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富存
摘?要?在水產養殖中,池塘地質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前,中國水產養殖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部分養殖業主過分追求高產量,而對養殖環境特別是池塘底部環境造成了重大的污染,不但破壞了池塘的生態環境,而且池塘地質的惡化會滋生多種細菌和病毒,為今后的水產養殖埋下了隱患。主要闡述分析當前我國水產養殖池塘底質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和途徑。
關鍵詞?水產養殖;池塘低質;改進途徑
中圖分類號:S964?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3-138-3
水對于水產動物來說,是其生存、生長的根本,是它們的生命線。水質受到多種條件的影響,水中生物、水質本身以及水周邊環境都能對水質產生影響,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池塘地質[1]。在水產養殖中,池塘地質對水體資源起著重要的作用。關乎水產養殖的成敗。因此,必須要加強對池塘地質的關注,一旦發現存在問題以及解決。
1?水產養殖池塘底質存在的問題
由于養殖水體深層水通常含氧量較低,大量的殘餌、有機肥料、死亡的生物殘骸以及生物的排泄物等無法及時分解礦化而不斷沉積,與泥砂混合,形成底質淤泥[2]。據測定對于高密度的集約化養殖水體每年沉積淤泥厚度可達l0~12 cm。淤泥的含水量隨淤泥層深度的增加而減少。淤泥表層含水量可達5%~80%,10 cm以下為35%~50%。除了水分之外,有機物含量最多,通常魚產量越高,有機物含量也越多[3]。淤泥的許多特性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水質進而影響魚類的生長繁殖。
淤泥過多,容易惡性循環化水質。淤泥的潛在耗氧量很大,但淤泥表面常常形成一層極薄的氧化層,氧化層主要為三價鐵的化合物,呈土黃(灰)色。表層以下淤泥呈烏黑色(主要為FeS)并伴有惡臭,是還原層。下層淤泥一旦被攪動,水一淤泥混合層具有很高的耗氧能力,使下層水缺氧,表現出極高的氧債。所以淤泥過多,在夏秋季節,容易造成魚類缺氧浮頭,甚至泛池。有機物在缺氧條件下將進行厭氧分解,產生大量的還原性物質(如有機酸、氨、硫化氫等)危害魚類的生存。在厭氣狀況下,病菌容易繁殖,魚體抵抗力弱,極易得魚病,甚至危及魚類生存。
淤泥過多,容易發生魚病在缺氧條件下,有機物產生的大量有機酸類等物質不僅使pH下降,而且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與此同時,魚類生活在不良環境條件下,其抵抗疾病的能力減弱,新陳代謝下降,就容易發生病害:目前發現不少細菌都是條件致病菌如氣單胞菌屬(Aeromonas)L也就是說,這種細菌在水中很多,在水域環境條件好的情況下,有機體帶菌不發病;當環境條件惡化,正適合這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而且此時魚體抵抗力下降,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改善水質,特別是防止淤泥過多,是實行健康養殖的重要措施。
2?水產養殖池塘底質改進途徑
2.1?排干池水,清理挖除過多污泥
用于水產養殖的池塘最好每年進行一次干塘處理,將池塘內部的水排凈,而后將池塘底部多余的淤泥清除,用于整理地埂或者塘岸。通常情況下,用于水產養殖的池塘淤泥層保持在20 cm左右最佳。當前,在不排水時也可進行去除淤泥的工作,以此減少對養殖水產動物的危害,保障水質不出現惡化現象。淤泥在清除過程中難免會泛起,這有利于淤泥之中肥分的分解,對于塘水肥度的增加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如果池塘底部的淤泥過多,則會引起池塘水質的惡化,破壞池塘的生態環境,最后導致池塘內的水生動物出現各種不良癥狀乃至死亡,如果池塘底部淤泥比較少的話,極易引起水體中的有機質稀缺,進而破壞池塘的生態平衡,最終給水產養殖業帶來不利的影響。
2.2?石灰石的使用
要根據池塘底部的淤泥情況決所需要的定生石灰重量,通常情況下,每畝水面使用80 kg左右的生石灰,在使用時,首先要先將石灰石溶于水中,而后均勻的潑灑到池塘中去。使用石灰石的作用主要有三點:生石灰可以加速池塘底質酸性偏高中的水體有機質的分解,增加細菌的活力和繁殖水平,改善池塘內水質的肥力;在池塘水體中使用生石灰有助于增加水體的硬度和堿性,保持水體PH值的穩定,避免出現巨大的波動,同時對于提升池塘內水體的光合作用效果明顯;生石灰可以加速水體內腐殖質的聚沉,進而從整體提升水體的透明度。
此外,在改進池塘底質時,生物手段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減少池塘內有機質的減少,進而降低和控制水產養殖中的水體動物的發病率。同時也可以加快水體內營養物質的循環,消除多種容易引發池塘水質污染的物質隱患。總之,在池塘底質的改進中,生石灰的應用有著積極的效果,目前,生石灰已經在全國水產養殖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水產養殖中,池塘底質需要定期修復與改進,以便能夠保證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2.3?池塘內養魚與作物種植輪環
假如,養殖池塘干涸時間較長時,可以將養魚、水草種植以及農作物很好的結合起來,實行輪環。這樣不但能夠使池塘底部的淤泥徹底干透,借助于植物的根系讓土壤與空氣充分接觸,更好的讓池塘淤泥中的有機物發生礦化分解,改良和改善池塘的塘底,另外,輪作對于池塘經濟價值的最大化來講,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措施。
2.4?光合細菌的使用
光合細菌是一種凈化池塘水質的重要營養菌,其不但能夠促進池塘底部的有機質加速循環、消除水體中的有害物質提升水體的水質,而且有利于水體中溶氧量的提升、豐富水體中的營養物質,進而促進水體內浮游生物的快速生長。光合細菌的使用也可以減少池塘換水的頻率。有機營養細菌細菌能夠將動物的排泄物與各種有機質分解城有機酸與氨基酸,有機酸與氨基酸能夠促進光合細菌的快速繁殖,在凈化水質的同時成為池塘食物鏈中的一環,促使池塘食物鏈更加完善。對于養殖的水產動物來說,池塘水質的改善有利于水產動物的快速、健康發展,同時也減少了各種魚病的發作幾率。
2.5?生物制劑的使用
運用生物制劑改善底質 養殖池塘到了中后期,由于餌料投喂量大,池塘殘餌較多,排泄物不斷增多,水質污染加重,水色變濃。此時,可不定期地用0.2~0.3 g/m3枯草芽孢桿菌、EM菌等微生物制劑全池潑灑,能及時地分解塘底有機物,起到改良底質、凈化水質的目的。
2.6?池塘底部的曝曬和冰凍
在水產養殖的休養期,可排干池塘內的水,將池塘底部的淤泥曝曬于太陽光下,或者在冬季,冰凍塘底的淤泥。這兩種方法對于改善池塘地質有著十分有效的作用,不但能夠將池塘底部病菌、寄生蟲以及害蟲殺死,而且可以通過冰凍、日曬以及風吹的方式對池塘的底部進行疏散,進而促進有機質的分解和溶氧情況的改善。
2.7?減少池塘淤泥沉積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施肥、投餌都能對池塘淤泥沉積的速度產生直接的影響,想要減少池塘淤泥的沉積就是堅持科學合理的施肥和投餌方法。為提高池塘內飼料的利用效率,要改善池塘內的溶氧含量,對池塘進行增氧,加速水中的水體交換速度,以便能夠減少水體中浮游植物的生長密度和提高水體的新陳代謝水平。除此之外,淤泥的減少有利于水體透明度的提高,促使水體內植物的光合作用速度加快,進而促進有機質的分解,提高池塘內的生態環境。
3?結語
池塘底質對水產養殖的影響毋庸置疑,為了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池塘底質問題要加強重視,一旦發現池塘底質惡化等現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改進。減少和避免因為池塘底質問題給水產養殖帶來的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趙永峰. 池塘低質改良的意義和方法[J]. 科技與方法,2014(1).
[2]?陳里,趙朝君. 養殖池塘底質改良措施(下)[J]. 漁業致富指南,2012(6).
[3]?李金生.王洪臣. 清淤與養殖成本[J]. 黑龍江水產,2009(1).
(責任編輯:趙中正)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