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曙明
讀世界歷史,有一個感慨,沒有一個國家會像我們那樣,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歷史,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全面的矮化、抹黑、否定,甚至為了貶低自己而捏造史實,以自我丑化為樂,真是一大奇觀。
比如,歷史書上把林則徐稱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后來也許嫌他看早了,又改稱容閎才是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甚至把鄭觀應等思想家稱作是第一批從樹上下到地面站起來走路的猴子。世界上有哪個民族會這么貶損、嘲弄自己?
事實上,中國看世界的眼睛從來沒有閉上,只不過受條件所限,視野范圍有一個慢慢擴展的過程而已。如果秦始皇不睜開眼,他會讓徐福出海嗎?如果漢武帝不睜開眼,他會派張騫出使西域嗎?如果唐朝不睜開眼,世界上有那么多唐人街嗎?如果宋朝不睜開眼,海外絲路可以一直通到歐洲嗎?說清朝才出現第一個睜開眼睛的中國人,那清朝以前幾千年的中國人,都成瞎子了;鄭觀應以前的中國人,都是猴子了。
當然,歷史上確有那么幾個皇帝和腐儒,死閉著眼睛不肯睜開,歷史學家應該指著他們告訴大家:瞧,這是第一個不肯睜開眼睛的中國人。對那些自己不肯睜開眼睛,又不準別人睜開眼睛的,更要嚴加鞭撻,而不是因為有個皇帝不肯開眼,就說全體中國人都是瞎子。
在歷史書上,這類似是而非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落后就要挨打”,聽來很有道理,但邏輯上就站立不住,落后與挨打之間,沒有任何必然關系。事實上,像宋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都非常先進,卻挨了比它落后幾個世紀的游牧民族的打。
細觀世界的戰爭史,有因政治分歧而打,有因爭資源、爭市場而打,有因宗教原因而打,但僅僅因為落后就挨打,則少之又少。二戰開始時,英國、美國這么“先進”,也一樣挨德國、日本的打;中國這么“落后”,最后也能打贏。德國、日本先打別人,然后挨別人打,這一切與先進、落后扯得上什么關系?不認真研究挨打的原因,籠統地以“落后”一詞而蔽之,不過是廉價的煽情手法。
我們的歷史書,在丑化近代中國方面,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比如說慈禧動用海軍經費修頤和園,使得海軍沒錢買軍艦,沒錢維修,以致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其實認真考究起來,修頤和園的這筆所謂“海軍經費”,是幾個封疆大吏報效的修園林專款,以海軍經費名義存了起來而已,與海軍買軍艦和維修的錢根本是兩碼事。又比如說北洋海軍在大炮上晾曬衣服,這個情節最初見于日本人一些經不起推敲的記述,被我們的史家發現,如獲至寶,拿來大肆渲染,說得比日本人還起勁。
這些在教科書上我們耳熟能詳的例子,不勝枚舉。近代史上幾乎每一件事,隨手拈來,只要一較真,都能寫上一篇博士論文。可惜,很多時候道德比真相更重要,所謂“道德”,包括了以不道德的方式去占領道德的高地。這讓我想起那副對聯:“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既然仲尼誕生之前,萬古長如夜,既沒有堯舜,也沒有周公,那么仲尼從何而來?只能是從火星上來了。
(摘自《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