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吳玉坤
【摘要】 通過對移動,聯通,電信網絡運營商的室內分布系統優化工作的長期研究,分析了普遍存在的四個基本優化階段和工作內容,總結出了常規網優手段的特點與綱要性思路,系統性地列舉各種解決方案,為后期相關優化工作開展進行理論性探索。
【關鍵詞】 運營商 室分系統 優化 方法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4G牌照的發放,室內覆蓋越來越廣泛的分布于各個城市中,尤其發達省市,高檔樓宇遍及城區,室分站點的優化工作成為目前運營商室分優化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室分建設廠家眾多,技術能力參差不齊,需要一個標準化的文檔來提升后續維護以及優化的工作效率,滿足室分站點中的用戶需求.因此,我們將室分優工作持續性進行專業定義,工作內容框定,界面進行整合,工作范圍進行修正,通過理論匯總,持續性推動優化工作,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
室分優化工作是在室分站點建設完成后,對站點的KPI指標和用戶需求進行詳細分析,對于網絡中質量不達標和用戶感知低的區域進行一系列的優化工作,站在網絡整體的角度解決。通過詳細的室分優化工作,一切以用戶感知為中心,梳理完善站點各項基礎信息,提升目標覆蓋區域KPI指標,優化站點配置,改善用戶感知,打造精品室分網絡。
室分站點優化總體上可分為:基礎信息搜集、問題關聯分析、問題處理、優化總結四個大的階段,各階段的工作內容說明如下:(1)基礎信息搜集階段。該階段通過采集基礎信息、設備監控、性能、投訴、測試等信息為站點的總體質量評估分析依據。(2)問題關聯分析階段。該階段將采集的各項基礎信息進行關聯分析,確定站點問題區域和問題網元,從而確認處理主體,配置優化手段,工器具,優化專業隊伍。(3)問題處理階段。該階段在問題關聯分析后,配置優化隊伍,根據各項問題進行相應優化操作,解決站點問題,提升站點質量,改善用戶滿意度。(4)優化總結階段。該階段為問題處理和優化的經驗和成果總結,為后續的優化工作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優化方法論的提出,是在優化工作四階段基礎上凝練的總結性文檔,匯集當前網絡優化眾多問題與經驗,融合集成各廠家的專業思路方法與經驗,整合完成的總結性,歸類性技術文檔。其具體的十大類方法如下面所列舉式介紹。
一、覆蓋優化實施方法
(1)全樓弱覆蓋優化;(2)若干樓層弱覆蓋優化;(3)樓層局部弱覆蓋優化。
二、切換優化實施方法
根據DT,CQT,拉網等測試手段,話統、用戶投訴來確認切換問題,主要動作分解為:(1)基站級切換問題優化(基站所有小區的切換問題);(2)小區級切換問題優化(單個小區與所有鄰區切換問題);(3)鄰區級切換問題優化(與某個鄰區的切換問題)。
三、外泄優化實施方法
(1)整體外泄優化;(2)局部外泄優化。
四、干擾優化實施方法
上行干擾問題的基本思路是在干擾統計中上行干擾高時,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干擾問題的查找:(1)統計上行干擾異常,一般上行干擾大于預設的門限值就需要重點關注;(2)分析上行干擾變化規律,是否與話務量有明顯的對應關系;(3)如果上行干擾異常與話務量密切強相關,在話務量高時,現場測試上行頻譜,判斷屬于基站問題、天饋問題、有源設備問題中哪一類,進行更換;(4)上行干擾變化與話務量無關,24小時持續偏高或成一定規律特性,可以初步判斷為外部干擾源,現場進行頻譜測試,判斷干擾源類型,進一步查明干擾源;(5)找到干擾源后,尋求協作,消除干擾源,解決干擾問題。
五、容量優化實施方法
對于室分小區的話務量,需要將室分小區和室分小區周圍的宏小區一同做為一個簇考慮,這樣可以計算該區域的實際話務量。這個信息可以幫助完善室分設計,校準室分設計經驗模型。根據室分小區和周圍宏小區的分布情況,可以制定以下優化措施:(1)調整切換、分層策略,平衡話務量;(2)調整重選參數,平衡話務量;(3)調整小區半速率話務門限;(4)進行室分小區擴容;(5)進行室分小區分裂,增加容量;(6)進行小區數據業務和語音業務重分配,平衡話務量;(7)引入室分新頻段小區(比如1800M小區)。
六、頻率優化實施方法
在優化工作中,較大規模頻率調整一般在規劃環節發起;通過規模調整來解決而非局部的頻點調整來解決頻率干擾問題。另外由于宏站信號入侵在室分系統網絡中相對比較常見,導頻污染現象較突出。對于該類問題,導頻污染問題主要解決思路為“扶強除弱”,具體解決辦法如下:(1)室分站點采用較為純凈的專用頻點。(2)站點高層部分配置為單獨小區、與室外小區配置單向鄰區關系。(3)提高室內小區層級和切換參數配置,使用戶盡量駐留室內小區。(4)若為局部區域導頻污染,增加室分天線覆蓋該區域。(5)調整室內小區功率配置。(6)調整室外宏站。
七、上下行平衡優化方法
在室分小區優化中,上下行不平衡是比較常見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室分系統中采用直放站、干放等有源放大器件,這些器件的上下行放大器通常分別設置。在工程實施中,上下行增益設置又都不一致,從而導致從BTS系統上看,上下行鏈路損耗不一樣,從而導致上下行不平衡。因此在處理室分小區的上下行平衡問題時,需要對BTS系統中的上行電平分布、下行電平分布進行分析,只要保持上下行電平分布在室分設計標準以內,不影響通話質量。具體小區優化時可以在此范圍內適當進行調節。
八、掉話優化方法
掉話的主要原因有干擾,切換,上下行不平衡,缺少鄰區,網絡側參數不合理、覆蓋問題等。
主要方法如下:(1)干擾引起的掉話優化;(2)切換引起的掉話優化;(3)上下行不平衡優化;(4)鄰區問題造成的掉話優化;(5)網絡側參數不合理優化;(6)覆蓋問題優化。
九、接通率優化方法
未接通是影響網絡指標的一個重要性KPI,在路測中也常遇到未接通。未接通優化方法有下面幾點:(1)小區劃分不合理的優化;(2)弱覆蓋的優化;(3)小區擁塞的優化;(4)頻率干擾的優化;(5)硬件問題的優化;(6)天饋系統問題的優化;(7)參數設置不合理的優化;(8)傳輸故障的優化;(9)直放站或干放問題的優化。
接通率的指標提升思路主要是從數據建立階段進行措施優化,其中針對主要的指標瓶頸,一一通過產品規避、算法優化、擴容等方法化解,個別差小區亦可在保障KPI和業務的情況下,采取特殊的手段,達到目的。
十、數據業務優化方法
現場遇到室分站點數據業務下載慢的問題越來越多,下載速度慢常見的有如下幾點:(1)無線環境問題優化;(2)終端問題問題優化;(3)傳輸問題問題優化;(4)參數配置問題優化;(5)時隙干擾問題優化;(6)干放問題問題優化;(7)測試用PC機問題問題優化。
總之,這十大類優化方法,結合運營商室分優化流程,整合各廠家的經驗,通過大數據匯總后臺統計分析而來,特別是針對各優化階段的工作特點將優化工作進行分解,將室分優化的共性部分進行歸納性闡述,旨在為室分優化工作提供優化思路和方法論,為室分優化工作提供指導,為室分工作理論化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