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華

什么是奢侈品?
奢侈品(Luxury)來源于拉丁語“Lux”,在英語中的原意為“光”。很顯然,奢侈品最初的概念是指那些閃閃發光的東西,比如鉆石、黃金,延伸為價值昂貴的物品。
2014年2月13日,世界奢侈品協會最新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春節七天長假中,國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費累計達69億美元,同比下降18.8%。國內奢侈品消費總額約3.5億美元,同比下降57.8%,跌至十年來歷史最低點。
每逢節假日便會重申的中紀委“八項規定”,從字面上看平平常常,似乎并沒有多少新意,但威力強大無比,震懾力如快刀利斧,勢若奔雷,是治黨治官的一劑猛藥,也頗得民心。
全球知名戰略咨詢公司貝恩公布的一份數據分析,2013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為2170億歐元,比2012年有所增長,2012年全球奢侈品銷售額為2120億歐元。貝恩公司說,由于反腐敗行動削弱了送禮之風和中國游客在海外購物的傾向,2013年中國奢侈品銷售的增長只有2.5%,數額為153億歐元。
奢侈品敗走中國:增速從30%降至2%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貝恩的最新數據,2013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增速僅為2%,比2012年的7%還大幅下降。而此前幾年,中國市場的增速每年超過30%。
讓我們來看看近幾年來中國的奢侈品市場有多么火爆:
世界奢侈品協會之前發布的一份報道顯示,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激增18%,2009年為100億美元。2010年,為118億美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份額的30%。到2015年將達到270億美元左右。屆時,中國市場規模將超過當前位居世界第一的日本。
而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世界奢侈品協會的報告預測失準,2010年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總份額為350億美元,2012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總金額便已高達500.8億美元,中國已提前取代日本,成為全球奢侈品第一大消費市場。
英國媒體援引數據說,到2020年,中國人購買的奢侈品將超過全球總銷售量的44%。連續幾年,中國都是全球奢侈品消費增速第一的國家。可2013年,中國的奢侈品市場盛極而衰了,增長率從30%跌至2%。
我們說,“奢侈品敗走中國”,絕非夸大之詞。世界奢侈品協會指出,因為禮品消費,中國奢侈品市場長期以來處于畸形發展狀態,反腐使得奢侈品市場降溫,“2013年以前,奢侈品在中國的銷量份額中,禮品市場占據了72%的份額,其中用于送禮的企業采購部分就占了50%。”也就是說,公款消費占到了奢侈品市場的一多半。這樣的事情在別的奢侈品消費大國幾乎不可能發生。
這表明大剎奢靡之風的反腐新政、中紀委的《八項規定》,要治國先治黨,不僅全黨擁護,并深得民心,中紀委的《八項規定》不僅言出必行,且收效明顯。不僅說得好,做得更好。
真乃民之福,國之幸!
什么是奢侈品
說到此處,也許我們得說一說什么是“奢侈品”。
全世界對“奢侈品”有個教科書式的定義:非生活必需品。而在消費教科書中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定義:不需要的東西,哪怕只花一分錢也是奢侈。
兩個定義一呼一應,就像“人”字的左撇右捺。
而中國的富人偏愛奢侈品。
在美國的一所大學,一位名冠全球的營銷專家在講學,大禮堂里有上千名來自20多個國家的學生在聽他講學。在演講中,這位營銷專家穿插了這樣一個營銷案例:他說,在美國的一家大型服裝超市,有一款已積壓了六個月的西裝,已從一樓挪到二樓,再從二樓挪到三樓,最后轉到了地下室,從新款時裝轉入大降價處理的滯銷商品,該款西裝的價格已從最初上市的600美元降到了16美元,仍無人問津。
超市經理大怒,將16美元的售價加了三個零,改成了16000美元,售貨員想,他一定瘋了。隨他去,反正無人問津。沒想到,才一天,數百套該款西裝被一搶而空。
學生們愕然。
老師問:“你們知道是哪個國家的人買走了該款西裝?”
20多個國家的學生齊聲回答:“中國人!”
老師感慨萬千地說:“記住,世界上最好騙的是中國顧客。中國有些人錢很多,人很傻。我最不能理解的是,他們盲目的價格崇拜,這種消費理念是怎么形成的。”
不要以為這是美國人在嘲笑中國人,這是真的。中國在國外的旅游團不是被叫做“中國掃貨團”嗎?只要“中國掃貨團”來到哪家商店門前,總經理便會笑面如花地恭立門前,迎財神般地迎接中國人。因為發大財的時候到了!
不要以為人家冤枉人,我們的商業教科書里不是有句口頭禪,叫“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一分價錢一分貨”嗎?
果真如此嗎?奢侈品真的是“物中極品”嗎?
奢侈品中國興衰史
奢侈品風暴首次在中國登陸的日期是2005年10月18日,登陸的地點在上海,那一次讓國人大開了一回眼界,國人第一次見識了什么叫“世界頂級奢侈品”。
這是一直在號稱“富人之都”摩納哥舉辦的,有著“世界奢侈品嘉年華”美譽的“國際頂級私人物品展”(Top Marques),第一次在誕生地以外的城市舉辦。此次展銷沒有打廣告,沒有做宣傳,不上電視,不見報端,“打槍的不要,悄悄地進村”,低調登陸上海灘。
以這樣異乎尋常的方式登陸,顯然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這件事本身就意義非凡。
全球最高級別的奢侈品移師中國,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奢侈品巡回展。全球最高級別的奢侈品,是從來不搞什么“巡回展”的。壓根兒就沒有“巡回展”一說。
全球最高級別的奢侈品,是被中國人稱作“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那種“坐店等客、愿者上鉤”的生意。它的服務對象從來就不是大眾百姓,連白領消費都不是,甚至連金領消費都不是。是那種超白金的白金領消費,百分之百的豪門消費。它的服務對象是僅占人口百萬分之一的億萬富豪。
也就是說,在中國的一座超大城市里,它的客戶也不過幾百個人。它的服務對象是那種只問東西好壞,不問價錢貴賤,揮金如土的豪客。所以,這個城市每一個可能會成為它的客戶的人,它都有很詳盡的名單。對于它來說,做到這一點并不難。
原來他們對市場的調查和判斷是這樣的:因為他們認為,頂級奢侈品的顧客群是中國的白金領。后來他們發現, 他們的顧客除了中國的白金領,還有中國的政府官員、國企老總、私企老板,而中國的政府官員、國企老總的購買力是中國的白金領的十倍到一百倍。
這樣的“坐店等客、愿者上鉤”的超白金消費到中國來了。讓它紆尊降貴主動上門,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那是它仔細分析調研客戶市場的結果。
它的登陸表明,全球最高級別的奢侈品把其發展的戰略目光瞄準了中國:這個傳統意義上的“貧窮”大國,這個有著13.4億人口的,2013年的人均收入不超過50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
那么,它為什么會作出這樣的戰略選擇?
我們感興趣的是,它是怎樣分析中國的客戶市場的?而中國對奢侈品的市場需求,又達到了什么程度,什么級別?讓人大感意外的是,“國際頂級私人物品展”的火爆程度令人嘆為觀止。僅三天,該展會就接待了逾7000人次的中國富豪,風卷殘云般地買走了參展的大批展品,而且還是越貴越好賣。三天的成交總金額超過了2億元人民幣。
從此,來中國試試水深水淺,水熱水涼的“國際頂級私人物品展”,便一屁股坐下,常駐中國了。可好景不長,2012年中國政府換屆,以《八項規定》為綱的大剎奢靡之風的反腐敗行動展開,讓我們來看看反腐行動是如何重創奢侈品市場的。
“舌尖上的腐敗”與奢侈品
關于這件事,讓我們還是來讀讀國外的報道,也許他們的報道更客觀些。2014年1月22日,德國《商報》報道說:中共反腐行動令高檔酒商生意受損,人頭馬君度公司的贏利將出現兩位數降幅。
報道稱,與英國對手帝亞吉歐酒業集團和法國的保樂力加集團一樣,人頭馬君度公司也受到中國政府為國家公務人員下達的新規影響。這主要沖擊到了人頭馬君度公司每瓶售價超過2500歐元(約合人民幣2.17萬元一瓶)的高檔白蘭地的銷售。
我們真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在飲用每瓶2萬多元的高檔白蘭地,而每瓶2萬多元的白蘭地真的那么好喝嗎?究竟喝的是錢還是酒?
這難道不是“舌尖上的腐敗”嗎?
2014年4月9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反腐運動奏效嗎?這個問題有些難以回答。但可以從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那就是看看許多有關中國奢侈品消費下降的報道。下面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世界自然基金會4月8日宣布,去年從香港銷售到內地的魚翅下降了近90%。盡管這可能是受到環保的壓力,但世界自然基金會駐香港高級項目主任特雷西曾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的反腐措施在魚翅銷量下降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國烹飪協會發布報告顯示,去年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增速創21年來的最低值,其中高端餐飲嚴重受挫。報道援引新華社的數據,稱去年有56家五星酒店主動要求降至四星酒店。詹姆斯·金奇今年早些時候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稱,這似乎是吸引中國官員的措施之一,因為反腐要求中國官員不在奢華的五星酒店舉行宴會。
據報道,普拉達(Prada)、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以及古馳(Gucci)等奢侈品牌在中國的銷量下降。一些生產名貴酒的公司,如保樂力加(Pernod Ricard)和Rémy Cointreau也遭遇麻煩。還有,路透社稱瑞士手表2013年在華的銷售量下降。
新華社表示,奔馳、寶馬、林肯、凱迪拉克、大眾輝騰、賓利、捷豹、保時捷、路虎以及奧迪Q7等品牌車上不準掛軍用牌照。據報道,一些生產豪車的公司在華汽車銷量下降。
報道稱,所有的這些真的是由于反腐行動嗎?也許吧,因為不管政府是否在調查你,減少惹人注目的奢侈品消費,總是不會錯的。
“價格崇拜”制造出的大騙子
為什么要說這件事?因為奢侈品的心理支柱是“價格崇拜”。說到“價格崇拜”制造出的大騙子,讓我們又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在中國養生神壇上迅速躥紅的江湖騙子張悟本。
我們該好好地想想,是誰將這樣一個從未進過醫學學堂,又不學無術的針織廠退休職工,一個徹頭徹尾的大騙子包裝成養生學大師的。
他的迅速躥紅源于一條震驚一時的大新聞:我們醫院的掛號費大多在2到5元,可他居然敢要到2000元,是普通醫院掛號費的1000倍!而且這條新聞被各種媒體爭相報道,他竟然是以此種方式震驚醫壇并一夜躥紅的。而且人們還真像中了邪似的,走火入魔般的越貴越要買。
他咨詢一次,收費2000元~5000元,他的“神書”售價35元一本,參加他的“康復營”一期收費3萬元。他把“價格崇拜”的騙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瞄準的是中國消費者中的富裕階層,購買力最強的那一群。他發現,原來騙他們很容易,只要把所有的價格加上幾個零便可以。釣魚需要撒一把食,可釣他們撒一把沙子就成了。請他看病得等兩年才能排上隊。
其實他的騙術一眼便能看穿。他出書宣稱“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這是張悟本的經典,張悟本的江湖,他把食療吹噓到了如此荒誕不經的程度。真讓人要問,如果吃出來的病能吃回去,那么還要醫院干什么?我們把醫院改成廚房不就成了嗎?天下的醫師都改當廚師,不就“天下無病”了嗎?
我們再想想,如果一位重癥的糖尿病患者聽了張悟本的話,停止或拒絕注射胰島素,會是什么后果?讓人不寒而栗。中國人就這么好愚弄。張悟本的被揭露是因為他身份的一處硬傷,衛生部出面斷然否認張悟本的“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身份,而使其騙子的面目大白于天下。
我們回頭再想一想,如果張悟本不給自己編造一個“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的身份,而花錢買個別的學術界的“首席高級營養專家”身份,他不還是尊神嗎?他會出事兒嗎?他不還是一部嘩嘩運轉的印鈔機嗎?這件事我們是該好好想想,我們自身存在的弱點。讓我們獲得些免疫力,不再上這些江湖騙子們的當。
怎樣評價“奢侈品敗走中國”
中國的消費品市場不能沒有奢侈品市場,它是中國消費品市場金字塔的塔尖,缺少了奢侈品的市場是個有缺陷的市場,可無論到什么時候,奢侈品市場都是一個小微市場。
而奢侈品市場決不應該是一個權錢交易的黑市,奢侈品更不應該成為權錢交易的黑金。
抽著天價煙作報告的周久耕局長和戴著奢侈品名表的楊達才局長,一先一后鋃鐺入獄,中國的奸商們不敢再以這種“不祥”之物示好,贈送權柄在握的政府官員,而中國的官員們對奢侈品也有了井繩之懼。
中國一飛沖天的奢侈品市場,在2013年,遭遇了反腐敗的阻擊戰而掉頭向下,風光不再。這表明大剎奢靡之風的反腐新政不僅言出必行,且收效明顯。
也許我們該崇尚的這張清單上的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奢侈品為:
1.信仰和理想。2.真誠和慈悲。3.質樸和童心。4.品德和責任。5.快樂和健康。6.魄力和信心。7.睡眠和假期。8.胸懷和心態。9.良知和道德。10.經歷和故事。
若能如此,民之福,國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