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常州 213002)
多年來,L12 柴油機因其可靠的動力發揮和良好的燃油經濟性能,獲得穩定而廣闊的市場配套需求,深為用戶歡迎。2012年4月中旬,東北某區域市場信息反饋:近期出廠的L12 柴油機中有少量的柴油機新機排氣口出現“竄機油”現象。對此,我們進行了專項檢查和試驗分析。
L12 柴油機的潤滑系統采用傳統的壓力和飛濺潤滑方式。針對市場反映的新機“竄機油”,我們著重就零、部件控制和質量方面入手進行分析。
L12 柴油機除了曲柄旋轉甩起機油潤滑零部件外,還設有兩條油路為零部件輸送機油。一路是機油泵通過集濾器從油底殼吸入機油,分流由主機油管進入機體齒輪室蓋側頂部,而后由一φ2.2mm 的油孔飛濺潤滑曲軸連桿軸承。另一路是機油泵經分流由細機油管進入氣缸蓋,再經兼具定位和油道的定位銷到達搖臂支座、搖臂軸、搖臂,機油從搖臂和搖臂軸的配合間隙滲出,潤滑氣門、氣門導管,同時多余的機油會在重力的作用積存于氣缸蓋罩和氣缸蓋所封閉空間的低位。一部分機油會從挺柱與挺柱孔的間隙回流進油底殼。
對從市場返回的L12 柴油機進行拆機檢查,發現L12柴油機的排氣門搖臂上油孔與圖樣設計不一致。原設計是一φ2 的細長油孔,如圖1 所示。但實物卻是一段粗連通一段細的階梯油孔,咨詢零件供應商獲知,供應商擅自改變加工,這樣做可以有效減少鉆頭的損壞率,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卻有損生產廠家和用戶的利益。因排氣門搖臂的供應狀態是與搖臂軸裝配成一體組成部件供貨,質檢的時候需更仔細認真。在兼顧供應商的成本因素,實際參與機油潤滑的油量情況,作出了取消排氣門油孔的措施。L12 柴油機采用新排氣門搖臂進行裝機后,上臺架,在熱車狀態,空載,60%的標定轉速運轉5min 后氣缸蓋排氣口無濕潤現象,L12 柴油機新機“竄機油現象”得到了有效的解決。

圖1 原設計的上油孔圖
如果L12 柴油機不是新機的狀態出現竄機油,可以考慮以下4 個方面:
(1)柴油機油規格牌號是否合理。柴油機油,即L12柴油機潤滑油,被譽為柴油機的“血液”,能對柴油機起到潤滑、清潔、冷卻、密封、減磨等作用。柴油機油品級最重要的一項性能指標是黏度等級。在保證必須的良好潤滑條件下,用黏度最小的柴油機油。L12 柴油機在工作過程中,大部分柴油機油處于70~90℃或更高的溫度下,少量柴油機油工作在100~200℃的氣缸套內表面及100~300℃的活塞表面上,更有少部分柴油機油竄到更高溫的燃燒室內。竄入燃燒室內的柴油機油會燃燒,發生氧化等變化,這會促使柴油機油老化變質。隨著柴油機的強化使零部件熱負荷及機械負荷不斷增加,柴油機油的黏度因高溫變稀,從而不能保證潤滑必須的油膜厚度。由此會使磨擦副的配合間隙加大,導致竄機油現象的發生。柴油機油應采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符合標準的柴油機油。
(2)進、排氣門與氣門導管之間的配合間隙是否合理。進、排氣門與氣門導管之間的配合間隙太大,貯存在氣缸蓋罩里的機油就會順著間隙進入燃燒室,燒機油,這造成燃燒室及進、排氣門和氣門導管積炭,導致異常磨損,也加劇了多余機油被吸入燃燒室,出現竄機油。氣門桿與氣門導管之間的配合間隙如果太小,其受熱膨脹,致使氣門桿與氣門導管間隙產生過盈,過盈的配合勢必造成磨擦副潤滑不良,產生干摩擦,后果嚴重的會導致氣門桿和氣門導管燒死而引起柴油機發生重大機械故障。因此配合間隙超大時,應即時更換新的氣門和氣門導管。
(3)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套的配合間隙是否合理。L12柴油機活塞與其氣缸套之間間隙,由于活塞側表面形狀及橢圓的要求,活塞間隙及圓周方向需不同的數值,其中最重要的是活塞頂部間隙和垂直于銷孔方向的裙部間隙。減小活塞頂部間隙,有助于熱能的傳遞,能進一步降低活塞頭部的熱負荷。減小垂直于銷孔方向的裙部間隙,可以減弱活塞換向時的傾側擺動與敲擊缸套的現象,可大為減輕氣缸套穴蝕,若此間隙過小,極易引起活塞損傷和拉缸。活塞磨損量過大,活塞與氣缸套之間的間隙加大,機油就會從曲軸箱上竄至氣缸內,出現竄機油。
L12 柴油機第一道活塞氣環采用的是桶面鍍鉻環,第二、三氣道采用錐面外切扭曲環。裝錐面外切扭曲環時應注意,向上記號必須朝向活塞頂,扭曲缺口朝向連桿,此環務必不能裝反,且各活塞環開口要錯位,形成“迷宮”,否則容易上竄機油。錐面環的斜角提高了表面接觸壓力,易于磨合,活塞上行易于在氣缸壁上形成油膜,下行利油效果良好。外切扭曲環在工作時產生正扭曲,有刮刀般的切口,刮油能力強,有效地阻止了機油在氣缸壁的堆積。L12 柴油機油環采用的是異向倒角螺旋撐簧油環。裝配時油環銷口應插入螺旋撐簧孔內12mm 以上。螺旋撐簧裝入油環體時必須使撐簧的接口置于環體開口的對面。在開槽油環背后加置螺栓撐簧,不僅可以提高環的徑向壓力,而且油環具有適應氣缸套變形的能力,保證油環與氣缸壁均勻而穩定的貼合,能減小磨損及降低機油消耗量。活塞環長期使用后,磨損過大,彈力下降,機油就會從活塞環與氣缸套之間的間隙,或在活塞環軸向運動產生的泵油作用下,上竄至燃燒室,引起燃燒不良、活塞積炭、活塞環積膠,從而導致機油消耗量增加。L12 柴油機經過長期使用過后,磨損或變形量過大,應即時更換新的活塞、活塞環和氣缸套,也可對活塞、活塞環進行除炭,也可對氣缸套進行鏜缸來進行調整。
(4)柴油機內機油量是否合理。機體油面過高柴油機高速運轉,曲軸曲柄激起的機油飛濺至氣缸套內壁上機油就會過多,增加了活塞環的刮油負擔,未能及時刮去的機油會竄入活塞頂部的燃燒室,引起竄機油。機體油面過低時,潤滑不到位,就會影響零部件的性能,導致早期磨損加劇。從而柴油機的經濟性下降。L12 柴油機油量是否合適可以通過機油尺部件上的刻線來判斷。機油尺部件插入柴油機機體內的部位上有兩刻線,分別表示最高油面和最低油面。只有當干凈的機油尺部件插入柴油機機體內,顯示的油跡位于兩刻線之間,才是合理的油面。
綜上所述,L12 柴油機竄機油的問題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柴油機的實際使用中,應根據L12 柴油機說明書來進行操縱和維護,結合具體情況,利用各種鋪助手段,采取相應的措施,徹底解決問題,讓廣大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1]柴油機設計手冊編輯委員會.柴油機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機械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