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華
摘?要?農作物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也正逐漸應用到農業種植當中。從種子處理、秧苗培育、適時插秧、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適期收獲等方面來詳細闡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優質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048?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3-005-3
我國是世界上水稻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并且水稻在我國糧食作物中占到了大約30%,水稻是我國重要糧食作物之一。水稻不僅可以作為人體補充能量的一種重要形式,還可以用于釀酒、制醋等。與此同時,稻谷的外殼還可以用于榨油、制糖甚至是糠醛,還能夠運用在醫藥行業。另外,稻稈經過加工能夠做成飼料,或成為編織袋材料,使稻谷得到全方位利用。市場上的優質稻米除具有一般稻米的特點外,還具有好看、好吃、營養好、衛生好這4個特征[1],并且在市場上常處于供不應求的
狀況。
1?種子處理
優質種子浸泡之前,需要將種子進行充分的晾曬,晾曬2~3 d后進行種子風選,通過風選將種子中的不飽滿顆粒進行剔除。風選之后的種子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即將這些種子放入鹽水中做后續的精選處理,鹽水的密度為1.08~1.10,留下飽滿的種子。然后,使用清水將這些浸泡過鹽水的種子洗干凈,接著選用高效低毒的消毒劑按照一定比例兌水,將種子浸泡5~7 d,在浸泡過程中,需要保證水面超過種子大約15 cm。種子從消毒液中取出后,需要按照消毒液的類型來選擇是否需要使用清水清洗。最后,進行種子催芽,在種子堆積催芽過程中需將周圍溫度保持在28~30 ℃,并且保證堆積種子的厚度不宜過高,大約為50 cm。種子在堆積期間需要定期進行翻動,避免堆積種子溫度過高導致種子被燒壞。
2?秧苗培育
在進行秧苗培育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干燥、較為平坦、背風向的肥沃土壤作為種子的溫床,苗床還需要根據與稻田種植面積比例為1∶120的比例來進行面積安排。作為優質作物的苗床需要在耕種過程中盡量做到精耕細耙,使苗床最后能夠滿足平、細、松3個特點。之后需要對苗床進行精心施肥,將農家堆肥、床土和精心配制的營養土攪拌均勻,加入相關配料將混合物的酸堿度調至4.5~5.5,并且,為了防治苗床害蟲的滋生還需要在混合物中添加治蟲藥物或者是毒餌,再將苗床耕勻。播種前1 d需要對苗床進行澆水,播種前10 d需要使用大棚將苗床進行遮掩。播種時間段通常為3月中旬,在苗床上播種密度大約為220 g/m2。播種完成后需嚴格控制苗床的溫度和苗床含水量。種子長出幼苗前需要保持大棚內的溫度在30 ℃內,種子長出幼苗之后,溫度需要控制在25~28℃,并且在天氣晴朗時適時通風。幼苗在長出1.5~3.0片葉子時,大棚內溫度需要調降至22 ℃左右,同時保持苗床呈現為稍干燥的狀態,當環境溫度較高時需及時通風防止秧苗的徒長。
3?適時插秧
秋天進行翻地時,翻地深度控制在15~18 cm。當田地缺水時,可以采用旋耕法,翻地深度可以略少,控制在10~12 cm。通常在秧苗進行種植前2~5 d進行耙地,在耙地前7 d需要給耕種田放充足的水。在環境溫度大約為16 ℃時,就可以進行秧苗種植,在秧苗種植時需要保持秧苗間距和插入土壤的深度一致,并且保證沒有少插或者漏插的現象。插秧間距一般按照秧苗品種、土壤成分、環境條件等來確定。一般插秧的密度為20~25 穴/m2。
4?肥水管理
在對秧苗進行施工時需要按照一定原則“穗肥少施,增施有機肥,盡量不施粒肥”。并且還需要掌握施肥技巧,把握“頭幾回多施加肥料,中間控制施肥,后面需要巧施肥”的要領。在耕地之前主要使用農家肥配合水稻種植專用的復合肥料,通常施用農家肥密度為20 t/hm2,并且按照1∶0.5∶0.7比例施加氮肥、磷肥和鉀肥,并且需要根據秧苗種植土壤因時制宜施加蘗肥,施加時機通常是在種植秧苗7 d后按照60~70 kg/hm2的施加量進行施肥。在合適時間段可以適當添加穗肥,但是需要控制施加量,通常施加鉀肥25~35 kg/hm2,純氮肥為12~14 kg/hm2,盡量不要施加粒肥。對于灌溉用水的選取,通常選取順序為江河水、庫區水、池塘水和井水,在灌溉方法上淺水栽秧、濕潤立苗、寸水返青和薄水分蘗,并且需要在灌溉時間通常為晚上,白天不需要進行灌溉。在秧苗種植時需要保證1 cm的淺水,種植之后需要保證水深達到5~7 cm,盡量保證種植之后秧田內擁有足夠水。在秧苗處于完全生長期時需要控制灌溉方式和灌溉量,此時水深保持在3~5 cm。等到有效分蘗停止之后將秧田內水分充分排干,進行晾曬,通過這種方式來抑制無效分蘗。在需要重新對秧田進行灌溉時通常將水深控制在1~2 cm,秧苗收割前一周需要停止
灌溉。
5?病蟲害防治
優質水稻在防治病蟲害時需要按照“預防為主,生物防治為重點”的方針來進行秧苗的綜合防治工作。首先,盡可能使用生物防治策略。即需要利用天敵進行控制害蟲工作,具體在實踐中就是盡量不施加或者是少施低毒性農藥,并且在施加農藥的時間還需要盡量避開害蟲天敵農藥敏感期,減少農藥對天敵損害,為害蟲天敵創造利于其生存和繁殖的良好環境。另外,盡可能地推廣生物農藥的使用。其次,化學防治害蟲。該種方法是培育優質高產水稻的輔助性措施,在使用化學藥物進行防治之前需要確認化學施加物低污染、低毒和高效,并且還需要控制使用時間和劑量,通常較為適宜的方法就是貫徹一藥多治或者是混合農藥之后再進行施加的方針。防治雜草時需要在移栽4~7 d后使用,并且使用藥物后,在7 d內保持秧田處于淺水層狀態。在防治稻瘟病時,可以在灌漿期施加相應的農藥實施保護;對于水稻三化螟,需要在孵化期和產卵期施加殺蟲藥將害蟲蟲卵消滅。除了上述幾種方法和措施之外,農民的較為先進的插秧技術也能夠起到防止病蟲害的作用,合理的插秧方式能夠保證秧田的陽光、水源和營養成分的有效搭配,最終實現水稻的高產。
6?適期收獲
水稻需要在合適收獲期收獲。水稻成熟的標準就是:水稻稻谷90%以上的籽粒變成金黃色,水稻穗軸的1/3變黃了,或者是70%以上是處于枯黃的狀態。在收割過程中需要保證收割的水稻盡量不混合其他雜質,并且盡量避免在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帶進行稻谷脫粒或者是晾曬稻谷,只有做好稻谷種植和稻谷收割后期的工作才能保證稻米的優良品質。
7?結語
水稻的種植和收割工作是一道極其繁復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如果期間任何一道工序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水稻最終產量和品質。因此,為保證水稻的產量和質量,需要引進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以及種植人員在水稻種植環節:選苗、育苗、插秧和收割,盡量做到萬無一失,精益求精;并且在水稻種植后期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科學管理水稻生長情況,最終保證農民在秋收時能夠收獲高產量和高質量的稻谷,切實保障農民的生產經濟利益。另外,農業部門相關專家需要及時普及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并且向農民推薦品質優良的水稻種子,時刻為農民的經濟利益著想,只有實現我國農作物的大豐收,才能夠為促進我國經濟水平發展提供堅實的后勤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春懷,朱德華.優質水稻生產及相關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2,(6):4-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