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晨光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財富。從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這門科學和藝術的掌握運用程度,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質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如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知識素質、能力素質等。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經濟、文化的迅猛發展對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修養,培養和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技能高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是新形勢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戰斗力、說服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以身作則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教育者,就必須自己先受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成為塑造人們靈魂的工程師,就必須率先凈化和塑造自己的靈魂。
首先,從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來看,正像人民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一樣,其施教者的主體地位和在受教者中的主導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為人師表。他們以各種方式承擔對廣大群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引導受教育者的身心朝著與社會要求相統一的方向發展,這就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起模范帶頭作用。思想教育是一種有組織的過程,除了組織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活動外,還要適時組織理論學習。若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理論根底淺或組織不得力,就不可能產生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次,從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職業特點來看,其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的復雜性是世間其他萬事萬物無法比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工作對象的主動性,這一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學會使自身的活動與受教育者的活動發生規律性的聯系,使自身的教育影響與受教育者所接觸的外部環境影響實行動態調節,使自身的作用與受教育者的反作用在雙向運動中和諧發展;二是工作手段的主體性,這一特點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善于把自己的觀察力、思辨力凝聚為說明政治理論的智能,不斷提高自身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認識,提高專業素質、道德規范和實踐能力,真正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
再次,從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專業化程度來看,過去有些人誤把思想政治工作當作“萬金油”,往往專業不對口不好安排的就搞政工,思想認識提不高,隊伍素質上不去,應當說是我們長期以來思想政治工作疲軟乏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實上,隨著現代化進程加快,知識經濟的到來,隨著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日趨復雜,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專業化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一是掌握的知識面要寬要廣,光讀幾本經典,背幾條定律,不容易解釋和回答現實問題,需要學習各類各科知識;二是使用的工具越來越現代化,特別是互聯網絡在思想信息的收集、分析、儲存、傳遞上,在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工作效果的測定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由此可見,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思想敏銳、作風正派,而且要知識淵博、充滿才情,才能事半功倍,得心應手。
思想政治工作者
需要提高綜合素質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承擔塑人“靈魂”的光榮任務,就必須按照本專業的要求,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第一,尊重科學的素質。思想政治工作包含著豐富的科學內容,有自己特有的工作規范。首先,對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要堅信不疑。離開甚至背離馬克思主義,就會迷失方向,特別是在西方文化全面滲透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不能在觀念上堅信馬克思主義,在行動中實踐馬克思主義,就會在新的挑戰中敗下陣來。其次,對知識體系的更新,要堅持不懈。思想政治工作者既需要哲學、政治、教育、心理、社會、倫理、美學、文學以及管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更需要具備方法性、工具性、應用性的現代科技知識,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更新,對知識體系的更新,更要采取科學的態度,不能固步自封,抱殘守缺。
第二,多謀善斷的素質。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就是解決思想矛盾的過程。解決矛盾需要謀略和決斷,遇到問題束手無策或優柔寡斷,就會延時誤事。一是要有創造性的思維。也就是說,在思維方式上要廣闊而不狹隘、深刻而不膚淺,獨立而不依附、敏捷而不遲鈍,靈活而不固執、有序而不混亂,以便在決策過程中主要不是根據經驗或現有原則,而是以發展和聯系的觀點去研究社會現象,發掘事物內在的本質,作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決策。二是要學會預測。要把人的正確思想轉換成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能力,把錯誤思想消除在萌芽狀態中,離開科學的預測是辦不到的。特別是隨著改革的深入、深層次的矛盾日漸突出。為了保穩定,有的地方層層簽訂責任狀,一旦出現群體性上訪,年終獎懲時就實行“一票否決”。其實,相當多的集群行為或偶發事件是可以預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遠見卓識,才能防患于未然。三是懂得信息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過程,實質是思想信息運動的過程。要使思想政治的決策,達到適時、適量、適度、適用的狀況,就必須具備信息管理的卓越才能。
第三,言行一致的素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最大權威,來自主體言行的楷模性。凡言與行皆能同向、同步、同質并為人師表者,說話辦事必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強烈的感召力、充分的說服力。有人說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靠嘴皮吃飯,其實不然,對人曉之以理,恰恰最鄙薄的是夸夸其談。首先,要說到做到。這是言行一致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堅持說什么就做什么,怎么說就怎么做,做不到就不要說。其次,要敢作敢為。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艱險面前不動搖,在復雜情況面前不猶豫,以實際行動去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并帶領群眾實現黨指定的工作目標。再次,要善始善終。這是說到做到由自覺性和果斷性向堅韌性發展的結果。思想政治工作要像綿綿春雨、潤物無聲;不可下“雷陣雨”,更不可半途而廢。
思想政治工作者
務必注重能力鍛煉
能力是知識的靈魂、是知識的載體。思想政治工作者至少要鍛煉以下四種能力。
學習能力。人的一生,除很少一部分基礎知識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外,絕大部分處于經常變化,補充、完善的過程中。這種知識更新,主要不是來自學校而是來自社會實踐。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要想得到提高,有賴于高層次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智能結構,“空頭政治家”站不住腳。
研究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者每時每刻都在與人的思想問題打交道。因此,要錘煉自己對問題的研究能力、培養和激發研究興趣,使自己始終處于思維敏捷的狀態,用思維的利刃插入事物深層構造,通過舉一反三,達到對其本質的覺察。培養獨特新穎的研究意向,要有超常的構思和新的理念,敢于超越個人狹隘的經驗范圍和時空限制,發現新的事實,設想到可能發生的后果。
適應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者身居變化多端的社會環境,面對著不同思想的工作對象,解決的是各式各樣的問題。要真正做到臨危不亂、見難不憂、遇險不驚、得勝不驕、受挫不餒,必須不斷提高鎮定自若、機智果斷和運籌帷幄的適應能力,特別是對于種種偶發事件要作出快速反應,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迅速靈敏地選擇出最佳處理方案。
表達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與人交往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把“如何才能引人入勝”作為經常性課題,反復練習表達技能。一是動作技能,舉手投足,講話演說,注意體態和姿勢。注意用眼神對話。二是語言技能,注意總結經驗、使語言的導向性、準確性與生動性相結合,不斷提高演說、解釋、辯論、說理、概括的語言藝術,為受教育者樂于接受。三是文字技能,通過文學、語法、修辭的學習和文章撰寫的磨練,使筆下的文字能成為傳播思想的得力工具。
總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僅要以身作則,具備深入全面的知識,而且要善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工作能力,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正確處理黨群關系、部門關系等,確保思想政治工作健康有序地開展。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