥結,工廠自上而下,分級討論制定了臨時的“廠規二十條”,并試探著增加了可以用“糾違紀替代罰款”的規定,為變臉管理埋下了伏筆。光有制度不行,還要看這個制度執行得好不好,能不能執行下去。所謂壓力不大“無效應”,有點壓力是“軟效應”,壓力太大又會產生副效應。如何把情和理結合起來,在結合中找到新的真理,實現合情合理的統一?
抓考勤的第一天,許多員工都在關注這第一把“火”。第一個人遲到3分鐘,遲到者看到大家表情嚴肅,倒還溫順,滑稽地從口袋里掏錢欲罰款認輸。然而我們要的并不是罰款,而是心靈的震撼。于是,我當場“變臉”,宣布這名遲到的員工不罰款,改為站在大門口協助管理考勤,直到有第二個遲到的人來接替他。這種穩準到位心有數,自己管自己的“浪漫”變臉表演,使許多隔岸觀“火”的員工在新奇中嬉笑、議論、受教育、受啟發。使遲到者面紅耳赤,感到慚愧、警醒、打心眼的服氣服輸。這一招還真靈,第二天竟無一人遲到。
任何制度的產生,皆有其外在需要和內在意圖。就好像川劇的“變臉”,大凡是情感波折,內心激變之處,總能實現人物內心不可名狀之律動。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在恢復、整頓、重建過程中,遇到這類非實質性問題,運用“疏”的方法,要比用罰來“堵”會產生更好的效果。現代企業管理者處理問題的最終目的不是懲罰人、限制人,而是要像變臉,以獨特的手法增加表現力,從而感化人、引導人,使弱點變為優勢,成為成長空間最大的亮點。
心力管理認為,一個有心的管理者,要讓員工心悅誠服地接受你所指出的不足,首先要明白“尊重”這兩個字。只有真心從員工共同培植核心價值觀的角度出發,用不失對方自尊,并能給對方帶來積極情緒體驗的方式給出批評,員工才能打心眼里信服。心力管理,就是用這種快樂懲罰,使員工愿為快樂付出,愿為快樂努力。
吹臉即演員吹起色粉,以改變臉色,這也是川劇中的招數。這一手只適合于粉末狀的化妝品,如金粉、墨粉、銀粉等等。有的是在舞臺的地面上擺一個很小的盒子,內裝粉末,演員到時做一個伏地的舞蹈動作,趁機將臉貼近盒子一吹,粉末撲在臉上,立即變成另一種顏色的臉。《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樂羊子等人物的變臉,采用的便是吹臉的方式。
吹臉的過程神速完成,揭示了人物的心靈隱秘,給觀眾以極大的沖擊力和欣賞樂趣。而將此法用于管理中,亦能實現員工頭腦中理念與觀點的諧和統一,達到較好的藝術效果。
春節后上班頭一天,一名員工做完手頭工作,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我正好走過,卻沒有驚動夢中人,而是讓部門負責人和值班長拿來我值班穿的短大衣,披到這名員工身上。當員工驚醒,揉揉睡眼,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主動請求處罰。
正確的工作方式與方法能震撼員工的心靈,喚起被教育者的共鳴,員工上班打瞌睡在一般企業中都會碰到,通常都是采用簡單的加減法處理,按規矩辦,該罰的罰,該處分的處分。然而在新年的喜氣還未淡去的特定環境下,我對這個無負效應的個別問題,反其道行之,用吹臉的方法立即將黑臉變成另一種棕色的臉,用和風細雨送溫暖方法寬容潤物,去打開員工心靈的窗戶,讓員工回味、體驗、感悟,這遠比罰款、處分或做檢查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
人都是愛面子的。當員工知道了對與錯后,就會自覺地進行自省和自律。其實,寬容的本質是對差異的理解和認同。在抓制度管理過程中,發現不了問題是沒有水平,處理不好問題則沒有能力。發現問題相對簡單,就好比內行的觀眾,從臉譜上就可以分辨出這個角色是英雄還是壞人,是聰明還是愚蠢,受人愛戴還是使人厭惡。而發現問題的過程是艱難的,一般人總是看到結果。如果在問題發生的過程中加以感情或方法上的投入,像給員工送大衣那樣,吹臉式懲罰,怎能不讓人口服心服,欣然接受。
與凈角的面部化妝相比,丑角的化妝面積小,只限于面部中心,故稱小花臉、三花臉。一個企業就是一座舞臺,如何用不相雷同的方法,讓員工在制度的約束下養成文明的習慣也是一種舞臺藝術。有時候唱一出三花臉的戲,無須濃墨重彩勾整臉,也能博得滿堂彩。
大老高是工廠新聘請的機修技工。一次下班前,設備管理員在巡檢過程中發現管道漏水,根據6S現場管理法中有問題不過宿的管理要求,當即開出了檢修通知單。等到大老高加班加點檢修完畢,已是華燈初上了。
第二天一早,我隨廠部督查組在機修間發現鉗工桌上有一些鐵屑未清理,當即按“三定管理”平面圖找到了包干區的大老高,這件特別情況下的偶發性過失,對聘請的大老高來說是第一次。然而我們并沒有網開一面,而是用實用臉譜唱了一次三花臉,扮演了一次滑稽調笑式的處理,按照最低的罰款額度規定,只罰一元錢,就像“大花臉”與“俊扮”同時登場“粉墨做大戲”。罰得大老高沉默地苦笑起來,自言自語說:“罰一元錢,難得而難忘啊!”
制度是冷冰冰的。大老高因為加班,時間比較遲,忘記清理工作間,純屬無意,而且是初犯,從情理上可以原諒,但從現場管理這個大命題來看,它意味著自我管理的意識與執行制度的自覺性不強。管理不問客觀,只講結果。罰一元錢,對大老高來說會終身難忘,對全廠員工來說會喚起心靈的共鳴。執行制度,不只是為了罰幾個小錢,而是體現制度的神圣。在紀律制度面前,任何人都不可擺資歷,賣人情,搞特殊,或以功抵過,否則制度就會成了橡皮筋,形同虛設。
授課教師必須有較好的專業英語基礎及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在取得授課資格前應該通過同行及學生參與的試講,在英語水平,授課方式和內容上合乎要求后方能給留學生授課。授課前必須細致備課,對于預估到的重點、難點應更細致地闡述。授課結束前,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上的難點,進一步將難點闡釋清楚;根據學生們的反饋調整、改進授課內容及講課方式。除此之外,還需及時更新課程內容,與國內外最新進展同步。此外,也要組織參加校內外的留學生教學討論,交流經驗,共同進步,促進國內整體高等醫學的留學生教育水平的提高。
管理過程中處理問題的藝術,在于情感與理性并重,就好比臉譜藝術,既讓人產生美感,又具有舞臺實性。唱個小花臉,只罰一元錢的背后是一種甜檸檬效應。雖然違規罰款的數目縮小了,但對違規者來說認識提高了。一個企業,制度成慣例是對執行制度自覺性的肯定,但反過來也會產生一些負效應和影響,關鍵的是我們如何去克服處罰問題上的固定模式,去掉條條框框,以變應變,刺激思維,積極創新,解開各種現實中的“結”。
現實的企業管理活動中,總會出現一些不確定矛盾和問題,如何把自己置于解決問題的空間之中,在不確定情況下大開大合,形成有如舞臺上的藝術形象,喚起員工的心理共鳴?
199 7年底,我兼任一瀕臨倒閉企業的廠長,走馬上任才一個多月就過年了。放假前我在收工會上宣布正月初五上班,對遲到者執行遲到罰款的最高額50元。可初五早晨,全廠卻有192人遲到。要不要罰,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罰不責眾;也有人說,正月初五財神日不能讓人破財;更有人抱怨,一次罰款收入近萬元,廠長不能靠罰款過日子。事情擺到我的面前,我沒急于表態。我要讓大家講,而且要大講特講,待你講夠了,我最后上演黑臉包拯,給所有遲到者送上新年“禮物”:處罰兌現,一點情面也不給,一分錢也不能少,并貼出了“警鐘長鳴”的告示牌。
正月里讓192個遲到者破財,猶如京劇臉譜中的楊七郎額頭上畫的那個繁體“虎”字,兇猛無畏。在配上凈行“吼叫式”的粗獷,在員工中亮起紅燈造成強烈的震動,抑制了不良行為。紀律是制度的保證。有些企業今天開門,明天關門,往往就是因為不良行為在重復出現。我原先兼職的這個企業,管理混亂、紀律松懈,工廠大門像浴室門,隨進隨出。怎么能有凝聚力來發展生產呢?
對特殊企業,特殊時候必須唱黑臉。處罰192名員工,既是猛藥,又是清醒劑,調控了員工行為,實現了員工與管理目標的一致,使管理內涵更深刻更科學。這種懲罰的效果,猶如讓每個員工吃四川麻辣燙,既麻又辣,渾身出汗,終身不忘;這種特定時候對共性問題的敢罰重罰是一支有效的強心針,會使員工深刻地體驗到企業的管理規則是鐵的紀律,不容侵犯。管理者如果不能真正擺正寬容、和諧與懲罰的關系原則,就會給員工行為導向提供一種矛盾的信號,導致員工行為和認識的混亂,造成“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說的”、“先來挨打,后來挨罵,不來作罷”的局面。

一次年終工作總結會上,我演了回紅臉,宣布了一條后來被大家稱為具有“爆炸性”的決定:退還一年來員工13人次因違反規章制度被罰的全部罰款(我們的規章制度中有退罰款的相關規定,只是不輕易退,而被員工淡忘)。當員工小馬從我手中接過被罰的50元錢后,動情地說:“罰的款還能退回來,從來沒有想過。老總,謝謝你對我的信任,我不會被昨天的那塊石頭絆兩次跟頭!”
唱紅白臉是戲劇表演中烘托劇情、扣住觀眾的一種方法。管理中運用這種演紅白臉方法,效果顯著。
企業制定制度時要留有空間,才能使變臉管理有禮有節。在制度執行過程中,管理者不可能回避或杜絕懲處,有時就得用經濟杠桿來擺脫懶散局面, 表演白臉,以強化紀律,提高執行制度的自覺性。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全體員工的認同、擁護和支持。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時違規被罰, 并非是主觀上的違規,如上班途中自行車斷了鏈條或者交通阻塞等原因造成的遲到,匆忙中忘記佩帶上崗證等。然而,規章制度丁是丁、卯是卯,不允許有隨意性,不允許打和牌,這就在執行過程中帶來了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在宣布退還罰款前,我們進行了分析,從上年違規被罰65人次下降到今年全年僅有13人次,我們看到了員工自律意識的提高,采取了以退為進,宣布年終一次性退還罰款的做法。其實,這種退實際上是一種進步,是一種人心管理,更能打動人、教育人、感化人、凝聚人,更能使對抗走向和諧、對立走向統一,使被罰者心悅誠服,使全體員工又一次在溫馨中得到警戒警醒。
俗話說:退一步路更寬。退還罰款的做法并非是否定已訂立的制度,更不是否定我們昨天的做法。這好比駛往彼岸的渡船,不能直線航行,它需要根據水速和風速對航線作曲線處理。提高執行力,創建和諧企業,既要演白臉又要演紅臉。需要我們面對挑戰,重審理念,從傳統管理中走出來,創造新穎別致,適用于知識型員工管理的新型模式,駕馭好企業中那些充滿個性的知識型員工,適應激烈競爭的市場和劇變的競爭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一般情況下,單獨講清道理比單獨使用懲罰效果好,而兩者結合起來使用更為有效。創新管理要求我們換一種角度看問題,換一種方法處理問題,用以退為進的曲線管理方法,紅白臉并舉,淡化罰款帶來的消極負面作用,消除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鴻溝,走出以罰代管,體現心力管理理念,調動積極性,增強企業的生存競爭力、向心力、凝聚力,這是一種創新和進步,也是一種文化,一種藝術。這比罰款的直線方法更有效,意義更深遠。
管理學上的修路理論告訴我們,管理者的核心職責是修路,而不是“修人”。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寺廟里白臉的彌勒佛和黑臉的韋陀。當我們走進廟門就看到彌勒佛笑臉相迎,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寺廟。彌勒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很多,但他什么也不在乎,丟三落四,沒好好管理賬務,經常入不敷出。而韋陀雖是管賬的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
佛祖在督察香火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同放在一個廟里并進行分工。彌勒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韋陀鐵面無私錙銖必較,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下,廟里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凡事找方法,凡事講藝術。創新管理需要我們像佛祖,在實踐中用心斟酌,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藝術性地用中國戲曲臉譜獨特的迷人魅力,運用夸張和變形的藝術手法,處理好管理過程中的獎懲問題,把握好寬與嚴的尺度,感化員工,把自律還給制度,把真誠交給企業。
其實,琢磨管理就是琢磨人心,亦即心力管理。臉譜管理法,就是雨中打開的那五顏六色的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