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洋+楊延夫
摘?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居住地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居住質量直接體現了人們對高品質、高效率、高情感的人性化居住空間的向往和追求。居住小區綠地作為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在滿足物質條件的過程中實現精神世界的享受,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是人們對居住環境的一個全新的認識和了解。因此,居住小區綠地的人性化景觀設計成為了社會發展中具有象征性意義的標志。
關鍵詞?居住小區;綠地;人性化;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3-058-2
居住小區綠地景觀作為城市綠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是在符合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建設的,滿足人們生活行為的場所環境。而且對居住景觀的設計應當具有整體的、人性化的景觀體系,能夠帶給居民享受的一個空間,具有賞心悅目的視覺效果,從而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在居住環境設計中要結合小區的實際情況,不能盲目地照搬照舊,而是需要發展小區的特點和優勢,為居民創造一個舒適、安心的居住條件。人性化景觀的設計是在社會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追求生活質量的條件下產生的,滿足了人們日益豐富的行為要求,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1?居住小區的綠化設計原則
(1)一般新建城區綠地率不應低于30%,舊區改造綠地率不應低于25%。(2)居住小區綠化設計要符合小區結構,根據不同的結構類型,設計不同的景觀。(3)居住小區綠化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它必須統籌兼顧與城市綠化協調統一,并且在設計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保留原有的綠化資源,使設計與居住環境和諧。(4)因地制宜的設計小區綠地環境,結合小區地形地貌,在原有的綠化基礎上加以調整和改變,保證整個小區設計帶有小區特點,發揮小區環境優勢,這樣既能減少大面積的種植和改造,同時又符合自然的發展規律,節約資源的同時使小區環境真實自然、和諧統一。(5)科學、合理的分配和搭配植物種植,改善種植結構,保持小區環境一年四季都有好景色。(6)注重人性化的設計。歸根到底小區綠化建設時為居民提供服務的,為居民創造一個輕松、活躍的環境,所以,在設計上要做到景為人用,要做到因人而異,盡可能的滿足居民精神世界享受和行為活動的需求,給居民帶去健康。
2?居住小區的綠化植物選擇原則
(1)居住小區的綠化植物選擇,要采納居民的意見,選擇一些居民所喜愛的植物,這樣才能使居民對環境產生認同感,提高綠化地的親和力,居民在這樣一個環境中也更能夠放松心情,愉悅心情。(2)植物的選擇在考慮居民的喜好一方面后,同時也要注重對植物存活率、保健的選擇,首先植物必須是無害的,是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其次,生長速度快,管理要求低,存活率高的;最后,還要注重植物綠化和開花時期的配合,使整個環境能夠相得益彰。(3)選擇喬木為綠化骨干。喬木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如喬木樹冠面積大能夠制造更多的氧氣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而落葉喬木具有迷人氣質,最能體現整個四季變化特色。在小區綠化設計上采用適當的喬木作為區域景點,能夠給景點帶來更多的生機。
3?居住小區中的植物的配置
居住小區中的植物配置要講究色、形的分配,同時也要主意季節的調配。首先,植物的配置層次要分明,在顏色的搭配上要符合要求,不能太雜,有層次、有范圍的劃分,在混搭上要注重高、中、低、地被層4個層次的協調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植被生存環境和分布空間。其次在顏色的組合,避免景致過于單調或者是太復雜。設計者在色塊的布局上要結合整體的景點,簡潔明快,滿足綠化美化的要求。其次,要注意各個季節植被的發展特點,結合季節的變化,合理的搭配觀花觀葉植物。季節的變化是小區設計中重要考慮的一個部分,保障小區在一年四季都能為居民提供一個溫馨、舒適、賞心悅目的環境。再次,在小區綠地景觀設計中要考慮樹木不足的情況,多用一些草本花卉代替樹木不足帶來的環境空白區,在整體方面要相互協調,草本花卉生長速度快,但是成長時間短,所以要及時加強管理和替換,加強花草樹木的組合設計,結合地形地貌,使整個小區景觀設計自然、流暢。最后,要把握好小區綠地建設的主題和主景。根據主題進行小區景點的分布和建設,合理分配空間和搭配層次感,使小區的綠化景點的建設在同一個色調上,這樣才能保持小區建設的和諧、統一。同時,加強主景建設,突出小區特點和特色。從而提高城市綠化建設質量,促進居民身心健康的
發展。
4?總結
居住小區綠地景觀人性化設計是城市綠化建設的一個發展趨勢,符合和諧社會的發展。加強小區綠地景觀設計,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同時綠化地的建設保證了區域環境質量,從廣義方面而言,協調了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從狹義方面講,綠化景點的建設,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張衡. 人居環境與園林設計[J]. 廣大建筑,2009,(1):91-9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