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榮
摘?要?小麥的產量和品質是由所選品種的遺傳特性與環境共同決定的,正確選擇小麥品種,合理地安排生產的各個環節,是小麥高產優質的關鍵。
關鍵詞?小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3-008-3
1?選擇優質專用小麥品種
1.1?適合黑龍江省嫩江縣種植的小麥品種
在嫩江縣適合種植的中筋品種有墾九10號、龍輻麥16等;強筋品種有龍麥33、龍輻麥17、克春1號、龍輻麥18、克豐12等。
1.2?種子質量標準
種子質量達到純度不低于99.0%。所有小麥種子的發芽率不低于85%,凈度不低于98.0%,水分不高于13.0%。
2?種子處理
采用麥類種衣劑包衣能有效地預防小麥腥、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等,并促進種子萌發、幼苗生長和根系發育,提高植株抗逆能力。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采用6%戊唑醇濕性粉劑或含有戊唑醇的麥類種衣劑拌種。用麥迪安、黑穗停等麥類種衣劑按1∶(800~1000)拌種或者用種子重量0.03%的6%戊唑醇拌種劑,拌種后悶種5~7 d再播種。
3?小麥的選茬與整地
3.1?選茬
小麥的前茬以以馬鈴薯、豆科類為宜。
3.2?整地
3.2.1?耕翻
應在秋天進行,耕翻深度為18~22 cm,翻后應立即進行耙耢作業,做到翻、耙、耢、壓及時,且連續進行。耕翻不宜連年進行,否則加重風蝕、水蝕,保墑困難,還易形成犁底層。一般多在無耕翻基礎或不常耕翻的地塊上進行。
3.2.2?耙茬
耙茬是用輕耙或重耙對原茬地進行耙地作業,耙茬深度以8~15 cm為好,耙茬方式為先順壟耙,再對角耙或橫耙,以耙平耙碎為宜,并在耙后及時鎮壓。必須春耙茬時,應在土壤解凍到足夠深度時進行,隨耙隨播,播壓結合。
3.2.3?深松
深松是用深松部件松動深層土壤,不翻轉土層的一種作業。深松可加深耕層,提高地溫,增強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減輕風蝕水蝕現象,有耕翻基礎的地塊可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進行深松作業,深松深度要超過耕翻深度,要打破犁底層,深度一般為26~30 cm。
上述耕作方法采取哪種合適,應視當地氣候、土壤水分狀況而定。要相互結合,輪換采用。無論哪種作業,時間上都要早,能秋勿春,能早勿晚。作業各環節要連續,確保作業質量。
4?測土配方施肥,氮肥后移
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鉀肥配合使用,氮肥后移。
根據土樣化驗結果和目標產量確定化肥施用量。沒有條件進行測土配方施肥的化肥推薦施用量:施用尿素80.00~100.00 kg/hm2,磷酸二銨150.00~180.00 kg/hm2,氯化鉀80.00~100.00 kg/hm2。
5?適時播種,確保播種質量
5.1?確定春小麥播期
一般當土壤化凍達到5~6 cm深時,就可以開始播種。嫩江縣南部的平原鄉鎮4月中下旬開始播種,最北部山區、半山區鄉鎮在5月上中旬播種。
當春季土壤含水量不足,或當地氣象部門預報將發生“掐脖旱”時,要采取小麥晚播技術,躲過“掐脖旱”,小麥播種時間可以推遲到5月中下旬-5月末。
5.2?確定春小麥適宜密度的原則
在嫩江縣目前小麥生產條件下,種植密度的確定主要依據品種特性,通常情況下,合理的密度為600~650萬株/hm2左右,稈強的品種密度可適當加大,稈軟分蘗能力強的品種密度可適當降低。
5.3?播種質量
要邊播種邊鎮壓,鎮壓后的播深為3~4 cm,誤差不大于±1 cm。實行播種、鎮壓連續作業,一次完成,減少濕土裸露時間,降低土壤失墑。
6?搞好病蟲草害防治
6.1?春小麥田化學除草
6.1.1?化學除草時間
春小麥化學除草的噴藥時期以小麥分蘗期效果最好,此時小麥苗抗藥能力強,雜草幼苗小,易滅殺。一般在小麥3~4葉期進行。
6.1.2?常用麥田除草劑及配方
小麥苗后應用除草劑,在小麥3~4葉期施藥,機械噴施每公頃噴液量150~200 L。1)田間沒有禾本科雜草時每公頃用99.9%2,4-D異辛酯500 ml+10%苯磺隆100~150 g。2)當田間有禾本科雜草時每公頃用99.9%2,4-D異辛酯500 ml+10%苯磺隆100~150 g+6.9%精惡唑禾草靈1000~1200 ml。
6.2?病害防治
6.2.1?根腐病和黑穗病
采用6%戊唑醇(主防所有黑穗,兼防根腐病)可濕粉性粉劑或含有戊唑醇的麥類種衣劑拌種,6%戊唑醇可濕性粉劑用量是種子重量的0.03%~0.04%。也可采用50%福美雙(防治散黑穗無效)拌種,用量是種子重量0.3%或采用40%拌種雙拌種,用量是種子重量的0.2%~0.3%。種子至少要在播種前7 d拌種,一定不能隨拌
隨播。
6.2.2?赤霉病
最佳的防治時期為小麥齊穗到揚花5%時,抽穗期遇連陰雨天氣,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時要立即進行藥劑防治,噴藥時要重點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每1 hm2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20~1.50 kg+甲基硫菌靈1.20~1.50 kg或者施百科2000~2500 ml,隔5~7 d防治1次即可。
7?加強田間管理
7.1?苗期鎮壓
鎮壓的次數和強度視苗情而定,一般鎮壓1~2次,旺苗要重壓,弱苗要輕壓,同時鎮壓要注意土壤條件,土壤過濕不壓,有露水或堿土地不宜壓。以抗旱為目的的鎮壓應在分蘗初期,以防倒伏為目的的鎮壓應在分蘗中末期進行。
7.2?適時灌溉
如遇干旱,及時進行灌溉。
7.3?噴施葉面肥
為了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質,抽穗期和揚花前,每公頃用磷酸二氫鉀2.25 kg,加5.00 kg尿素肥,對水噴施。噴施磷酸二氫鉀有使小麥莖稈強壯,防止倒伏的作用。
8?適時收獲,確保收獲品質
在收獲過程中,收獲時期和收獲方法不僅關系到產量高低和小麥品質好壞,也直接影響機械作業進度和收獲損失的大小。蠟熟末期進行聯合收割機收割,麥秸還田。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