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積利
摘?要?農民是衣食父母,農業是衣食糧倉,為了實現和諧社會下的小康生活,重擔在農民身上,難點確在農業肩上,機械化是農業的真正出口。在科學發展觀的有力倡導下,和諧社會的構建不僅需要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更重要的是保證農業機械化的科學發展。首先論述了和諧社會下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必要性,繼而探討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現狀,最后總結了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措施及相關對策。
關鍵詞?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3-106-2
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一方面帶動農業的發展能力,另一方面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綜合能力,盡管如此,科學發展觀視角探索下農業機械化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所以解決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顯得更為迫切[1]。
1?和諧社會下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必要性
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志,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農業機械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保證農業產量和農民的收入,就必須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這將成為長期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農業機械化也正在改善“三農”的發展狀況,不斷拉近城鄉發展的距離,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做出
貢獻。
2?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農業機械化裝備在近幾年來推陳出新的速度不能用一“快”字來形容了,種類日益增多,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然而在農業機械的發展結構卻并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動力機械多,配套機械少,配套率偏低;大中型機械較少,小型機械居多等。除此之外,農業機械規模相對較小,產品技術含量低,新技術和新設備推廣不足,這樣一來就很難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其次農機化作業水平偏低,生產機械化規模較小。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的數字每年是增高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在我國體現在小麥收獲機械化程度高,而水稻和其他經濟作物機械化作業水平則相對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農業綜合生產力的提高。再次,農機服務產業服務體系尚不健全。農機服務組織化程度近幾年明顯提高,服務機制也再不斷地尋求創新,但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并不盡完善,服務化程度也并不高,這也會影響到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筆者從以上幾個方面簡單對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作出了論述。那么在未來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又當怎么改進,以促使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更加科學呢?
3?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措施及相關對策
(1)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離不開完善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農業機械化社會服務體系,才能實現農業機械服務產業化。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勵農業機械專業服務組織和大戶利用裝備和技術優勢,把它們形成作業產后及加工的一條龍服務,這樣農機服務龍頭起來了,農業機械化水平才能提高。
(2)提高對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重要性認識,建立和完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扶持體系。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頒布實施,中央和地方各級購機補貼政策的落實,為農機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資金保障。 為此,各級地方政府應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把農機化發展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因素,要充分利用農機化發展的大好時機,完善各項配套法規,抓好扶持政策的落實,多渠道爭取投入,擴大補貼規模,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為農機化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3)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要實行區域化生產和規?;洜I,形成規模化經營才能為區域化作業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所以作為基礎的規?;洜I和區域化生產顯得更加重要。從政府視角出發需要通過宏觀調控,引導農民形成產業化開發,這樣才能最終形成獨特的產業優勢。與此同時,還要加大力度推進土地的集約和規?;洜I,不斷拓展出更多的規模經營形式,為農業機械化作業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4)農業機械化的科學發展還有賴于農業機械培訓工作。農業機械技術培訓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一方面要實施對農民的重點培訓,另一方面還要加大對農機化實用人才的培訓力度,最終實現為農業機械化生產培養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機戶。
(5)加快農機化科技創新和推廣應用"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圍繞農業生產中亟需解決的一些技術瓶頸,開展關鍵技術與機械設備的研制,為機械化提供技術支持和適用機型,同時,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機械,努力實現農機從低性能向高性能,單一作業向復式作業轉變,從單純發展大宗作物農機具向兼顧經濟作物農機具轉變。
(6)農機結合農藝,構建和諧農業。在發展循環經濟和節約型社會理念的推動下,要實現農業機械化與農藝的結合,一方面根據環境保護,依法保持生態平衡,不斷推動機械化保護性耕作和機械化秸稈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另一方面加快完善規范化種植技術體系,以此提高機械適應性,最終發揮農業機械化在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重要作用。
4?結束語
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離不開現代農業機械化,只要客觀地認識和對待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做好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藝的有結結合等方面的努力,就一定能夠促進農業機械化更加科學地、健康地實現未來農機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胡超,趙全,劉安. 農業機械掘進機的使用與改進[J]. 農業現代研究,2010(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