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華
【摘 要】 “營改增”將在通信業推廣。文章在比較“營改增”前后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納稅特點的基礎上,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考察“營改增”對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稅負水平的影響,并分析“營改增”對該行業的業務模式以及行業業態的影響。最后,對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針對“營改增”的應對策略提出建議。
【關鍵詞】 營改增; 電信; 增值業務; 供應商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9-0094-03
自2012年1月起在上海試點“營改增”以來,“營改增”在我國推廣迅速。2013年12月,國務院宣布從2014年1月1日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試點。2014年4月3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通知,自2014年6月1日起,“營改增”在電信業開始試點。
電信業包括基礎電信業和增值電信服務業,我國從1993年開始開放增值電信業務市場,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業務分類目錄》的定義,電信增值業務分為第一類增值業務和第二類增值業務兩種,第一類包括在線數據與交易處理、國內多方通信服務業務、國內因特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因特網數據中心業務;第二類包括存儲轉發類業務、呼叫中心業務、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以及信息服務業務。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Telecom Value Added Service Provider,以下簡稱SP)提供的主要是各類應用服務,其商業模式為:租用電信運營商的通信資源并向其支付租賃費,同時向終端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周到更多樣的電信增值服務,符合不同消費群的個性化要求。因此,電信運營商須就其租賃業務向SP提供增值稅發票,形成SP的進項稅;而SP也需要向其客戶提供增值稅發票,形成自己的銷項稅。
一、“營改增”前后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的納稅特點
目前,我國的SP主要就其電信增值服務繳納營業稅,按“郵電通信業”稅目征收,稅率為3%。在“營改增”的前期方案中,“郵電通信業”的增值稅稅率有11%和6%兩種可能。無論是計稅原理還是實務操作,增值稅和營業稅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具體如表1所示。
二、A股上市SP的基本情況
目前,在A股上市的SP主要有八家:北緯通信(股票代碼:002148)、科大訊飛(股票代碼:002230)、拓維信息(股票代碼:002261)、二六三(股票代碼:002467)、網宿科技(股票代碼:300017)、恒信移動(股票代碼:300081)、朗瑪信息(股票代碼:300288)和鵬博士(股票代碼:600804)。
表2中的營業稅稅負水平代表的是當期發生營業稅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由表2可以看出,八家A股上市的SP在2012年共計產生1.46億元的營業稅納稅義務,當期實際繳納1.44億元。就營業稅稅負水平而言,八家SP之間很不均衡,最高的是網宿科技和朗瑪信息,分別為3.13%和3.07,最低的為恒信移動和科大訊飛,分別只有0.66%和0.97%。
三、“營改增”對A股上市SP稅負水平的影響
根據電信增值業務的行業特性以及上市公司年報披露信息,八家SP的主營業務成本都以租用電信運營商的寬帶等通信資源為主,屬于郵電通信業,可以在“營改增”后從電信運營商處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為簡化測算,暫不考慮八家SP在收入業務上的行業劃分差異,而假設都歸屬于郵電通信業,因而其收入和成本均適用相同的增值稅稅率。由于郵電通信業的預計增值稅稅率主要有6%和11%兩種可能性,因此按稅率的不同,以八家SP的2012年年報數據為基礎,分別測算“營改增”對SP的影響,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和表4中的應繳增值稅和營業稅數據均根據表2中各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計算而得,而營業利潤率的變化情況則是假設SP未將增值稅轉嫁下游客戶的情況下,因“營改增”帶來的應稅差額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對比表3和表4容易看出,通信業增值稅稅率的確定對A股上市SP的稅負水平有一定影響:在6%的稅率下,稅負水平整體略有降低,行業的營業利潤率增加約0.86%;而在11%的稅率下,除恒信移動因業務增值率不高而使實際稅負不增反降外,其它各家SP的實際稅負水平均有一定增加,但行業整體的營業利潤率只下降約0.75%,應在行業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但就個別而言,在11%的稅率下,科大訊飛、拓維信息、二六三和朗瑪信息由于業務增值率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稅負增加,營業利潤率也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四、“營改增”對SP業務模式及行業業態的影響
根據在產業鏈中所處位置的不同,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有兩種主要的業務模式:與營運商的合作經營模式和獨立經營模式,如圖1所示。在合作經營模式下,SP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收費,而是由電信運營商對客戶進行計費、核算并收取服務費用后,電信運營商再將收取的服務費給予SP業務分成,同時SP向電信運營商繳納網絡通信資源租賃費。而在獨立經營模式下,SP直接向客戶收取服務費、獲得收入,并向電信運營商繳納網絡資源租賃費。目前,SP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經營是最為廣泛的SP經營模式,在營業稅制度下,這種模式通過收益分成、利益共享,更有利于實現SP與電信運營商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贏。但在“營改增”后,情況有可能發生變化。
在合作經營模式下,SP需要從電信運營商處取得收入并開具發票,可以形成電信運營商的進項稅。電信運營商在“營改增”后是一般納稅人,其成本結構以人工成本和設備折舊為主,面臨進項稅不足的情況。從其自身利益考慮,其必然要求與其合作的SP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從而能向其提供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而對不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SP,運營商將會通過壓低分成比例、減少支持力度甚至淘汰的方式,逐步壓縮小規模納稅人SP的合作空間,這部分SP將不得不逐步轉向獨立經營模式。因此,“營改增”后,合作經營的SP將面臨進一步的分化,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從SP的角度考慮,在獨立經營模式下,其可以直接面對沒有發票要求的終端客戶,即使SP達到了一般納稅人的標準,其也可能傾向于通過設立子公司等方式獲得小規模納稅人資格,享受3%的低稅率,如果通信業增值稅稅率定為較高的11%,SP的這種傾向將尤為明顯。此外,獨立經營模式更有利于SP采取多種形式的服務定價方式,更有利于SP的稅收管理。因此,“營改增”后,如果不能獲得電信運營商支持,SP自身也可能會更傾向于獨立經營模式,從而通過不同的收費模式、不同的稅務籌劃手段,合法降低其自身的增值稅納稅規模。
總體而言,“營改增”可能深刻地改變SP的行業業態:少數SP在電信運營商的支持下合作經營,大幅提升行業集中度,甚至形成行業寡頭;而更多的SP則可能轉向獨立經營,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服務及更為靈活的服務定價方式,形成更長的長尾。
五、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營改增”將不會對SP行業的稅負水平產生大的影響:即使采用11%的較高增值稅稅率,行業的整體營業利潤率也只下降約0.75%;而若采用6%的稅率,則會對行業產生一定的節稅效應,行業營業利潤率略為上升。雖然這意味著行業整體景氣度將不會過多地受“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但就具體企業而言,“營改增”政策可能帶來強烈的馬太效應,因而給不占市場優勢的SP企業帶來更大的生存壓力。SP企業必須未雨綢繆,以應對營改增的沖擊,但不同市場地位的SP企業的可能策略也有所不同,綜合上文論述,本文建議如下:
第一,擁有市場優勢的SP企業預期能獲得電信運營商的支持,因此仍需保留合作經營模式,但須加強對增值稅稅務的管理——尤其是進項稅發票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獲得可抵扣進項稅額,有效降低稅負,如在設備、IT采購等業務中,要盡量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供應商;在水電費的發票管理方面,與水力電力部門或物業、出租方等協商,通過水電表獨立等各種可能方式,獲取水電費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第二,不能獲得電信運營商支持的SP企業,在“營改增”后應盡早將現有的合作經營模式改為獨立經營模式,并積極通過納稅籌劃的方法申請小規模納稅人資格,合法降低自身稅負水平。同時提升研發水平,采用更加靈活的服務與價格策略,為終端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服務,為自己在市場中贏得差異化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1] 吳軍,田甜,等. 基于投資合作的電信增值業務服務鏈研究[J].管理評論,2012(11):59-66
[2] 唐善永.“營改增”稅率選擇對納稅人及消費者的稅負影響[J].會計之友,2014(2):109-112
[3] 胡國強,何雨恬.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影響[J].會計之友,2013(18):69-72.
【摘 要】 “營改增”將在通信業推廣。文章在比較“營改增”前后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納稅特點的基礎上,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考察“營改增”對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稅負水平的影響,并分析“營改增”對該行業的業務模式以及行業業態的影響。最后,對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針對“營改增”的應對策略提出建議。
【關鍵詞】 營改增; 電信; 增值業務; 供應商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9-0094-03
自2012年1月起在上海試點“營改增”以來,“營改增”在我國推廣迅速。2013年12月,國務院宣布從2014年1月1日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試點。2014年4月3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通知,自2014年6月1日起,“營改增”在電信業開始試點。
電信業包括基礎電信業和增值電信服務業,我國從1993年開始開放增值電信業務市場,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業務分類目錄》的定義,電信增值業務分為第一類增值業務和第二類增值業務兩種,第一類包括在線數據與交易處理、國內多方通信服務業務、國內因特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因特網數據中心業務;第二類包括存儲轉發類業務、呼叫中心業務、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以及信息服務業務。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Telecom Value Added Service Provider,以下簡稱SP)提供的主要是各類應用服務,其商業模式為:租用電信運營商的通信資源并向其支付租賃費,同時向終端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周到更多樣的電信增值服務,符合不同消費群的個性化要求。因此,電信運營商須就其租賃業務向SP提供增值稅發票,形成SP的進項稅;而SP也需要向其客戶提供增值稅發票,形成自己的銷項稅。
一、“營改增”前后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的納稅特點
目前,我國的SP主要就其電信增值服務繳納營業稅,按“郵電通信業”稅目征收,稅率為3%。在“營改增”的前期方案中,“郵電通信業”的增值稅稅率有11%和6%兩種可能。無論是計稅原理還是實務操作,增值稅和營業稅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具體如表1所示。
二、A股上市SP的基本情況
目前,在A股上市的SP主要有八家:北緯通信(股票代碼:002148)、科大訊飛(股票代碼:002230)、拓維信息(股票代碼:002261)、二六三(股票代碼:002467)、網宿科技(股票代碼:300017)、恒信移動(股票代碼:300081)、朗瑪信息(股票代碼:300288)和鵬博士(股票代碼:600804)。
表2中的營業稅稅負水平代表的是當期發生營業稅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由表2可以看出,八家A股上市的SP在2012年共計產生1.46億元的營業稅納稅義務,當期實際繳納1.44億元。就營業稅稅負水平而言,八家SP之間很不均衡,最高的是網宿科技和朗瑪信息,分別為3.13%和3.07,最低的為恒信移動和科大訊飛,分別只有0.66%和0.97%。
三、“營改增”對A股上市SP稅負水平的影響
根據電信增值業務的行業特性以及上市公司年報披露信息,八家SP的主營業務成本都以租用電信運營商的寬帶等通信資源為主,屬于郵電通信業,可以在“營改增”后從電信運營商處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為簡化測算,暫不考慮八家SP在收入業務上的行業劃分差異,而假設都歸屬于郵電通信業,因而其收入和成本均適用相同的增值稅稅率。由于郵電通信業的預計增值稅稅率主要有6%和11%兩種可能性,因此按稅率的不同,以八家SP的2012年年報數據為基礎,分別測算“營改增”對SP的影響,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和表4中的應繳增值稅和營業稅數據均根據表2中各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計算而得,而營業利潤率的變化情況則是假設SP未將增值稅轉嫁下游客戶的情況下,因“營改增”帶來的應稅差額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對比表3和表4容易看出,通信業增值稅稅率的確定對A股上市SP的稅負水平有一定影響:在6%的稅率下,稅負水平整體略有降低,行業的營業利潤率增加約0.86%;而在11%的稅率下,除恒信移動因業務增值率不高而使實際稅負不增反降外,其它各家SP的實際稅負水平均有一定增加,但行業整體的營業利潤率只下降約0.75%,應在行業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但就個別而言,在11%的稅率下,科大訊飛、拓維信息、二六三和朗瑪信息由于業務增值率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稅負增加,營業利潤率也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四、“營改增”對SP業務模式及行業業態的影響
根據在產業鏈中所處位置的不同,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有兩種主要的業務模式:與營運商的合作經營模式和獨立經營模式,如圖1所示。在合作經營模式下,SP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收費,而是由電信運營商對客戶進行計費、核算并收取服務費用后,電信運營商再將收取的服務費給予SP業務分成,同時SP向電信運營商繳納網絡通信資源租賃費。而在獨立經營模式下,SP直接向客戶收取服務費、獲得收入,并向電信運營商繳納網絡資源租賃費。目前,SP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經營是最為廣泛的SP經營模式,在營業稅制度下,這種模式通過收益分成、利益共享,更有利于實現SP與電信運營商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贏。但在“營改增”后,情況有可能發生變化。
在合作經營模式下,SP需要從電信運營商處取得收入并開具發票,可以形成電信運營商的進項稅。電信運營商在“營改增”后是一般納稅人,其成本結構以人工成本和設備折舊為主,面臨進項稅不足的情況。從其自身利益考慮,其必然要求與其合作的SP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從而能向其提供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而對不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SP,運營商將會通過壓低分成比例、減少支持力度甚至淘汰的方式,逐步壓縮小規模納稅人SP的合作空間,這部分SP將不得不逐步轉向獨立經營模式。因此,“營改增”后,合作經營的SP將面臨進一步的分化,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從SP的角度考慮,在獨立經營模式下,其可以直接面對沒有發票要求的終端客戶,即使SP達到了一般納稅人的標準,其也可能傾向于通過設立子公司等方式獲得小規模納稅人資格,享受3%的低稅率,如果通信業增值稅稅率定為較高的11%,SP的這種傾向將尤為明顯。此外,獨立經營模式更有利于SP采取多種形式的服務定價方式,更有利于SP的稅收管理。因此,“營改增”后,如果不能獲得電信運營商支持,SP自身也可能會更傾向于獨立經營模式,從而通過不同的收費模式、不同的稅務籌劃手段,合法降低其自身的增值稅納稅規模。
總體而言,“營改增”可能深刻地改變SP的行業業態:少數SP在電信運營商的支持下合作經營,大幅提升行業集中度,甚至形成行業寡頭;而更多的SP則可能轉向獨立經營,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服務及更為靈活的服務定價方式,形成更長的長尾。
五、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營改增”將不會對SP行業的稅負水平產生大的影響:即使采用11%的較高增值稅稅率,行業的整體營業利潤率也只下降約0.75%;而若采用6%的稅率,則會對行業產生一定的節稅效應,行業營業利潤率略為上升。雖然這意味著行業整體景氣度將不會過多地受“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但就具體企業而言,“營改增”政策可能帶來強烈的馬太效應,因而給不占市場優勢的SP企業帶來更大的生存壓力。SP企業必須未雨綢繆,以應對營改增的沖擊,但不同市場地位的SP企業的可能策略也有所不同,綜合上文論述,本文建議如下:
第一,擁有市場優勢的SP企業預期能獲得電信運營商的支持,因此仍需保留合作經營模式,但須加強對增值稅稅務的管理——尤其是進項稅發票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獲得可抵扣進項稅額,有效降低稅負,如在設備、IT采購等業務中,要盡量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供應商;在水電費的發票管理方面,與水力電力部門或物業、出租方等協商,通過水電表獨立等各種可能方式,獲取水電費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第二,不能獲得電信運營商支持的SP企業,在“營改增”后應盡早將現有的合作經營模式改為獨立經營模式,并積極通過納稅籌劃的方法申請小規模納稅人資格,合法降低自身稅負水平。同時提升研發水平,采用更加靈活的服務與價格策略,為終端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服務,為自己在市場中贏得差異化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1] 吳軍,田甜,等. 基于投資合作的電信增值業務服務鏈研究[J].管理評論,2012(11):59-66
[2] 唐善永.“營改增”稅率選擇對納稅人及消費者的稅負影響[J].會計之友,2014(2):109-112
[3] 胡國強,何雨恬.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影響[J].會計之友,2013(18):69-72.
【摘 要】 “營改增”將在通信業推廣。文章在比較“營改增”前后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納稅特點的基礎上,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考察“營改增”對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稅負水平的影響,并分析“營改增”對該行業的業務模式以及行業業態的影響。最后,對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針對“營改增”的應對策略提出建議。
【關鍵詞】 營改增; 電信; 增值業務; 供應商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9-0094-03
自2012年1月起在上海試點“營改增”以來,“營改增”在我國推廣迅速。2013年12月,國務院宣布從2014年1月1日起,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試點。2014年4月3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通知,自2014年6月1日起,“營改增”在電信業開始試點。
電信業包括基礎電信業和增值電信服務業,我國從1993年開始開放增值電信業務市場,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業務分類目錄》的定義,電信增值業務分為第一類增值業務和第二類增值業務兩種,第一類包括在線數據與交易處理、國內多方通信服務業務、國內因特網虛擬專用網業務、因特網數據中心業務;第二類包括存儲轉發類業務、呼叫中心業務、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以及信息服務業務。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Telecom Value Added Service Provider,以下簡稱SP)提供的主要是各類應用服務,其商業模式為:租用電信運營商的通信資源并向其支付租賃費,同時向終端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周到更多樣的電信增值服務,符合不同消費群的個性化要求。因此,電信運營商須就其租賃業務向SP提供增值稅發票,形成SP的進項稅;而SP也需要向其客戶提供增值稅發票,形成自己的銷項稅。
一、“營改增”前后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的納稅特點
目前,我國的SP主要就其電信增值服務繳納營業稅,按“郵電通信業”稅目征收,稅率為3%。在“營改增”的前期方案中,“郵電通信業”的增值稅稅率有11%和6%兩種可能。無論是計稅原理還是實務操作,增值稅和營業稅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具體如表1所示。
二、A股上市SP的基本情況
目前,在A股上市的SP主要有八家:北緯通信(股票代碼:002148)、科大訊飛(股票代碼:002230)、拓維信息(股票代碼:002261)、二六三(股票代碼:002467)、網宿科技(股票代碼:300017)、恒信移動(股票代碼:300081)、朗瑪信息(股票代碼:300288)和鵬博士(股票代碼:600804)。
表2中的營業稅稅負水平代表的是當期發生營業稅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由表2可以看出,八家A股上市的SP在2012年共計產生1.46億元的營業稅納稅義務,當期實際繳納1.44億元。就營業稅稅負水平而言,八家SP之間很不均衡,最高的是網宿科技和朗瑪信息,分別為3.13%和3.07,最低的為恒信移動和科大訊飛,分別只有0.66%和0.97%。
三、“營改增”對A股上市SP稅負水平的影響
根據電信增值業務的行業特性以及上市公司年報披露信息,八家SP的主營業務成本都以租用電信運營商的寬帶等通信資源為主,屬于郵電通信業,可以在“營改增”后從電信運營商處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為簡化測算,暫不考慮八家SP在收入業務上的行業劃分差異,而假設都歸屬于郵電通信業,因而其收入和成本均適用相同的增值稅稅率。由于郵電通信業的預計增值稅稅率主要有6%和11%兩種可能性,因此按稅率的不同,以八家SP的2012年年報數據為基礎,分別測算“營改增”對SP的影響,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和表4中的應繳增值稅和營業稅數據均根據表2中各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計算而得,而營業利潤率的變化情況則是假設SP未將增值稅轉嫁下游客戶的情況下,因“營改增”帶來的應稅差額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對比表3和表4容易看出,通信業增值稅稅率的確定對A股上市SP的稅負水平有一定影響:在6%的稅率下,稅負水平整體略有降低,行業的營業利潤率增加約0.86%;而在11%的稅率下,除恒信移動因業務增值率不高而使實際稅負不增反降外,其它各家SP的實際稅負水平均有一定增加,但行業整體的營業利潤率只下降約0.75%,應在行業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但就個別而言,在11%的稅率下,科大訊飛、拓維信息、二六三和朗瑪信息由于業務增值率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稅負增加,營業利潤率也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四、“營改增”對SP業務模式及行業業態的影響
根據在產業鏈中所處位置的不同,電信增值業務供應商有兩種主要的業務模式:與營運商的合作經營模式和獨立經營模式,如圖1所示。在合作經營模式下,SP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收費,而是由電信運營商對客戶進行計費、核算并收取服務費用后,電信運營商再將收取的服務費給予SP業務分成,同時SP向電信運營商繳納網絡通信資源租賃費。而在獨立經營模式下,SP直接向客戶收取服務費、獲得收入,并向電信運營商繳納網絡資源租賃費。目前,SP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經營是最為廣泛的SP經營模式,在營業稅制度下,這種模式通過收益分成、利益共享,更有利于實現SP與電信運營商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合作共贏。但在“營改增”后,情況有可能發生變化。
在合作經營模式下,SP需要從電信運營商處取得收入并開具發票,可以形成電信運營商的進項稅。電信運營商在“營改增”后是一般納稅人,其成本結構以人工成本和設備折舊為主,面臨進項稅不足的情況。從其自身利益考慮,其必然要求與其合作的SP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從而能向其提供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而對不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SP,運營商將會通過壓低分成比例、減少支持力度甚至淘汰的方式,逐步壓縮小規模納稅人SP的合作空間,這部分SP將不得不逐步轉向獨立經營模式。因此,“營改增”后,合作經營的SP將面臨進一步的分化,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從SP的角度考慮,在獨立經營模式下,其可以直接面對沒有發票要求的終端客戶,即使SP達到了一般納稅人的標準,其也可能傾向于通過設立子公司等方式獲得小規模納稅人資格,享受3%的低稅率,如果通信業增值稅稅率定為較高的11%,SP的這種傾向將尤為明顯。此外,獨立經營模式更有利于SP采取多種形式的服務定價方式,更有利于SP的稅收管理。因此,“營改增”后,如果不能獲得電信運營商支持,SP自身也可能會更傾向于獨立經營模式,從而通過不同的收費模式、不同的稅務籌劃手段,合法降低其自身的增值稅納稅規模。
總體而言,“營改增”可能深刻地改變SP的行業業態:少數SP在電信運營商的支持下合作經營,大幅提升行業集中度,甚至形成行業寡頭;而更多的SP則可能轉向獨立經營,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服務及更為靈活的服務定價方式,形成更長的長尾。
五、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營改增”將不會對SP行業的稅負水平產生大的影響:即使采用11%的較高增值稅稅率,行業的整體營業利潤率也只下降約0.75%;而若采用6%的稅率,則會對行業產生一定的節稅效應,行業營業利潤率略為上升。雖然這意味著行業整體景氣度將不會過多地受“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但就具體企業而言,“營改增”政策可能帶來強烈的馬太效應,因而給不占市場優勢的SP企業帶來更大的生存壓力。SP企業必須未雨綢繆,以應對營改增的沖擊,但不同市場地位的SP企業的可能策略也有所不同,綜合上文論述,本文建議如下:
第一,擁有市場優勢的SP企業預期能獲得電信運營商的支持,因此仍需保留合作經營模式,但須加強對增值稅稅務的管理——尤其是進項稅發票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獲得可抵扣進項稅額,有效降低稅負,如在設備、IT采購等業務中,要盡量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供應商;在水電費的發票管理方面,與水力電力部門或物業、出租方等協商,通過水電表獨立等各種可能方式,獲取水電費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第二,不能獲得電信運營商支持的SP企業,在“營改增”后應盡早將現有的合作經營模式改為獨立經營模式,并積極通過納稅籌劃的方法申請小規模納稅人資格,合法降低自身稅負水平。同時提升研發水平,采用更加靈活的服務與價格策略,為終端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應用服務,為自己在市場中贏得差異化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1] 吳軍,田甜,等. 基于投資合作的電信增值業務服務鏈研究[J].管理評論,2012(11):59-66
[2] 唐善永.“營改增”稅率選擇對納稅人及消費者的稅負影響[J].會計之友,2014(2):109-112
[3] 胡國強,何雨恬.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影響[J].會計之友,2013(1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