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翠平+朱敏+王思堯
【摘 要】 2013年的證券市場,萬福生科財務造假、欺詐上市案創出了多項第一,對相關責任者的處罰也算現行制度下最嚴厲的。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相關處罰對違規公司的威懾力度遠遠不夠,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遠遠不足,引發大家對證券市場會計監管的思考,期望我們的監管措施會起到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萬福生科; 相關處罰; 證券市場; 會計監管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9-0036-03
A股歷史上,上市公司造假前仆后繼,前有主板臭名昭著的銀廣夏,近有中小板情節惡劣的綠大地,還有萬福生科財務造假、欺詐上市案,更創出證券市場多項第一:創業板IPO造假上市第一股,保薦制度實施以來第一例,全面賠償投資者第一案,證監會處罰最嚴厲第一次等。它使上市公司造假出現在了資本市場的各個板塊,可謂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細數中國上市民企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他們的運行軌跡如此相似:帶有傳奇色彩的創業者,近乎野蠻的高速成長模式,摔碎一地拾不起的狼狽結局。在我國宏觀經濟如此向好的形勢下,卻沒有一個穩定、健康的證券市場給投資者以滿意的回報,反而是中小投資者屢屢被欺騙、傷害,不能不質疑我們證券市場會計監管的有效性,如何從嚴、規范證券市場會計監管是值得研究和思索的一個大課題。
一、證監會對萬福生科案的相關處罰
2013年5月10日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萬福生科案的處罰決定:
對萬福生科:給予警告并罰款30萬元;董事長龔永福、CEO覃學軍給予警告并各處以30萬元罰款,終身禁入證券市場;同時對嚴平貴等其他19名高管給予警告并處以25萬元至5萬元罰款。但不觸及終止上市條件。
對平安證券:給予警告并沒收其萬福生科發行上市項目的業務收入2 555萬元,并處以2倍的罰款,暫停其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對保薦代表吳文浩、何濤各罰款30萬元,取消保薦資格,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對中磊會計師事務所:給予警告并沒收業務收入138萬元,并處以2倍的罰款,撤銷其證券從業許可。對簽字會計師王越、黃國華給予警告并分別處10萬元、13萬元罰款,終身禁入證券市場。對簽字會計師鄒宏文給予警告并處3萬元罰款。
對博鰲律師事務所:給予警告并沒收業務收入70萬元,并處以2倍的罰款,且12個月內不接受其出具的證券發行專項文件;對簽字律師劉彥、胡筠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10萬元的罰款,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二、證監會對萬福生科案的相關處罰分析
上述萬福生科案的處罰中,對萬福生科及其中介機構均給予警告并處以“沒一罰二”的行政處罰措施,對相關責任個人均給予警告并處以一定額度的罰款和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這一系列處罰的優點十分明顯:
1.這是史上最嚴厲的一次處罰,也是證監會處罰保薦機構主要負責人的第一案,今后,保薦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將面臨對其任職期間,所保薦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造假等行為終身負責。
2.按照《證券法》《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等規定,上述行政處罰措施,也是現行法律法規制度下對其做出的最嚴厲處罰。
3.就在證監會公布處罰決定之前,平安證券提出設立3億元專項基金賠償萬福生科投資者,從計算的補償金額看,以投資者直接損失為限,包括投資差額損失、投資差額損失部分的傭金和印花稅、資金利息等。“保薦人先行償付適格投資者,在取得優先求償權后再向虛假陳述行為人求償的方式,從而快速而低成本地完成投資者賠償事宜”,這一方式開創了國內資本市場保薦機構為造假墊付理賠的先河,也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大創新。
但這一系列處罰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
1.對萬福生科30萬元的罰款顯得過輕,且不觸及終止上市。統計顯示,在2008年至2012年上半年這5年半的數據中,萬福生科合計虛增收入9.05億元,虛增營業利潤2.1368億元。2011年9月14日,萬福生科發行時,上市發行價高達25元/股。此時,龔永福、楊榮華合計持有萬福生科4 019萬股,身家超過10.05億元。截至停牌時,萬福生科市值仍有約7.57億元。相對于數億元的融資,30萬元的罰款猶如九牛一毛,“撓癢癢”而已,根本無法刺痛造假者的神經,也難以對資本市場起到震懾作用。造假力度遠超綠大地,但處罰反而是綠大地(60萬元)的一半。如此低的造假成本,不免讓人覺得對萬福生科的處罰是變相鼓勵造假上市了。
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規定,萬福生科不退市的法律支撐有二:一是“最近36個月內累計受到本所3次公開譴責”;二是“本所規定的其他情形”。萬福生科已經連遭兩次“譴責”,但第3次譴責會否出現,監管層的主觀性太強。“其他情形”顯然更難量化。這意謂著萬福生科這個A股“殼”仍存在,大股東(造假者)仍可以通過賣殼再次賺取暴利,顯然不合法律公平、社會正義。
2.對平安證券暫停其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在保薦問題上財務造假,平安證券已是慣犯。據統計,平安證券從2009年新股發行開閘以來,保薦了100多家中小板企業、創業板企業。前有平安證券保薦的勝景山河、海聯訊等因涉嫌造假均被查處,目前還有19個項目正處于IPO沖刺的關鍵階段。平安證券大規模、流程化、快速高效、粗放激進的投行模式為短期利益驅使,被查處只是時間問題。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09年7月10日(IPO重啟第一單桂林三金上市)以來,A股共有885只股票實現IPO,這其中,平安證券通過98家IPO項目獲得獨立的承銷費用合計43億元,再加上與中信證券共同保薦的方正證券近億元的承銷收入,4年來,平安證券在IPO業務方面賺了約45億元,在77家保薦機構中居首位。7 665萬元的罰款,45億元的收入,兩者比值為59:1。連同3億元的賠償基金,將近4億元的罰沒和賠償,能否真的讓一家投行從道德的泥潭中覺醒?
《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保薦人出具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保薦書,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定職責的,情節嚴重的,暫停或者撤銷相關業務許可。平安證券所為難道還不嚴重嗎?證監會處罰平安證券僅暫停保薦3個月,很明顯是“大棒揚起、輕輕落下”。
這與香港證監會的“最高罰單”——直接撤銷保薦資格相比,A股市場對保薦機構的處罰也只是“撓癢癢”而已。
3.賠償程序太復雜,且賠償時間太短。平安證券的賠償方案有如下不足:
從賠償范圍看,投資者要想從該項基金獲得賠償必須滿足相對苛刻的條件,即“從2011年9月14日起至2013年3月2日期間買入萬福生科股票,且在2012年9月15日、2012年10月26日、2013年3月2日三個關鍵時點中任一時點持有萬福生科股票”。其中:2011年9月14日是萬福生科招股說明書虛假陳述的實施日;2012年9月15日是萬福生科被立案稽查公告之日;2012年10月26日為2012年中報虛假陳述更正日;2013年3月2日是萬福生科2008年至2011年定期報告虛假陳述的揭露日。
從賠償程序看,獲得補償資金必須完成網簽和有效申報,兩者缺一不可。且規定未在指定的期限內通過專項補償基金網站點擊確認《和解承諾函》并通過網絡投票系統發出有效確認指令的投資者,視為不接受專項補償基金的補償。這一默認不接受屬霸王條款。
從賠償時間看,從5月10日賠償基金成立之日起2個月,最遲不超過2013年12月31日。相對于兩年的法律訴訟有效期,太短了。
受信息不對稱、程序復雜、訴訟時效短等的限制,眾多的散戶投資者獲知索賠渠道有限,尤其對那些已經拋售股票的,或者長期套牢、很少操作的股民來說,更不可能一直關注讓他虧損的股票,有些投資者會在不知覺中自動放棄補償。有悖賠償投資者、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初衷。
截至目前,根據平安證券提供的數據,有95%的適格投資者向平安證券申請了賠付,有12 756名投資者獲得了萬福生科專項基金1.79億元的賠償。
根據基金規則,從2013年7月11日開始,萬福生科補償基金將進入清算及審計階段,剩余資金將返還平安證券。不過,針對仍有約5%的適格投資者未向平安證券申報補償,平安證券表示,為最大限度維護投資者利益,在2013年7月11日至9月11日,未獲得專項補償基金補償的適格投資者,可以聯系平安證券,提交補償申請材料審核通過后,獲得與專項補償基金補償方案等量的補償金。這算是對未獲補償投資者的一個交代,“先償后追”也改變了“重懲罰輕補償”機制。
三、提升證券市場會計監管力度的措施
(一)改革并完善證券市場會計監管體制
證券監管體制的有效性和規范性是決定證券市場有序和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試想一個人既是隊員又是裁判員,還是規則的制訂者,游戲如何進行,怎么有序運轉?因此完善的證券市場會計監管體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分設三機構,各負其責,互相制衡。如設立中國證券業政策制定委員會直屬國務院管理,負責和證券有關的重大法規、政策的制定等;現有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行政執法,負責對監管對象進行監督及做出處罰,并向中國證券業政策制定委員會反饋意見;設立中國證券業再監督委員會負責對監管政策執行進行評估及監督,負責對監管從業人員的監管、對監管機關的實際績效進行監督,并對違法、違規機構、人員依法進行處罰。如此形成一個穩定、制衡的市場監管體系,以保證證券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二)提高造假處罰上限,加大“情節嚴重”條款的適用
《證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條和一百九十二條對發行人和保薦人的罰款條款顯然很輕。證券市場屢禁不止的財務造假、欺詐上市案與《證券法》的相關處罰條款過輕不無關聯。
因此應盡快修訂《證券法》、《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甚至《刑法》等的相關條款,提高造假處罰上限,并加大“情節嚴重”條款的適用范圍,如因造假實現IPO的,凍結其募集全部資金用于賠償投資者,或讓造假公司以不低于發行價的價格回購投資者股份,并直接被退市處理;保薦人直接撤銷其任職資格或者證券從業資格;對相關責任人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和刑事責任一同追究,行政、民事,刑事責任這“三駕馬車”共同發力,以提升造假者的違法成本,用嚴厲的處罰讓試圖造假的公司望而卻步,從而更好地凈化我國資本市場。萬福生科為什么不能成為“創業板退市第一股”呢?
(三)應盡快出臺《投資者保護法》,建設完善的法律環境
政府應盡快促成《投資者保護法出臺》,使投資者權益保護的規定更加合法化、精細化和具有操作性,結合本次萬福生科案的補償方案,以下幾方面是需要考慮的:
1.成立投資者保護協會(成員中要有一定數量的專職或兼職律師),在涉投資者權益保護的重大事項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做中小投資者的集體訴訟代理人,代表中小投資者發表意見,表明立場。可借鑒美國集體訴訟制度的作法,當投資者發現所投資公司因信息披露缺失而使自己遭受損失時,可由協會代表提起集體索賠和起訴,投資者無需付任何費用。一旦索賠成功,協會可以獲得總賠償金額30%左右的分成,這就容易鼓舞協會和投資者的訴訟熱情。另外,將這種訴訟制度設計成“明示退出,默示參加”,意思是受害者不想參與要公開表示,要參加則不必表示,其補償可以涵蓋所有的投資者。若在賠償范圍確定后,設計一個賠償計算方案,在法院或基金管理人主持下,由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直接根據投資者買賣記錄計算出損失額,再將款項劃給全體受害人,則是一件完滿的事情。這樣的制度安排提高了造假公司的違規成本,而投資者訴訟幾乎沒有任何成本支出,這意味著投資者的訴訟收益總是大大高于訴訟成本,也就意味著違規公司的違規成本遠遠高于違規收益,這種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會對公司的違規行為具有極大的威懾作用。
2.建立專門的民事賠償基金,其功能是因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造成投資者損失時,以基金管理人身份參與、接受因欺詐償付的財產抵/質押與資金托管,實施向投資者賠付事宜。在訴訟過程中,在法院無法減免訴訟費的情況下,對已起訴了的投資者實施墊付訴訟費,墊付的訴訟費在執行階段收回。在證券民事賠償案件判決后,出現執行難時先行向投資者買斷債權,完成支付,并取得優先追償權。
3.探索和解新模式。過去的證券民事賠償案件中,通常是在法院主持下的庭內和解或庭外自行和解。萬福生科案補償方案的實踐表明,運用行政監管的威懾力,快速而低成本地完成投資者補償事宜是可行的,它可以為訴訟分流,因此,探索和解新模式與保持監管威懾力是互動的。證監會新聞發言人也表示,“我們樂于見到一種市場化的機制,及時最大限度的彌補投資者所受的損失。”
總之,治理上市公司造假要從源頭上入手,要有嚴密的制度保證,嚴格的審查流程,嚴厲的處罰措施,多管齊下,還證券市場一片公平的凈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的回報。●
【參考文獻】
[1] 臧小麗.法律評析平安證券向萬福生科投資者的補償方案[EB/OL].http://blog.sina.com.cn/lawyerzan-
gxiaoli,2013-05-11.
[2] 周麗琴,郎鐵民.論我國證券市場監管體制的完善[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4).
[3] 李寶順.保薦人制度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4] 宋一欣.零成本維權 開創和解新路[N].證券日報,2013-05-23.
[5] 趙瑞希.萬福生科虛假陳述專項補償收官[N].新華每日電訊,2013-07-11.
[6] 隆正偉. 基于博弈論的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監管分析[J].會計之友,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