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廷
【摘要】 面對TD-LTE的迅速發展和工程建設需求,如何穩定、高速、節約的實現接入層組網,是傳輸網絡新的挑戰。本文對現有中國移動接入網的進行分析、研究,最終提出面向TD-LTE建設的接入層組網新方法。
【關鍵詞】 TD-LTE PTN 接入層 組網 控制模型
一、前言
TD-LTE 無論在技術層面還是產業成熟度方面都加快成熟,我國和國際運營商市場的布局速度也同樣在加快。中國移動計劃2014年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在年底建成50萬基站的規模。在部分大中城市,4G基站的網絡覆蓋已經超過了2G的水平。隨著中國移動TD-LTE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在數量巨大的基站接入壓力下,如何應對今后LTE建設對傳輸網絡的需求?探討這一問題,對目前的4G建設有重大實用意義。
本文通過對TD-LTE承載網接入層的組網策略進行分析與討論,提出了新的組網思路和方法,有效解決了TD-LTE建設對現有傳輸網絡的沖擊,能夠成為大中城市4G傳輸組網的參考與借鑒。
二、TD-LTE基站傳輸建設原則
2.1 傳輸網絡現狀
目前各大中城市的傳輸網絡,基本已形成包括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三層清晰的網絡結構,能夠承載無線、有線、轉型等各種業務需求,本文將論述接入層的組網方法。
2.2 傳輸網絡存在的問題
面對LTE建設,傳輸網絡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1)匯聚點布署滯后,導致接入環形成雙匯困難,影響網絡安全策略,并且部分形成超大接入環。(2)組GE PTN接入環對光纜纖芯占用率很高,并且由于環路只能連續搭接到匯聚點,形成接入層跳點過多。(3)假環數量較多,影響業務安全性,并且難以改造。(4)PTN設備的業務接口不能滿足要求,需要進一步提升傳輸設備的接入能力。(5)部分微蜂窩和室外一體化站點電源無法保證安全供電,導致組環后影響整個環路的安全性。(6)基站接入光纜建設比較盲目,達不到理想效果并且造成資源浪費。
2.3 需求分析
根據中國移動4G一、二期的數據,TD-LTE建網初期單小區實測下行數據流量約80M,單站需求≈20M×3×1.3~1.4(開銷)≈80M。室內分布初期帶寬達到60M。現網各種基站類業務的帶寬需求為2G宏/微蜂窩,16M/4M;TD宏/微蜂,28M/5M;LTE宏/微蜂窩,80M/60M。
2.4 整體建設原則
先期制訂總體建設原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4G網絡建設的全面鋪開,對本地傳輸網帶來新的問題。若不制定切實可行,一步到位的建設原則,會導致大量資源的浪費,對后期優化帶來極大壓力,而且會嚴重影響LTE基站的正常接入。
(1)在匯聚層建設OTN網絡,LTE業務通過PTN接入環到匯聚節點PTN設備收斂后用GE顆粒經過OTN網絡到達核心機房落地。(2)TD-LTE基站傳輸接入層組網采取GE PTN設備承載,環容量為1個GE,雙匯上聯至匯聚點。建設中要充分考慮PTN網絡的整體部署策略,兼顧TD-SCDMA、GSM等的接入需求,充分利用已建PTN傳輸資源。(3)TD-LTE基站傳輸接入應采用光纜接入方式,可適當采用微纜,在光纜無法到達的情況下,可考慮采用分組化微波實現單鏈組網。(4)從安全可靠性出發,接入層系統盡量采用環網結構,在地理條件和光纜建設確有困難的情況下可少量采用鏈型結構。對不具備后備電源條件的基站,主要是微蜂窩站點,不宜入環或者混合組網。
三、TD-LTE接入層組網方法
3.1 GE PTN接入環組網基本策略
在3G網絡建設中,已經開始采用GE PTN接入環組網方式,對傳輸的需求是30M帶寬,FE接口。組網的基本策略是:(1)要求GE接入環必須雙節點上連,上連的兩個匯聚點應位于同一匯聚環。(2)GE接入主環內網元數,城區不超過4個,郊區不超過6個。(3)GE接入環不允許下掛二級子環/子鏈。(4)環路采用tunnel 1:1雙端保護。
但在4G建設中,需求已經提升為80M帶寬,GE接口,這樣不僅加大了組網的難度,而且對整體原則也有不小的影響。本文通過TD-LTE建設中的實踐與理論分析,在以上策略的基礎上,提出以下新的組網方法。
3.2 宏蜂窩與微蜂窩站點分別組網
從網絡現狀存在的問題可知,微蜂窩站點普遍存在供電不穩的問題,宏微混合組網對網絡造成較大的隱患。因此,在有可能的情況下,一個接入環盡量保持所有網元同為宏站或者同為微站,這樣能大大加強網絡的安全性。
如果微站機房無傳輸專用48V直流電,可采取加40AH整流器和電池組的方式,保證系統供電。
3.3 GE接入環網元數量及需求控制
本地傳輸網一般有GE接入主環內網元數城區不超過4個,郊區不超過6個的控制要求。但隨著LTE站點的大量建設,這一控制要求也需要進一步細化。主要原因是TD-LTE基站本來傳輸帶寬需求就高,再加上大量密集建設,導致一個機房出現3個以上4G基站需求的情況大大增加。使一臺PTN設備經常要滿足400M以上的業務需求,這樣接入環的容量已經無法再容納環內網元使用,需要新的控制方法。
目前大中城市基站推行的是2G、3G、4G三網共建,因此,每個機房的PTN設備,我們宏站最少預留16+28+80=124M的帶寬,微站最少預留4+5+60=69M的帶寬,也就是說給三網共建留下各一個需求的余地。在此基礎上,如果新增第二個或更多的無線需求,則視為活動帶寬需求,根據整個接入環的容量進行控制。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PTN設備接口所限,每個PTN節點的LTE需求不能超過4個。請見表1容量控制的模型:
由表1可看到,一個GE PTN接入環,保持三網需求的同時,還能接入多個其它需求而總帶寬不超過1G。
因此, GE接入環網元數量仍限定為不超過4個,但接入業務需求的多少要根據容量控制模型決定,防止由于接入多個4G BBU,導致接入環無法開啟業務,或者嚴重降低用戶數據使用感知度的情況。
3.4 接入環光纜纖芯使用方法
PTN 設備組網,需要占用大量纖芯組雙匯,并且由于TD-LTE基站的密集建設,對光纜的需求增長較快,因此我們建議大中城市配線層采用48芯光纜,同時纖芯規劃必須先行,才能滿足網絡的發展。
首先,在TD-LTE建設中我們大力推廣使用主干光交組網。隨著這些年全國都在建設光纜網,各大城市形成了以主干光交為基礎的一張光纜網,可以承載多種業務。基站組網通過這些主干光交進行連接,不僅可以提高接入的速度,也大大降底了維護的難度。避免了原來通過大量基站光纜跳接,耗費人力物力,造成故障點較多并難以發現的情況。其次,如果沒有條件利用主干光交組網,接入配線層光纜建設應避免長鏈情況。為配合設備組網規范,城區建設配線層光纜在一條鏈上不應該超過6個中繼段,郊區不應該超過8個中繼段。這樣可以規范光轉的情況,使PTN接入環的組網跳點得到有效控制。在實際建設中,我們要盡量避免這種光纜長鏈的產生。
3.5 一個機房多個BBU組網的方法
在建設中,有時會出現一個機房有多個(大于4個)BBU需求的情況,絕大多數發生在TD-LTE微蜂窩建設需求中,這樣就導致無法使用網元數量控制模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推薦兩種方式,一種是采取雙GE環的方式建設,用兩臺PTN設備使該點的接入能力翻倍。另一種是采用多業務端口PTN設備(一臺設備可以支持8-16個BBU),單獨組環解決問題。這個接入環不再允許接入其它PTN設備,直接雙上聯到匯聚點。
3.6 其它網絡優化方法
(1)繼續進行PTN接入層網絡優化調整,對原有超大環和層次不清的接入環進行改造,提高網絡安全性。對于節點數超標的環路,建議采取裂環拆環的方式,拆成2個或多個環路。對于超長鏈、通過新建部分光纜,將能成環的鏈路盡量成環。對于假環,重新規劃搭纖路由,使其形成正常的物理環路。(2)對接入主干光纜和組網經常使用的配線光纜,進行預升級工作,如果某段光纜纖芯用率大于60%,原則上需新放此段光纜的第二路由,以提供足夠纖芯。(3)盡量少用微波設備組網,如果要用,盡量將微波改造到網絡的末端或不重要的站點。(4)加大管道建設,尤其是溝通紅線內外的接入管道,豐富戰略資源,優化傳輸通路。(5)對光纜難以進入的建筑物,采取微管、ADSS光纜等多種靈活建設方式,進行前期光纖預覆蓋,以保證TD-LTE傳輸接入的成功率和響應速度。
四、總結
TD-LTE是中國移動高速通信系統的發展方向,TD-LTE網絡引進了全新的S1接口和X2接口,也對傳輸承載網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帶寬、低時延及靈活的業務轉發和調度能力的要求,PTN網絡擁有完善的業務承載、QoS和統計復用功能,能夠滿足TD-LTE網絡的高帶寬、低時延要求,是TD-LTE承載網絡的重要解決方案。本文通過對TD-LTE建設中PTN接入層組網的討論,提出新的組網策略,建設方法。介紹了目前傳輸網存在問題,分析了面向TD-LTE組網的一些新因素,并對這些因素提出了優化的措施和改進的方法。為大中城市的PTN傳輸網絡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經驗,為配合蓬勃發展的4G建設的傳輸網絡提供了有力的指導。
參 考 文 獻
[1] 李忻,胡勇. 《LTE城域光纜網的應用與分析》,2013
[2] 《中國移動TD-LTE擴大規模試驗網工程傳送網建設要求》,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