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民
今年1月,海南農墾認定樂光、紅明、南海、東昌、烏石、南濱6個農場為率先引進GAP示范推廣單位,緊接著5月8日在紅明農場進行墾區首家引進GAP示范推廣掛牌儀式,會上省農墾總局副局長王任飛明確指出要強力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給6個率先引進GAP示范推廣農場設定了實現示范目標的時間表,要求6個農場2015年農業生產標準化達到100%,示范生產者普及率和安全意識普及率達到100%,這是海南農墾創建以來,在實現農業生產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方面采取的剛性措施,意味著海南農墾農業“三化”進程提速,它的全面實施,必將有力推進海南農墾農業現代化進程。
海南農墾創建60多年來,農業開發規模已經超過40萬hm2,成為全國最大的熱帶農業生產基地。但由于體制和科學技術水平局限等多種原因,傳統農業特色非常明顯。2012年畝均地區生產總值只有1 302元,這也是海南農墾目前仍處于發展滯后相對貧困的主要成因。同全省地方發展對比,農墾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只及地方的45.3%,農墾的地區生產總值只占全省的5%,同資源占有比例很不相稱。近幾年,海南農墾進行體制改革,歷屆領導都十分重視農業現代化問題,先后采取了許多旨在加快農業“三化”的重大措施,先是決定建立10個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開局良好取得了明顯效果,集茶葉、綠橙2個示范生產基地的烏石農場,把原先創立的“白馬嶺”茶葉品牌,擴大到綠橙、養蜂、活水溪魚等多個領域,成為墾區第一個一牌多品的創新單位,搶占市場高地,取得了明顯的經營效益,茶葉平均售價比創立品牌前提高了20多倍;承擔荔枝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紅明農場,唱響了“紅明紅”荔枝品牌,今年生產荔枝2 080萬kg,平均每公斤售價7.45元,平均每個種植戶收入近5萬元,該場今年還同樂光農場簽訂1 000萬kg荔枝購銷合同,使品牌優勢在統一整合資源中發揮積極作用,為墾區最終實現資源專業整合探明了路子。承擔胡椒標準化生產基地的東昌農場,原本就是農業部胡椒生產示范基地,除了設立滴灌示范基地外,還在產品加工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去年就首次開發300 t綠胡椒出口歐美。緊接著就認定為樂光、紅明、東昌、烏石、南海、南濱6個農場為率先引進推廣GAP的單位,并為實現目標制訂出剛性時間表,表明總局領導強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堅強決心。
今年2月18日召開的農墾工作會議上,省農墾總局、省農墾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周公卒在工作報告中強調了如下幾個咄咄逼人的觀點:“合理布局產業發展,深度整合農墾資源,培養一批具有農墾特點和優勢的產業集團”。“舉非常之策,興非常之力,盡非常之責”“只有殺出一條血路,才能造就農墾美好的未來”。上述精辟論點,方向明確,責任重大,困難很多,措施非常。省農墾總局局長呂勇在工作報告中提出率先引進良好農業操作規范,探索“海墾農聯”組建工作,為農墾農業“三化”探明了路子和指明了方向。5月25日呂勇局長到東路、南陽農場調研,提出了把田間地頭變成大市場的“生產車間”,建立職工賣原料,農場賣產品的雙贏機制,這就是對所有農場實現農業“三化”的普遍要求。把田間地頭變成大市場的“生產車間”,就是農業生產標準化,把原料變成產品就是國營農場的職責所在,這是對二次創業中難有作為思想的直接鞭撻。上述論述,集中標明2014年是海南農墾改革攻堅年,發展實干年。筆者認為改革攻堅就創新驅動發展在農業“三化”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發展實干不是過去的開荒大會戰,而是創新思維把勁使在農業“三化”上面。
5月14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同省農墾總局局長呂勇等相關領導,共同探討了加強合作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的現實生產力轉化,以科技支撐農墾熱帶現代農業升級,共同建設高水平研發轉化平臺和產業化載體等問題。筆者認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是中國熱帶農業的最高學府和技術權威,海南農墾是全國最大的熱帶農業生產基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院長王慶煌提出把論文寫在海南的大地上,省農墾總局局長呂勇則提出,把田間地頭變成大市場的“生產車間”。如果把2位領導的主張放在同一個合作研發平臺上,科學院首先應該把論文寫在農墾大地上,才能使海南農墾的田間地頭變成“生產車間”。就是說海南農墾要加快農業現代化,應該全方位地爭取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的科技支撐。
綜上所述,海南農墾強力推動農業“三化”并定出明確的實現目標剛性時間表,表明了總局領導攻堅年實干年的堅定信心,同時說明通過近幾年的發展改革,海南農墾實現農業“三化”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提速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海南農墾已經向社會和百萬農墾人鄭重宣布,海南農墾農業現代化提速時機已經到來,結束傳統低效農業現狀的時間已經為時不遠了。此時此刻,百萬農墾人一定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創新精神,書寫好農業現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