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張丹婷
【摘 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經濟國際化的趨勢不斷加強,完善我國稅收體制迫在眉睫。由于我國重復征稅問題一直普遍存在,嚴重增加了納稅人的經濟負擔。文章從“營改增”的政策入手,結合我國小型企業實際情況,對稅制改革前后小型企業的稅負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探討此次稅收改革對小型企業稅負產生的影響,并對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完善“營改增”政策的建議,促進稅收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關鍵詞】 “營改增”; 小型企業; 稅負影響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9-0079-02
為了優化稅制結構,加快現代企業的發展,2011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營改增”試點方案。2012年1月開始了我國的稅制改革,首先在上海試點,2012年9月1日起,“營改增”改革試點向北京、天津等10個省市陸續擴大。“營改增”實現了從“全額征稅”向“層層抵扣”的轉換,打通了連接二、三產業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解決了營業稅重復征收的問題。“營改增”對稅負產生的影響如何?需要結合具體企業進行具體分析。本文以A公司為例,分析“營改增”對該公司稅負產生的影響。
一、珠海A公司“營改增”前后稅負對比分析
(一)A公司簡介
2013年,珠海也被納入營改增的試點。試點中的企業——A公司是一家小型企業,為一般納稅人,日常經營活動涉及增值稅貨物和營業稅應稅勞務(服務),其增值稅稅率為17%,營業稅稅率為5%,實行營改增后,其服務收入適用稅率為6%。以下是實行“營改增”后A公司2013年9月份的利潤表如表1所示。
(二)珠海A公司“營改增”前后稅負對比分析
1.“營改增”后A公司的稅負
A公司“營改增”后的增值稅銷項稅應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銷售貨物取得的17%銷項稅,另一個是提供原營業稅應稅勞務改征增值稅的6%銷項稅。
增值稅銷項稅額=905 443.93×17%+1 253 172.92
×6%=229 115.83(元)
應納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229 115.83
-165 771.25=63 344.58(元)
則營業稅金及附加合計9 759.98元,具體計算如下:
堤圍防護費=2 158 616.85×0.1%=2 158.62(元)
城市維護建設稅=63 344.58×7%=4 434.12(元)
教育費附加=63 344.58×3%=1 900.34(元)
地方教育費附加=63 344.58×2%=1 266.90(元)
由此,可以得出“營改增”后,A公司稅負率=
(63 344.58+9 759.98)÷2 158 616.85≈3.39%
2.“營改增”前A公司的稅負
如未實行“營改增”,在相同業務的情況下,則其服務費收入為1 328 363.29元[含營業稅75 190.37元,1 253 172.92+75 190.37=1 328 363.29元(開具地稅服務發票)],所以主營業務收入變為2 233 807.22元,銷售收入不變。
因此,增值稅銷項稅額905 443.93×17%≈
153 925.46(元)
應納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153 925.46
-165 771.25=-11 845.79(元)(留抵稅額)
所以,此時的營業稅(價內稅)為:1 328 363.29×5%≈66 418.16(元)
增值稅+營業稅=0+66 418.16=66 418.16(元)
則營業稅金及附加:堤圍防護費(905 443.93+
1 328 363.29)×0.1%≈2 233.81(元)
城市維護建設稅66 418.16×7%≈4 649.27(元)
教育費附加收入66 418.16×3%≈1 992.54(元)
地方教育費附加 66 418.16×2%≈1 328.36(元)
營業稅金及附加合計:10 203.98(元)
可以得出稅制改革前,A公司稅負率=(66418.16
+10203.98)÷2 233 807.22≈3.43%
通過上述計算可以看出,稅制改革前后A公司稅負率的變化,實行“營改增”后,雖然對于服務收入部分所征稅率由5%上升至6%,但其改革后的負稅率3.39%小于改革前的3.43%,說明“營改增”確實是減輕了企業的稅負,但兩者稅負率相差不大,說明此次稅制改革對A公司這類的小型企業的成效并不明顯。
二、珠海A公司稅負下降不明顯的原因分析
1.A公司原征營業稅額部分的營業收入是屬于提供電腦網絡技術的服務收入,對于小型企業來說,劃為稅制改革試點后這部分服務收入1 253 172.92元相對應的勞動成本幾乎不需要從其他企業購入,大部分僅僅是靠雇傭專業人員就能完成的技術性工作,所以即使實行了“營改增”后,這部分的收入也幾乎沒有增值稅的進項稅可以抵扣,增值稅的進項抵扣只能依賴購入庫存貨物取得的165 771.25元。另一方面,原屬于營業稅范圍的服務收入在改革后為1 253 172.92元,這部分收入不僅沒有取得增值稅的進項抵扣,而且所征稅率也由5%上升至6%,在相同情況下的服務收入,改革后應交增值稅稅額為75 190.37元,改革前應交營業稅稅額僅為66 418.16元。因此,沒有實現“營改增”減稅的目的。
2.對于少許的服務,A公司有時候會外包給其他企業,而這些與A公司存在服務交易往來的企業,有很多是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型企業,這是由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劃分過高,使得這些小型企業大部分被劃分為小規模納稅人,這導致A公司很難取得與服務收入有關的6%增值稅進項稅發票,從而不能抵扣進項,即使這些小規模企業去國稅局申請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所開的增值稅稅率依舊為3%,也就是說,A公司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抵扣會減少3%。本來“營改增”使得原本不能抵扣的與服務收入有關的成本可以實行抵扣,從而實現減輕賦稅,但由于一般納稅人的認定較高從而使得與小規模納稅人有交易往來的企業沒有享受到6%的進項抵扣待遇。
3.“營改增”在改革實施過程中還不夠完善,并且沒有考慮到不同行業以及小型企業的特點,導致企業抵扣少。改革范圍目前還比較小,受到局限,有些行業或企業未納入“營改增”試點,導致企業的部分成本無法作為進項抵扣而使得稅負增加以及增值稅抵扣鏈斷裂。
三、完善“營改增”政策的建議
我國“營改增”的稅收制度還不成熟,改革處于剛起步階段,但“營改增”無論是對國家經濟發展還是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都是有利的,尚有待完善發展的空間,對于“營改增”稅制目前存在的不足,建議如下:
1.逐步擴大增值稅的征稅范圍。現階段解決增值稅改革的廣度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整,由于實行“營改增”后增值稅還是不能夠在消除重復征稅、促進產業分工方面充分發揮優勢,因此還需要在覆蓋廣度上取得突破,才能使企業更好地利用進項稅額抵扣減輕稅負,并且降低涉稅事項處理的復雜程度。
2.降低一般納稅人的認定標準,采取措施鼓勵技術創新,支持小型企業發展。
3.加快稅制改革的財政扶持資金的審批撥付。特別是加快省級財政審批,各地才能盡快下發稅制改革的財政補貼,從而減少稅負的增加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4.簡化增值稅的稅率。實行稅制改革之后,對于一般納稅人適用的稅率從現行增值稅稅率的基礎上增加了兩檔,變成了17%、13%、11%、6%及零稅率五檔稅率。此外,小規模納稅人以及一些特定產品和企業還規定了3%、4%、5%等多種征收率。這樣不僅沒有了增值稅原有的便于統一管理的優點,而且也不利于征管。改革應該盡量保持現代服務行業稅率的統一性,尤其對于既包含服務內容又包含貨物銷售的企業,怎樣做好服務行業的劃分與增值額的確定,使得其體現不同企業之間的稅收公平,在此基礎上合理設計一個完善的增值稅制度是一個難題。由此可見,關于增值稅的稅率設計還有待研究和改進。
5.做好“營改增”的后續管理工作。在試點范圍中加強關于營改增相關政策的宣傳,可以通過新聞報紙、互聯網、短信、官方微博、稅務機關公告欄等渠道進行政策的宣傳與解讀,使納稅人能及時、充分地了解到“營改增”相關政策的內容。加強政策管理,特別是減免稅政策的管理,確保國家“營改增”結構性減稅政策能夠執行到位,并且優化優惠政策,完善增值稅鏈條和管理。●
【參考文獻】
[1] 蔡昌,李夢娟.“營改增”契機與操作指南[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2] 史玉光.營業稅改增值稅 政策解讀與納稅指南[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 趙麗娜.對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幾點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3(10).
[4] 趙靜.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財務處理與納稅操作指南[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摘 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經濟國際化的趨勢不斷加強,完善我國稅收體制迫在眉睫。由于我國重復征稅問題一直普遍存在,嚴重增加了納稅人的經濟負擔。文章從“營改增”的政策入手,結合我國小型企業實際情況,對稅制改革前后小型企業的稅負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探討此次稅收改革對小型企業稅負產生的影響,并對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完善“營改增”政策的建議,促進稅收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關鍵詞】 “營改增”; 小型企業; 稅負影響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9-0079-02
為了優化稅制結構,加快現代企業的發展,2011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營改增”試點方案。2012年1月開始了我國的稅制改革,首先在上海試點,2012年9月1日起,“營改增”改革試點向北京、天津等10個省市陸續擴大。“營改增”實現了從“全額征稅”向“層層抵扣”的轉換,打通了連接二、三產業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解決了營業稅重復征收的問題。“營改增”對稅負產生的影響如何?需要結合具體企業進行具體分析。本文以A公司為例,分析“營改增”對該公司稅負產生的影響。
一、珠海A公司“營改增”前后稅負對比分析
(一)A公司簡介
2013年,珠海也被納入營改增的試點。試點中的企業——A公司是一家小型企業,為一般納稅人,日常經營活動涉及增值稅貨物和營業稅應稅勞務(服務),其增值稅稅率為17%,營業稅稅率為5%,實行營改增后,其服務收入適用稅率為6%。以下是實行“營改增”后A公司2013年9月份的利潤表如表1所示。
(二)珠海A公司“營改增”前后稅負對比分析
1.“營改增”后A公司的稅負
A公司“營改增”后的增值稅銷項稅應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銷售貨物取得的17%銷項稅,另一個是提供原營業稅應稅勞務改征增值稅的6%銷項稅。
增值稅銷項稅額=905 443.93×17%+1 253 172.92
×6%=229 115.83(元)
應納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229 115.83
-165 771.25=63 344.58(元)
則營業稅金及附加合計9 759.98元,具體計算如下:
堤圍防護費=2 158 616.85×0.1%=2 158.62(元)
城市維護建設稅=63 344.58×7%=4 434.12(元)
教育費附加=63 344.58×3%=1 900.34(元)
地方教育費附加=63 344.58×2%=1 266.90(元)
由此,可以得出“營改增”后,A公司稅負率=
(63 344.58+9 759.98)÷2 158 616.85≈3.39%
2.“營改增”前A公司的稅負
如未實行“營改增”,在相同業務的情況下,則其服務費收入為1 328 363.29元[含營業稅75 190.37元,1 253 172.92+75 190.37=1 328 363.29元(開具地稅服務發票)],所以主營業務收入變為2 233 807.22元,銷售收入不變。
因此,增值稅銷項稅額905 443.93×17%≈
153 925.46(元)
應納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153 925.46
-165 771.25=-11 845.79(元)(留抵稅額)
所以,此時的營業稅(價內稅)為:1 328 363.29×5%≈66 418.16(元)
增值稅+營業稅=0+66 418.16=66 418.16(元)
則營業稅金及附加:堤圍防護費(905 443.93+
1 328 363.29)×0.1%≈2 233.81(元)
城市維護建設稅66 418.16×7%≈4 649.27(元)
教育費附加收入66 418.16×3%≈1 992.54(元)
地方教育費附加 66 418.16×2%≈1 328.36(元)
營業稅金及附加合計:10 203.98(元)
可以得出稅制改革前,A公司稅負率=(66418.16
+10203.98)÷2 233 807.22≈3.43%
通過上述計算可以看出,稅制改革前后A公司稅負率的變化,實行“營改增”后,雖然對于服務收入部分所征稅率由5%上升至6%,但其改革后的負稅率3.39%小于改革前的3.43%,說明“營改增”確實是減輕了企業的稅負,但兩者稅負率相差不大,說明此次稅制改革對A公司這類的小型企業的成效并不明顯。
二、珠海A公司稅負下降不明顯的原因分析
1.A公司原征營業稅額部分的營業收入是屬于提供電腦網絡技術的服務收入,對于小型企業來說,劃為稅制改革試點后這部分服務收入1 253 172.92元相對應的勞動成本幾乎不需要從其他企業購入,大部分僅僅是靠雇傭專業人員就能完成的技術性工作,所以即使實行了“營改增”后,這部分的收入也幾乎沒有增值稅的進項稅可以抵扣,增值稅的進項抵扣只能依賴購入庫存貨物取得的165 771.25元。另一方面,原屬于營業稅范圍的服務收入在改革后為1 253 172.92元,這部分收入不僅沒有取得增值稅的進項抵扣,而且所征稅率也由5%上升至6%,在相同情況下的服務收入,改革后應交增值稅稅額為75 190.37元,改革前應交營業稅稅額僅為66 418.16元。因此,沒有實現“營改增”減稅的目的。
2.對于少許的服務,A公司有時候會外包給其他企業,而這些與A公司存在服務交易往來的企業,有很多是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型企業,這是由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劃分過高,使得這些小型企業大部分被劃分為小規模納稅人,這導致A公司很難取得與服務收入有關的6%增值稅進項稅發票,從而不能抵扣進項,即使這些小規模企業去國稅局申請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所開的增值稅稅率依舊為3%,也就是說,A公司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抵扣會減少3%。本來“營改增”使得原本不能抵扣的與服務收入有關的成本可以實行抵扣,從而實現減輕賦稅,但由于一般納稅人的認定較高從而使得與小規模納稅人有交易往來的企業沒有享受到6%的進項抵扣待遇。
3.“營改增”在改革實施過程中還不夠完善,并且沒有考慮到不同行業以及小型企業的特點,導致企業抵扣少。改革范圍目前還比較小,受到局限,有些行業或企業未納入“營改增”試點,導致企業的部分成本無法作為進項抵扣而使得稅負增加以及增值稅抵扣鏈斷裂。
三、完善“營改增”政策的建議
我國“營改增”的稅收制度還不成熟,改革處于剛起步階段,但“營改增”無論是對國家經濟發展還是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都是有利的,尚有待完善發展的空間,對于“營改增”稅制目前存在的不足,建議如下:
1.逐步擴大增值稅的征稅范圍。現階段解決增值稅改革的廣度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整,由于實行“營改增”后增值稅還是不能夠在消除重復征稅、促進產業分工方面充分發揮優勢,因此還需要在覆蓋廣度上取得突破,才能使企業更好地利用進項稅額抵扣減輕稅負,并且降低涉稅事項處理的復雜程度。
2.降低一般納稅人的認定標準,采取措施鼓勵技術創新,支持小型企業發展。
3.加快稅制改革的財政扶持資金的審批撥付。特別是加快省級財政審批,各地才能盡快下發稅制改革的財政補貼,從而減少稅負的增加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4.簡化增值稅的稅率。實行稅制改革之后,對于一般納稅人適用的稅率從現行增值稅稅率的基礎上增加了兩檔,變成了17%、13%、11%、6%及零稅率五檔稅率。此外,小規模納稅人以及一些特定產品和企業還規定了3%、4%、5%等多種征收率。這樣不僅沒有了增值稅原有的便于統一管理的優點,而且也不利于征管。改革應該盡量保持現代服務行業稅率的統一性,尤其對于既包含服務內容又包含貨物銷售的企業,怎樣做好服務行業的劃分與增值額的確定,使得其體現不同企業之間的稅收公平,在此基礎上合理設計一個完善的增值稅制度是一個難題。由此可見,關于增值稅的稅率設計還有待研究和改進。
5.做好“營改增”的后續管理工作。在試點范圍中加強關于營改增相關政策的宣傳,可以通過新聞報紙、互聯網、短信、官方微博、稅務機關公告欄等渠道進行政策的宣傳與解讀,使納稅人能及時、充分地了解到“營改增”相關政策的內容。加強政策管理,特別是減免稅政策的管理,確保國家“營改增”結構性減稅政策能夠執行到位,并且優化優惠政策,完善增值稅鏈條和管理。●
【參考文獻】
[1] 蔡昌,李夢娟.“營改增”契機與操作指南[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2] 史玉光.營業稅改增值稅 政策解讀與納稅指南[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 趙麗娜.對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幾點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3(10).
[4] 趙靜.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財務處理與納稅操作指南[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摘 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經濟國際化的趨勢不斷加強,完善我國稅收體制迫在眉睫。由于我國重復征稅問題一直普遍存在,嚴重增加了納稅人的經濟負擔。文章從“營改增”的政策入手,結合我國小型企業實際情況,對稅制改革前后小型企業的稅負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探討此次稅收改革對小型企業稅負產生的影響,并對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完善“營改增”政策的建議,促進稅收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關鍵詞】 “營改增”; 小型企業; 稅負影響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9-0079-02
為了優化稅制結構,加快現代企業的發展,2011年,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營改增”試點方案。2012年1月開始了我國的稅制改革,首先在上海試點,2012年9月1日起,“營改增”改革試點向北京、天津等10個省市陸續擴大。“營改增”實現了從“全額征稅”向“層層抵扣”的轉換,打通了連接二、三產業增值稅的抵扣鏈條,解決了營業稅重復征收的問題。“營改增”對稅負產生的影響如何?需要結合具體企業進行具體分析。本文以A公司為例,分析“營改增”對該公司稅負產生的影響。
一、珠海A公司“營改增”前后稅負對比分析
(一)A公司簡介
2013年,珠海也被納入營改增的試點。試點中的企業——A公司是一家小型企業,為一般納稅人,日常經營活動涉及增值稅貨物和營業稅應稅勞務(服務),其增值稅稅率為17%,營業稅稅率為5%,實行營改增后,其服務收入適用稅率為6%。以下是實行“營改增”后A公司2013年9月份的利潤表如表1所示。
(二)珠海A公司“營改增”前后稅負對比分析
1.“營改增”后A公司的稅負
A公司“營改增”后的增值稅銷項稅應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銷售貨物取得的17%銷項稅,另一個是提供原營業稅應稅勞務改征增值稅的6%銷項稅。
增值稅銷項稅額=905 443.93×17%+1 253 172.92
×6%=229 115.83(元)
應納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229 115.83
-165 771.25=63 344.58(元)
則營業稅金及附加合計9 759.98元,具體計算如下:
堤圍防護費=2 158 616.85×0.1%=2 158.62(元)
城市維護建設稅=63 344.58×7%=4 434.12(元)
教育費附加=63 344.58×3%=1 900.34(元)
地方教育費附加=63 344.58×2%=1 266.90(元)
由此,可以得出“營改增”后,A公司稅負率=
(63 344.58+9 759.98)÷2 158 616.85≈3.39%
2.“營改增”前A公司的稅負
如未實行“營改增”,在相同業務的情況下,則其服務費收入為1 328 363.29元[含營業稅75 190.37元,1 253 172.92+75 190.37=1 328 363.29元(開具地稅服務發票)],所以主營業務收入變為2 233 807.22元,銷售收入不變。
因此,增值稅銷項稅額905 443.93×17%≈
153 925.46(元)
應納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153 925.46
-165 771.25=-11 845.79(元)(留抵稅額)
所以,此時的營業稅(價內稅)為:1 328 363.29×5%≈66 418.16(元)
增值稅+營業稅=0+66 418.16=66 418.16(元)
則營業稅金及附加:堤圍防護費(905 443.93+
1 328 363.29)×0.1%≈2 233.81(元)
城市維護建設稅66 418.16×7%≈4 649.27(元)
教育費附加收入66 418.16×3%≈1 992.54(元)
地方教育費附加 66 418.16×2%≈1 328.36(元)
營業稅金及附加合計:10 203.98(元)
可以得出稅制改革前,A公司稅負率=(66418.16
+10203.98)÷2 233 807.22≈3.43%
通過上述計算可以看出,稅制改革前后A公司稅負率的變化,實行“營改增”后,雖然對于服務收入部分所征稅率由5%上升至6%,但其改革后的負稅率3.39%小于改革前的3.43%,說明“營改增”確實是減輕了企業的稅負,但兩者稅負率相差不大,說明此次稅制改革對A公司這類的小型企業的成效并不明顯。
二、珠海A公司稅負下降不明顯的原因分析
1.A公司原征營業稅額部分的營業收入是屬于提供電腦網絡技術的服務收入,對于小型企業來說,劃為稅制改革試點后這部分服務收入1 253 172.92元相對應的勞動成本幾乎不需要從其他企業購入,大部分僅僅是靠雇傭專業人員就能完成的技術性工作,所以即使實行了“營改增”后,這部分的收入也幾乎沒有增值稅的進項稅可以抵扣,增值稅的進項抵扣只能依賴購入庫存貨物取得的165 771.25元。另一方面,原屬于營業稅范圍的服務收入在改革后為1 253 172.92元,這部分收入不僅沒有取得增值稅的進項抵扣,而且所征稅率也由5%上升至6%,在相同情況下的服務收入,改革后應交增值稅稅額為75 190.37元,改革前應交營業稅稅額僅為66 418.16元。因此,沒有實現“營改增”減稅的目的。
2.對于少許的服務,A公司有時候會外包給其他企業,而這些與A公司存在服務交易往來的企業,有很多是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型企業,這是由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劃分過高,使得這些小型企業大部分被劃分為小規模納稅人,這導致A公司很難取得與服務收入有關的6%增值稅進項稅發票,從而不能抵扣進項,即使這些小規模企業去國稅局申請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所開的增值稅稅率依舊為3%,也就是說,A公司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抵扣會減少3%。本來“營改增”使得原本不能抵扣的與服務收入有關的成本可以實行抵扣,從而實現減輕賦稅,但由于一般納稅人的認定較高從而使得與小規模納稅人有交易往來的企業沒有享受到6%的進項抵扣待遇。
3.“營改增”在改革實施過程中還不夠完善,并且沒有考慮到不同行業以及小型企業的特點,導致企業抵扣少。改革范圍目前還比較小,受到局限,有些行業或企業未納入“營改增”試點,導致企業的部分成本無法作為進項抵扣而使得稅負增加以及增值稅抵扣鏈斷裂。
三、完善“營改增”政策的建議
我國“營改增”的稅收制度還不成熟,改革處于剛起步階段,但“營改增”無論是對國家經濟發展還是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都是有利的,尚有待完善發展的空間,對于“營改增”稅制目前存在的不足,建議如下:
1.逐步擴大增值稅的征稅范圍。現階段解決增值稅改革的廣度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增值稅的抵扣鏈條不完整,由于實行“營改增”后增值稅還是不能夠在消除重復征稅、促進產業分工方面充分發揮優勢,因此還需要在覆蓋廣度上取得突破,才能使企業更好地利用進項稅額抵扣減輕稅負,并且降低涉稅事項處理的復雜程度。
2.降低一般納稅人的認定標準,采取措施鼓勵技術創新,支持小型企業發展。
3.加快稅制改革的財政扶持資金的審批撥付。特別是加快省級財政審批,各地才能盡快下發稅制改革的財政補貼,從而減少稅負的增加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4.簡化增值稅的稅率。實行稅制改革之后,對于一般納稅人適用的稅率從現行增值稅稅率的基礎上增加了兩檔,變成了17%、13%、11%、6%及零稅率五檔稅率。此外,小規模納稅人以及一些特定產品和企業還規定了3%、4%、5%等多種征收率。這樣不僅沒有了增值稅原有的便于統一管理的優點,而且也不利于征管。改革應該盡量保持現代服務行業稅率的統一性,尤其對于既包含服務內容又包含貨物銷售的企業,怎樣做好服務行業的劃分與增值額的確定,使得其體現不同企業之間的稅收公平,在此基礎上合理設計一個完善的增值稅制度是一個難題。由此可見,關于增值稅的稅率設計還有待研究和改進。
5.做好“營改增”的后續管理工作。在試點范圍中加強關于營改增相關政策的宣傳,可以通過新聞報紙、互聯網、短信、官方微博、稅務機關公告欄等渠道進行政策的宣傳與解讀,使納稅人能及時、充分地了解到“營改增”相關政策的內容。加強政策管理,特別是減免稅政策的管理,確保國家“營改增”結構性減稅政策能夠執行到位,并且優化優惠政策,完善增值稅鏈條和管理。●
【參考文獻】
[1] 蔡昌,李夢娟.“營改增”契機與操作指南[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3.
[2] 史玉光.營業稅改增值稅 政策解讀與納稅指南[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3] 趙麗娜.對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幾點思考[J].中外企業家,2013(10).
[4] 趙靜.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財務處理與納稅操作指南[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