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力源
(湖北文理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
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是系統功能語法中一對十分重要的概念。自從1939年Mathesius在其著作《功能句子觀》(FunctionalSentencePerspective)中提出這對概念以來,二者便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迄今,國外學者如JanFirbas,Halliday,Hocket,Quirk等以及我國學者如徐盛桓,黃衍,張今和張克定,胡壯麟,黃國文,朱永生,陳虎等人都曾對主述位及其推進模式進行過探討。
(1)概念及分類。根據角度的不同,學者們對該對概念所下的定義也有所不同。例如,布拉格學派學者Mathesius從句子的不同組成成分對句子的不同作用的角度出發,把句子分為了主位、述位和連位(Transition),認為,主位是“話語的出發點”,“是所談論的對象”,“是已知信息,至少是在特定情景中十分明顯的信息”。述位是“話語的核心”,“是說話人對主位要講的話,或是與主位有關的話。系統功能語法的代表人物Halliday從二者在句中的所處的位置出發指出,“theThemeis thestarting-pointforthemessage;itisthegroundfromwhichthe clauseistakingoff”。同樣為布拉格學派的學者JanFirbas則更側重信息的交際功能,認為“在句中,負載交際力(communicativeforce)最小的成分是主位。”“負載交際力最大的是述位”。
從分類來講,主述位結構可以分為有標記(marked)主述位結構和無標記(unmarked)主述位結構,無標記的主述位結構指的是無特殊原因,人們在說話時所一般采用的正常話語習慣。而有標記的主述位結構則指當說話者有特殊的意圖或者為了強調時所采取的特殊結構。Halliday認為,在陳述句中,當主語充當主位時,這個主位是無標記的,其它的句子成分如補語、狀語等充當主位時則是有標記的。例如:
a)She alwaysgoestoschoolat7:00.
(主位)(述位)
b)Yesterday,Iwenttotheparkwithhim.
(主位) (述位)
其中,第一句是無標記的主述位結構,第二句是狀語前置,是有標記的主述位結構。
(2)推進模式。簡單來說,主述位推進(theme-rhymeprogression)就是新舊信息交替的模式。我們知道,一個新信息被說出后,馬上就成了舊信息,而這個舊信息作為起點,即主位,又可以引起另外的新信息,即述位。如此反復,就能圍繞一個話題形成句子,段落,篇章。在這個過程中,主述位,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會發生一系列復雜的關系,推動篇章信息流動,這個往返反復的過程就被稱為是主述位推進。針對主述位推進模式,捷克語言學家丹尼斯(F.Danes)曾將其劃分成了5種類型:簡單線性主位式;連貫主位式;派生主位式;分裂述位式;跳躍主位式。我國學者胡壯麟則將其區分了三種類型:①T1—T2型(第一句的主位同時作為第二句的主位);②)R1—T2型(第一句的述位成為第二句的主位);③T1+R1—T2型(第一句的主、述位結合成為第二句的主位)。而黃國文則總結了六種:平行型,延續型,集中型,交叉型,并列型,派生型.。對此,筆者綜合各家得出如下6種模式:①主位同一式;②述位同一式;③述位派生式(后面各句的主位由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得出);④主位派生式(后面各句的主位由第一句主位派生而來);⑤跳躍接應模式(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⑥集中模式(前一句的主位述位結合成下一句主位)。
從從過程的角度來說,英漢翻譯其實是一個譯者解構英語原文(sourcetext),建構漢語譯文(targettext),并對譯文進行檢驗和校對的活動。英漢語作為兩種不同的語言,在主述位結構及其推進模式方面有著眾多異同。譯者作為翻譯的主體,其對于英漢語中主述位及其推進模式的關注將有助于提高其翻譯的效率和效果,從而更好地完成翻譯活動。
(1)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和展開方式,加快解構速度。主述位及其推進模式“可以使閱讀者對于要解讀的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和認識,”“從而更快、更準確地進行解讀”。我們知道,譯者在翻譯前,需要對英語原文進行整體了解,才可以指導自己的翻譯活動。但是由于部分語篇篇幅較大或結構難辨,閱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主述位及其推進模式作為語篇信息結構的反映,對語篇宏觀結構的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譯者快速把握語篇的大意和展開方式。
例1: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conditioning social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generation [T1]were the growth of cities and the increase in speed of technological changes [R].The cities [ T2 ]were the centers of industry and business, of government,of entertainment,of education,of literature and arts. [R2]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ovies,the radio, newspaper, national advertising,and so forth,[T3]provincialism gave way to standardization.[R3]
本例是典型的述位派生式,其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述位派生式
從例子可以看出,原文相對較長,但是如果對其進行主述位結構劃分,可以把原文縮減到T1——R1——T2——T3幾個小部分,相對減少閱讀量,節省閱讀時間,而且可以快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大體結構關系:R1為總說,T2和T3是其分述。
(2)從整體把握英語原文的文體風格。“篇章的主位結構安排并非隨意的,而是為一定的目的服務,為一定的體裁服務的”。譯者作為英語原文的讀者,如果能對英語原文進行主述及其推進模式分析,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描述角度,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原文的文體風格。
例2: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1) the Negro is still not free. (R1)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1) the life of Negro is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R2)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1) the Negro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R3)(“I Have a Dream”, Martin Luther King)
本例為典型的主位同一式,其結構圖式如圖2所示。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構成平行結構,能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給人以情感上的震撼。譯者在進行漢譯時應該注意譯出相應的風格。

圖2 主位同一式
(3)抓住作者的意圖,了解作者言外之意。英語作為一種形合的語言,中間存在著很多的標記主位,這些標記結構或表達著特定的效果,或起著強調作用,往往傳遞了作者的隱含意義和潛意識的態度或傾向。如果譯者能對這些進行把握,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更準確地進行解碼活動。
如例2中,每個句子都是典型的有標記主位結構。這種標記主位結構強調了一百年時間之久,但黑人的地位仍然沒有改變,表達了作者對黑人強烈的同情和改變這種狀況的渴望。譯者應該在翻譯時注意傳達。
翻譯是一種交際行為,而準確地在譯語中傳達原篇章作者的交際意圖也是譯者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而這種意圖廣義上包括了語義意圖與語用意圖(邏輯、風格也都是一種意義)。以前的翻譯都是采用詞本位或句本位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往往會造成一種理解和傳達中的割裂,使得原作中連貫的語篇經過傳達后變得支離破碎,不利于翻譯中交際意圖的傳達和原文連貫性的表現。在翻譯中若譯者能夠在理解的過程中采取主述位推進模式分析的方法,并進而在譯文建構的過程中注意傳達這種推進模式,就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例3:We(T1)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field of that war(R1).We(T1)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R2). It(T2)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R3)that we should do this.(林肯,葛底斯堡演說)
譯文一:我們(T1)在這場戰爭中的一個偉大戰場上集會(R1)。烈士們(T2)為使這個國家能夠生存下去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R2),我們(T1)在此集會是為了把這個戰爭的一部分奉獻給他們作為最后安息之所(R3)。我們這樣做(T3)是完全應該而且非常恰當的(R4)。
譯文二:我們(T1)聚集在這場戰爭中的一個偉大的戰場上(R1)。我們(T1)在此集會,是為了把這戰場的一部分奉獻給那些為這個國家的生存而獻身的烈士,作為他們的最后安息之所(R2)。我們這樣做(T2)是理所當然、恰如其分的(R3)。(江治譯)
作為林肯的一篇演講稿中的片段,例3中英語原文前兩句中使用了主位同一的推進模式,最后一句中采用了述位派生式將前兩句中的述位合起來充當了該句的主位,整體上給人帶來了一種親切感、激情感和召喚感。原文連貫性強,層次分明。而譯文一打破了這種推進模式,不如原文氣勢澎湃,也不如原文連貫性好,比較混亂。譯文二則通過保留原文的推進模式,從而保留了原文的親切感、激情感和召喚感。
主述位及其推進模式也可以幫助譯者對譯文進行校對和評價。在翻譯完成之后,譯者可以從主述位及其推進模式的角度對原文與譯文、譯文與譯文、乃至譯文自身進行對比和檢查。從原文與譯文角度,可以查看原文中的推進模式是否在譯文中進行了傳達,在譯文與譯文角度,可以對比傳達程度的高低和成功與否,在譯文本身來看,可以檢查譯文自身是否連貫。例如:
對于例2,比較以下兩種譯文:
譯文一:然而,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沒有獲得自由,依然悲慘地蹣跚于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之下,依然生活在物質繁榮瀚海的貧困孤島上。
譯文二:然而,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沒有獲得自由。一百年后,黑人依然悲慘地蹣跚于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之下。一百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質繁榮瀚海的貧困孤島上。
明顯可以看出譯文二比較優美。從以上分析可知,例子屬于主位同一式。譯文二的優越之處在于句式及結構保留了原文的主位同一結構,因此語言優美且保留了與原文相同的藝術效果和震撼力。
主述位結構及其推進模式作為語篇信息的反應,在英漢翻譯中可以從解構英語原文、建構中文譯文,對譯文進行校對和評價三個方面為譯者提供指導,對于翻譯者主體性的發揮起著很大的作用。
[1]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4]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5]Danes F.“On Linguistic Analysis of Text Structure”[J]. in Folia Linguistics,1970.
[6]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7]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8]劉辰誕.教學篇章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