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中榮發生的慘禍,使粉塵爆炸危害受到關注。其實,粉塵爆炸是眾多工業領域的安全隱患。據德國媒體報道,即使在歐美發達地區,每年也會發生多起大小不同的粉塵爆炸事故。事實上在很多國家,例如日本、英國、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也曾在工業高速發展時期發生過多起粉塵爆炸事件。經過多年總結與實踐,其中一些國家有效地減少了類似悲劇的發生。


德國:建立網絡數據庫
在德國,為了幫助安全評估機構和企業高效排查隱患,2012年底首次建立了與安全生產相關的粉塵參數網絡數據庫,供全國機構和企業免費使用。
為了理清關于粉塵爆炸的龐雜數據,德國聯邦材料研究及審核機構在對制糖、金屬、煤炭、塑料等行業總共108種工業粉塵的八千多組數據進行實驗和評估基礎上,于2012年編纂了粉塵參數在線數據庫。通過它可查到各種粉塵在眾多特定情況下起燃所需的最低能量值、起燃溫度、起爆最低臨界值和爆炸產生壓力等參數。利用這個數據庫,安全評估機構和事故調查機構可以迅速分析粉塵燃燒和爆炸的關鍵過程。
德國企業安全法規規定各企業主負責本企業的安全生產保障,并對企業須自行實施的安全隱患評估和必要安全措施進行了詳細描述。經德國官方批準的評估機構負責幫助企業對安全生產保障措施進行專業技術評估。
據專家介紹,對各企業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可靠評估的一個關鍵是要綜合考慮各企業生產環境的具體情況。以粉塵為例,安全檢查時不僅要考慮粉塵的普遍特性,還要考察企業中特定粉塵的大小、附著有粉塵的物體表面特性和粉塵濕度等具體情況。因此,檢查人員須到企業實地采樣,綜合分析評估。
德國還強調企業在新廠房規劃和新生產設備安置等企劃階段,應事先聘請有資質的安全評估人員到現場進行全面安全評估,在不可避免產生粉塵的情況下還須對生產空間進行區間分割。此外,德國還鼓勵采用數字模擬等現代化技術,科學、高效和低成本地對粉塵隱患進行安全生產評估。日本:告別粉塵爆炸“重災國”

在日本,提起粉塵爆炸,最知名的當是1963年11月9日,在位于福岡縣大牟田市三井三池礦業所煤礦井下約500米處發生的煤塵爆炸,沖擊波和火焰導致礦井內多處崩塌,礦井內充滿一氧化碳,導致死者數量高達458人,輕重傷者達555人,成為日本戰后最大的煤礦事故。煤礦為了節約成本,裁減了安全人員,安全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正是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后,日本雖仍有類似事故發生,但后果未再如此嚴重,而這得益于日本的嚴格安全管理和對粉塵爆炸危險性的重視。
日本勞動安全衛生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呂健指出,這些事故的傷亡程度遠遠沒有此次昆山事故這么大。根據有關此次昆山工廠事故死傷數及工廠規模的新聞報道,推測昆山工廠的自動化程度不高,現場人數多,是此次死傷慘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鋁和鎂類金屬粉末屬于危險化學品,必須嚴格執行安全管理措施,保持環境清潔,減少粉塵非常重要。除了采用除塵設備外,必須定期清掃粉塵。比如日本有些工廠每隔兩小時就清掃一次,清潔的環境可以減少火災發生,或者即使輕微起火后也可以避免爆炸和火災大規模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