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瑞國
摘?要?對現有的珍稀樹種資源合理經營,通過改培林分及林冠下造林逐步增加現有林中珍稀樹種的比例,改善其生長條件和生長狀況,提高林地生產力,是現階段營林工作的主要任務,主要以黃菠蘿樹種改培技術為例,探討其培育技術,以逐步加大珍稀樹種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力度,不斷擴大培育面積,增加資源總量。
關鍵詞?培育方式;改培技術;珍稀樹種;黃菠蘿
中圖分類號:F326.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3-028-2
1?培育方式
黃菠蘿是我國主要的珍稀樹種之一,按照森林撫育規程,根據改培林分組成、林齡結構、株數分布以及生長特性,對改培林分進行調查設計。嚴格按設計撫育強度,采壞留好,采非目的樹種。間密留稀,保護好幼樹,調整樹種組成,株數分布,改善林地衛生條件,促進林木生長。間伐非目的樹種,病腐木等無培養前途的林木,伐除妨礙林木生長的藤條、灌木,為補植創造空間和條件,然后在各小班中因地因林制宜在林冠下造珍稀樹種——菠蘿[1]。
2?改培技術
2.1?撫育間伐
根據林分特點,按照留優去劣,適當照顧林木間距的原則,選用綜合撫育方法,綜合撫育適用于林冠下造林后形成的復層林。根據林分情況,調整林木組成,間密留均,留優去劣,促進各層林木的生長。在進行森林撫育時,要將林木分為保留木、有益木、砍伐木三級[2]。
2.1.1?保留木
目的樹種中生長迅速、樹干通直圓滿、自然整枝良好、樹冠發育正常的樹木。
2.1.2?有益木
有利于促進優良木生長發育,以及對土壤起保護作用的喬、灌木。
2.1.3?砍伐木
枯立木、被壓木、彎曲木、病腐木、多頭木、霸王木和生長過密的林木。
2.2?林冠下補植造林
通過撫育使林分郁閉度下降到0.6左右,這時通過林冠下造目的樹種,達到提高目的樹種比例的目的。
2.2.1?整地
根據造林地立地條件,造林樹種,造林方法,種苗年齡,種苗規格,因地制宜地確定整地方法、整地時間和整地規格。整地方法采用人工穴狀整地,整地規格為60 cm×60 cm×30 cm。整地要求,清除穴內石塊,樹根等雜物,整平穴面,為保持土壤水分,采取春季邊整地邊造林的形式進行。
2.2.2?造林方法和季節
造林方法人工植苗造林。為防止植苗時窩根和促進根系生長發育,植苗時,對苗木的根系進行適當修剪,保留根系長度在20 cm左右;在浸蘸吸水劑及生根粉等藥劑處理后造林。
植苗時,穴內先回填少量表土,苗木置于穴的中央,再回填芯土,踏實,最后回填表土,并在整個植苗過程中采用新型保水、保活技術。
質量要求,苗木在穴中要扶正,保持根系舒展,不窩根。
造林季節,4月中下旬-5月上旬。
2.2.3?造林密度
依據樹種生物特性和培育方式,確定林冠下補植密度為73株/667 m2。
2.2.4?苗木選擇及苗木標準
苗木選擇:林冠下造林苗木選擇柞樹、黃菠蘿。
苗木標準:為提高造林成活率,縮短培育周期,柞樹苗齡4年,標準為S2-2,I級苗、黃菠蘿苗齡4年,標準為S2-2,I級苗。
2.3?幼林撫育
為了林木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空間,幼林撫育方式確定為人工穴狀撫育。主要包括松土、除草、培土、定株、摘芽、割草、割灌等。根據培育目的和樹種設計撫育年限、方法、次數、時間等。
2.3.1?修枝割灌
(1)修枝:可合理利用林木的生產力。人工修枝宜在早春時進行,及時修去枯死枝、病蟲害枝、交叉枝和消耗營養的活枝,修枝高度在1.5 m以下,并保留枝樁3 cm,傷口面積力求小并涂抹鉛油。修枝季節:樹液停止流動期間進行,一般在11月-第2年3月。修枝強度:修枝后高冠比3∶2或2∶1。(2)割灌:在幼齡林清除妨礙樹木生長的灌木、藤條和雜草。
2.3.2?土肥管理
2.3.2.1?松土
松土在5月中旬-6月上旬進行,松土深度不宜超過5 cm,松土時要向根部培土。
2.3.2.2?擴穴
幼樹擴穴應大于冠幅1.2~1.5倍。
幼林撫育,造林當年雨季開始撫育,對幼林進行除草松土,撫育5年8次(3∶2∶1∶1∶1),即造林第1年6月上旬-8月中旬撫育3次,造林第2年6月上旬、8月中旬各撫育1次,造林第3、4、5年8月份撫育1次。
2.4?病蟲害防治
做好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加強預防預報措施,對營造林分每年進行1~2次林業有害生物調查,若發現病蟲害應制定防治措施,禁止使用林有害生物林木種子和苗木進行育苗,控制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和蔓延。
2.5?管護
做好項目建設區域的森林防火工作,本著預防為主,積極消滅原則,做到在項目區內不帶火、不吸煙。要把安全生產放在第1位,嚴格遵守安全生產的管理條例及各項制度,按照規范操作,避免人身安全事故。
3?結語
黃菠蘿是吉林省長白山林區森林植物中較珍貴的樹種,因其珍稀和經濟利用價值極高,用途廣泛,是木材市場急需的品種。但由于歷史上的過度開發和大量的采伐,使其現有資源量處于瀕危狀態,通過黃菠蘿珍稀樹種的培育,有利于對森林資源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珍稀樹種種群數量,對維護區域性的生態平衡有著十分重要的重要意義。同時,可有效促進項目區域的環境、資源、經濟的協調統一,為國民經濟和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此外,可促進林業生產結構的調整,提高林地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珍稀瀕危樹種,保護管理和科學研究水平,保證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利用。
參考文獻
[1]?高黎暉,王立國.珍貴樹種一黃菠蘿[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0,(10):19.
[2]?王殿波,吳昌喜.談黃菠蘿資源的培育技術及經營對策[J]. 林業勘察設計,2010,1(153):76-7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