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延景

自古中國武藝流傳有一句話:“武藝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遠古神話中后羿射日的傳說,表明了中華遠古先民們弓矢的起源之早。
中國射藝源遠流長,古代詩詞中既有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白馬篇》)的從容,也有“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萬人齊指處,一雁落寒空”(出自唐代張祜《觀徐州李司空獵》)的榮耀,更有“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出自南宋時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狀詞以寄》)的聲勢,當然也有“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出自唐代杜甫《兵車行》)的惶恐。中國佛教中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門天王在宋朝之前,其石刻雕塑大部分為手持弓矢的形象。
彰顯中國傳統仁義
“楚人遺弓”的典故以中國古代楚王丟失弓的事例說明了中國傳統仁義的大道真理。典故的梗概是:有一次楚王外出狩獵,回來之后卻發現自己心愛的寶弓遺失在郊外。情急之下,楚王打算動用軍隊去找他的寶弓。他手下的一位官員心想,堂堂楚國之君動用軍隊去找寶弓,這事傳出去會讓其他諸侯譏笑。于是就諫言:“楚人遺弓,楚人得之,無損于楚。”楚王心想也有道理,遂輟其事。孔子聞之曰:“去其楚可矣!”。
從此事可以看出,楚王表達的是一種私人觀念。我遺失了東西,無論是誰將其拾走,對我而言都是損失。而楚官表達的是一種國家觀念。楚人遺失,楚人得之,這都無損于楚國。孔子則更進一步表達了一種天下觀念。人遺之,人拾之,無損于天下。無論是楚人、齊人、晉人,還是秦人拾之沒有性質上的區別,只要這把弓能物盡其用就行。

流行長梢角弓
中國弓的形制演變是一個源遠流長、傳承有序的過程,此過程從漢朝開始至清朝結束,走過了一條逶迤的路。中國弓與中華民族一樣是一個兼容并包的結合體,其形制兼濟了整個亞洲弓的特色。

傳統弓構造及材質主要分為單體弓、加強弓及復合弓三大類。單體弓就是用單一材料制成的弓。加強弓也稱為合成弓、疊片弓,是用相同或相近的材料疊加制成的。復合弓則是采用不同的多種材料制成的弓。中華民族的先民們使用筋、木、角制作復合弓的歷史甚長,在商代之前就已經掌握了這一技術。
商代青銅器上的金文(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的鐘或鼎上的一種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字。因鑄刻于鐘鼎之上,又稱為鐘鼎文)象形已經是筋、木、角復合弓的形象,這些金文明顯地呈現出上下雙彎曲的弓形。但商代弓及之后的秦朝弓至今未有出土實物,故其形制不可考。
漢代的弓在文獻記載中有虎賁弓、雕弓、角端弓、路弓、疆(強)弓等,但因沒有相關的圖片記載,無法確定這些弓的形制。幸運的是,漢代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擁有西域的強盛王朝,在西部各地及中亞的沙漠地帶留下了大量遺跡。

甘肅嘉峪關出土有一件冥器弓,該弓是由純木材制成的角弓〔角弓全稱為三角形弓,是指上、下弓臂和弓弝(音bà,也作弓把)呈三角形的一類弓〕,弓的上、下部帶有“畫活”(畫活即裝飾之意),并有樺皮裝飾的痕跡,可以說是中國弓畫活的最早依存證據。新疆樓蘭、尼雅、營盤等地出土有多件實用型復合弓,這些弓均以獸筋、韌木、牛角、骨(骨作為弓梢兩端設計的用于掛弦的器件,稱為弓弭。漢朝長安武庫發掘中出土了大量這種骨質弓弭)為原料,并使用生物膠粘結而成。
根據這些出土文物的形制可以確定,漢朝的復合弓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卸下弓弦之后,弓的整體向前反曲,但反曲程度并不大;二是弓梢的長度甚長,因而被稱之為“長梢”,弓梢的長度與弓臂(也稱為弓淵)的長度基本相同;三是弓弝(弓的中心握持部位)的截面為正方形或“D”字形;四是弓臂的寬度較大,最寬者達到9cm,并且其前視時呈現鼓起的形狀。漢弓弓臂中間鼓起的形制在東漢之后即消失。
從目前遺留下來的東晉畫像來看,東晉弓的弓臂形狀更趨扁長,外形優美。199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豐縣尼雅墓地遺址出土有兩件漢晉時期弓,可以證明這種弓形在西域曾有流傳。新疆尼雅一號墓出土的弓全長135cm,尼雅8號墓出土的弓全長132cm。這兩張弓都以木為基本材料,并復合有角、動物筋絲、骨等材料制作而成,弓梢兩端的弓弭為骨質品。另外,此種弓的弓弝都比較長,搭箭時箭桿可以貼在弓弝上;弓弝兩側貼有兩塊骨片或者角片,以防止箭桿擦壞弓弝,此貼片也被后世的蒙古族人稱為“羽滑”。這兩張弓的弓臂并不寬,寬約3~4cm。兩件弓都纏繞幾種顏色的絹帶作為裝飾,但這可能是下葬時對弓的裝飾,在使用時并沒有這種配飾。

新疆火焰山南麓洋海古墓群出土有諸多斯基泰角弓(斯基泰人是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生活在中亞和南俄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其中一件弓全長117.4cm、寬2.6cm,上、下弓臂長度不對稱,上弓臂短下弓臂長,上、下弓臂的彎曲度大小也不一樣,三角形弓梢呈倒鉤狀,兩端的弓梢上設有凹槽,弦的兩端分別在凹槽內穿過。斯基泰弓是典型的小梢弓。小梢弓與長梢弓相比,前者的弓梢長度較弓臂長度小很多,故名小梢弓。小梢弓是受突厥弓的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一類弓,比漢唐時期的長梢弓有很多改進和發展,短小易攜帶,特別適于騎兵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