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青強
摘要: 主導工業產業是帶動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重慶市調整和優化本地區產業結構,應該合理選擇主導工業產業,并予以重點扶持。運用灰色定權聚類模型,結合重慶市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對重慶市的24個工業部門進行主導產業分析。選取五個工業主導產業評價指標,把24個工業部門劃分為三大類,分別構建對應的白化權函數并對各評價指標賦權重,然后根據重慶市歷年統計年鑒和2010年投入產出表數據計算得出主導產業分析的綜合評價結果。經過分析,有13個工業部門可以成為重慶市的工業主導產業。最后,總結了運用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進行主導產業分析時應注意的幾個方面問題。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6-0011-03
0 引言
當前,重慶市正處于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關鍵時期。而工業作為重慶市經濟發展最大的推動力,顯然將會是產業調整和優化的重點。對重慶市工業產業進行調整和優化,突出工業主導產業是關鍵。一般而言,工業主導產業具有產業帶動效應強、高增長、就業帶動能力強等特點。目前,國內對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的研究有很多,理論和方法也比較豐富。但是,這些評判方法往往就某一評價指標會給出具體的值來界定主導產業的選擇范圍。實際上,主導產業這個定性概念在數值界定上是很模糊的,用某一具體數值來進行評判顯然是不準確的。灰色定權聚類模型作為灰色系統理論的重要內容,則能有效解決上述難題。灰色聚類模型的核心在于白化權函數,其用具有不同偏愛程度的灰色區間來代替單個的具體數值[1],從而能有效避免范圍劃分的絕對性。
1 指標選取
在目前主導產業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結合重慶市的工業發展實際情況,選取以下五個指標作為重慶市工業主導產業的評價指標[2-3]。
1.1 產業關聯度指標 產業關聯度分為向前關聯和向后關聯,分別對應感應度系數μi和影響力系數γj。
其中,bij為投入產出分析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數矩陣中的元素。一般情況下,μi,γj均大于1的時候,說明該產業具有很強的產業帶動作用。根據最新的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延長表可以計算出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如表1所示。
1.2 需求收入彈性指標
其中,y表示國內生產總值,?墜y/y表示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率,xi表示i產業部門的產品需求量,?墜xi/xi表示產業部門產品需求量變化率。一般情況下,需求收入彈性越大,該產業部門的市場擴張能力越強。由于某一產業部門包括很多產品種類,因此本文選擇用重慶市某產業部門的工業總產值來代替該產業部門的需求量。根據2009年和2010年重慶市統計年鑒,計算出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需求收入彈性如表1所示。
1.3 增長率指標
其中,vi為投入產出表中第i產業部門的勞動者報酬, qi為投入產出表中第i產業部門的總產出,cij為列昂惕夫逆矩陣系數。2010年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綜合就業率如表1所示。
2 灰色定權聚類模型的建立
灰色系統理論是由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于上世紀80年代初首先提出,經過30多年發展,已在眾多領域取得了成功應用。其中,灰色聚類評估是灰色系統理論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又分為變權聚類和定權聚類。由于用來選擇重慶市工業主導產業的5個評價指標其量綱不同并且數值上差異明顯,因此本文選取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進行聚類分析。
灰色定權聚類模型的建立主要在于兩點:一是白化權函數的確定;二是各指標權重的確定。
2.1 白化權函數的確定 根據產業劃分的一般原則,把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劃分為主導產業、輔助產業和一般產業三大類。通過調查確定出每個評價指標關于主導產業、輔助產業和一般產業各自對應的白化權函數,如表2所示。
其中,①f11(·)表示指標1——感應度系數對應于主導產業的白化權函數,f12(·)表示指標1——感應度系數對應于輔助產業的白化權函數,其他白化權函數依此類推。
②典型的白化權函數記為:
中測度白化權函數,上測度白化權函數。根據各自函數圖象可以分別計算出各種白化權函數的函數表達式。
2.2 各指標權重的取定 根據重慶市主導產業選擇的相關研究,并參考其他省份在確定主導工業產業時所采用的權重系數,本例中五個評價指標的權重依次為0.14,0.14,0.24,0.24,0.24。
3 聚類結果及分析
運用灰色系統理論建模軟件計算出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綜合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表3中綜合評價結果,可以作為重慶市主導工業產業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金屬礦采選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化學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和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廢品廢料這13個產業。2012年,重慶市市政府發布了《重慶市電子信息產業三年振興規劃》,提出了“6+1”支柱產業的概念。其中,“6+1”支柱產業分別為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化工、材料、能源六大支柱產業和消費品產業[6]。對比可以看到,本文通過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選擇出來的13個工業主導產業基本涵蓋了這7個“6+1”支柱產業。
另外,由于數據發布的時間限制,本文采用的是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表和2009~2010年的重慶市統計數據。因此,造成評選出來的工業主導產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如果采用最新的統計數據,選出來的工業主導產業實用性更強。同時,提高各白化權函數的上限值能有效控制評選出的工業主導產業個數,從而達到“優中選優”的目的。
4 結束語
在運用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進行主導產業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數據的時效問題。產業關聯度指標是選擇區域主導產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其包含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計算依賴政府部門發布的投入產出表數據。全國和各省市一般編制末尾為“2”和“7”年份的投入產出表,個別省市會編制末尾為“0”和“5”年份的該地區投入產出延長表。另外,最新的2012年投入產出表至少要到2014年才會發布。本例中選用的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延長表便是重慶地區最新的數據表。因此,在各省市投入產出表發布后應立即展開本地區的主導產業分析,與國家發布的五年規劃在時間上保持契合;②指標選取和相應權重確定問題。各地區應該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和發展原則,因地制宜的選取指標并確定權重;③白化權函數的確定。白化權函數要在充分調查和對比本地區產業發展狀況,并借鑒其他地區主導產業選擇實踐的基礎上才能準確確定;④主導產業的動態性。主導產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動態更替的狀態。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重新確定本地區的主導產業。
參考文獻:
[1]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謝乃明.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6).
[2]劉思峰,李炳軍,楊嶺,朱永達.區域主導產業評價指標與數學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1998(6).
[3]魏敏,李國平.區域主導產業選擇方法及其應用研究——一個關于陜西省主導產業選擇的案例[J].科學學研究,2004(01):48-53.
[4]重慶市統計局.重慶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5]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6]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電子信息產業三年振興規劃(渝府發〔2012〕84號)[EB/OL].http://www.cqsoft.org/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870.endprint
摘要: 主導工業產業是帶動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重慶市調整和優化本地區產業結構,應該合理選擇主導工業產業,并予以重點扶持。運用灰色定權聚類模型,結合重慶市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對重慶市的24個工業部門進行主導產業分析。選取五個工業主導產業評價指標,把24個工業部門劃分為三大類,分別構建對應的白化權函數并對各評價指標賦權重,然后根據重慶市歷年統計年鑒和2010年投入產出表數據計算得出主導產業分析的綜合評價結果。經過分析,有13個工業部門可以成為重慶市的工業主導產業。最后,總結了運用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進行主導產業分析時應注意的幾個方面問題。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6-0011-03
0 引言
當前,重慶市正處于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關鍵時期。而工業作為重慶市經濟發展最大的推動力,顯然將會是產業調整和優化的重點。對重慶市工業產業進行調整和優化,突出工業主導產業是關鍵。一般而言,工業主導產業具有產業帶動效應強、高增長、就業帶動能力強等特點。目前,國內對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的研究有很多,理論和方法也比較豐富。但是,這些評判方法往往就某一評價指標會給出具體的值來界定主導產業的選擇范圍。實際上,主導產業這個定性概念在數值界定上是很模糊的,用某一具體數值來進行評判顯然是不準確的。灰色定權聚類模型作為灰色系統理論的重要內容,則能有效解決上述難題。灰色聚類模型的核心在于白化權函數,其用具有不同偏愛程度的灰色區間來代替單個的具體數值[1],從而能有效避免范圍劃分的絕對性。
1 指標選取
在目前主導產業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結合重慶市的工業發展實際情況,選取以下五個指標作為重慶市工業主導產業的評價指標[2-3]。
1.1 產業關聯度指標 產業關聯度分為向前關聯和向后關聯,分別對應感應度系數μi和影響力系數γj。
其中,bij為投入產出分析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數矩陣中的元素。一般情況下,μi,γj均大于1的時候,說明該產業具有很強的產業帶動作用。根據最新的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延長表可以計算出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如表1所示。
1.2 需求收入彈性指標
其中,y表示國內生產總值,?墜y/y表示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率,xi表示i產業部門的產品需求量,?墜xi/xi表示產業部門產品需求量變化率。一般情況下,需求收入彈性越大,該產業部門的市場擴張能力越強。由于某一產業部門包括很多產品種類,因此本文選擇用重慶市某產業部門的工業總產值來代替該產業部門的需求量。根據2009年和2010年重慶市統計年鑒,計算出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需求收入彈性如表1所示。
1.3 增長率指標
其中,vi為投入產出表中第i產業部門的勞動者報酬, qi為投入產出表中第i產業部門的總產出,cij為列昂惕夫逆矩陣系數。2010年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綜合就業率如表1所示。
2 灰色定權聚類模型的建立
灰色系統理論是由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于上世紀80年代初首先提出,經過30多年發展,已在眾多領域取得了成功應用。其中,灰色聚類評估是灰色系統理論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又分為變權聚類和定權聚類。由于用來選擇重慶市工業主導產業的5個評價指標其量綱不同并且數值上差異明顯,因此本文選取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進行聚類分析。
灰色定權聚類模型的建立主要在于兩點:一是白化權函數的確定;二是各指標權重的確定。
2.1 白化權函數的確定 根據產業劃分的一般原則,把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劃分為主導產業、輔助產業和一般產業三大類。通過調查確定出每個評價指標關于主導產業、輔助產業和一般產業各自對應的白化權函數,如表2所示。
其中,①f11(·)表示指標1——感應度系數對應于主導產業的白化權函數,f12(·)表示指標1——感應度系數對應于輔助產業的白化權函數,其他白化權函數依此類推。
②典型的白化權函數記為:
中測度白化權函數,上測度白化權函數。根據各自函數圖象可以分別計算出各種白化權函數的函數表達式。
2.2 各指標權重的取定 根據重慶市主導產業選擇的相關研究,并參考其他省份在確定主導工業產業時所采用的權重系數,本例中五個評價指標的權重依次為0.14,0.14,0.24,0.24,0.24。
3 聚類結果及分析
運用灰色系統理論建模軟件計算出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綜合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表3中綜合評價結果,可以作為重慶市主導工業產業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金屬礦采選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化學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和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廢品廢料這13個產業。2012年,重慶市市政府發布了《重慶市電子信息產業三年振興規劃》,提出了“6+1”支柱產業的概念。其中,“6+1”支柱產業分別為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化工、材料、能源六大支柱產業和消費品產業[6]。對比可以看到,本文通過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選擇出來的13個工業主導產業基本涵蓋了這7個“6+1”支柱產業。
另外,由于數據發布的時間限制,本文采用的是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表和2009~2010年的重慶市統計數據。因此,造成評選出來的工業主導產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如果采用最新的統計數據,選出來的工業主導產業實用性更強。同時,提高各白化權函數的上限值能有效控制評選出的工業主導產業個數,從而達到“優中選優”的目的。
4 結束語
在運用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進行主導產業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數據的時效問題。產業關聯度指標是選擇區域主導產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其包含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計算依賴政府部門發布的投入產出表數據。全國和各省市一般編制末尾為“2”和“7”年份的投入產出表,個別省市會編制末尾為“0”和“5”年份的該地區投入產出延長表。另外,最新的2012年投入產出表至少要到2014年才會發布。本例中選用的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延長表便是重慶地區最新的數據表。因此,在各省市投入產出表發布后應立即展開本地區的主導產業分析,與國家發布的五年規劃在時間上保持契合;②指標選取和相應權重確定問題。各地區應該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和發展原則,因地制宜的選取指標并確定權重;③白化權函數的確定。白化權函數要在充分調查和對比本地區產業發展狀況,并借鑒其他地區主導產業選擇實踐的基礎上才能準確確定;④主導產業的動態性。主導產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動態更替的狀態。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重新確定本地區的主導產業。
參考文獻:
[1]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謝乃明.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6).
[2]劉思峰,李炳軍,楊嶺,朱永達.區域主導產業評價指標與數學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1998(6).
[3]魏敏,李國平.區域主導產業選擇方法及其應用研究——一個關于陜西省主導產業選擇的案例[J].科學學研究,2004(01):48-53.
[4]重慶市統計局.重慶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5]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6]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電子信息產業三年振興規劃(渝府發〔2012〕84號)[EB/OL].http://www.cqsoft.org/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870.endprint
摘要: 主導工業產業是帶動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因此,重慶市調整和優化本地區產業結構,應該合理選擇主導工業產業,并予以重點扶持。運用灰色定權聚類模型,結合重慶市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對重慶市的24個工業部門進行主導產業分析。選取五個工業主導產業評價指標,把24個工業部門劃分為三大類,分別構建對應的白化權函數并對各評價指標賦權重,然后根據重慶市歷年統計年鑒和2010年投入產出表數據計算得出主導產業分析的綜合評價結果。經過分析,有13個工業部門可以成為重慶市的工業主導產業。最后,總結了運用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進行主導產業分析時應注意的幾個方面問題。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6-0011-03
0 引言
當前,重慶市正處于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的關鍵時期。而工業作為重慶市經濟發展最大的推動力,顯然將會是產業調整和優化的重點。對重慶市工業產業進行調整和優化,突出工業主導產業是關鍵。一般而言,工業主導產業具有產業帶動效應強、高增長、就業帶動能力強等特點。目前,國內對區域主導產業選擇的研究有很多,理論和方法也比較豐富。但是,這些評判方法往往就某一評價指標會給出具體的值來界定主導產業的選擇范圍。實際上,主導產業這個定性概念在數值界定上是很模糊的,用某一具體數值來進行評判顯然是不準確的。灰色定權聚類模型作為灰色系統理論的重要內容,則能有效解決上述難題。灰色聚類模型的核心在于白化權函數,其用具有不同偏愛程度的灰色區間來代替單個的具體數值[1],從而能有效避免范圍劃分的絕對性。
1 指標選取
在目前主導產業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結合重慶市的工業發展實際情況,選取以下五個指標作為重慶市工業主導產業的評價指標[2-3]。
1.1 產業關聯度指標 產業關聯度分為向前關聯和向后關聯,分別對應感應度系數μi和影響力系數γj。
其中,bij為投入產出分析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數矩陣中的元素。一般情況下,μi,γj均大于1的時候,說明該產業具有很強的產業帶動作用。根據最新的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延長表可以計算出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如表1所示。
1.2 需求收入彈性指標
其中,y表示國內生產總值,?墜y/y表示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率,xi表示i產業部門的產品需求量,?墜xi/xi表示產業部門產品需求量變化率。一般情況下,需求收入彈性越大,該產業部門的市場擴張能力越強。由于某一產業部門包括很多產品種類,因此本文選擇用重慶市某產業部門的工業總產值來代替該產業部門的需求量。根據2009年和2010年重慶市統計年鑒,計算出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需求收入彈性如表1所示。
1.3 增長率指標
其中,vi為投入產出表中第i產業部門的勞動者報酬, qi為投入產出表中第i產業部門的總產出,cij為列昂惕夫逆矩陣系數。2010年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綜合就業率如表1所示。
2 灰色定權聚類模型的建立
灰色系統理論是由我國學者鄧聚龍教授于上世紀80年代初首先提出,經過30多年發展,已在眾多領域取得了成功應用。其中,灰色聚類評估是灰色系統理論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又分為變權聚類和定權聚類。由于用來選擇重慶市工業主導產業的5個評價指標其量綱不同并且數值上差異明顯,因此本文選取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進行聚類分析。
灰色定權聚類模型的建立主要在于兩點:一是白化權函數的確定;二是各指標權重的確定。
2.1 白化權函數的確定 根據產業劃分的一般原則,把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劃分為主導產業、輔助產業和一般產業三大類。通過調查確定出每個評價指標關于主導產業、輔助產業和一般產業各自對應的白化權函數,如表2所示。
其中,①f11(·)表示指標1——感應度系數對應于主導產業的白化權函數,f12(·)表示指標1——感應度系數對應于輔助產業的白化權函數,其他白化權函數依此類推。
②典型的白化權函數記為:
中測度白化權函數,上測度白化權函數。根據各自函數圖象可以分別計算出各種白化權函數的函數表達式。
2.2 各指標權重的取定 根據重慶市主導產業選擇的相關研究,并參考其他省份在確定主導工業產業時所采用的權重系數,本例中五個評價指標的權重依次為0.14,0.14,0.24,0.24,0.24。
3 聚類結果及分析
運用灰色系統理論建模軟件計算出重慶市24個工業產業部門的綜合評價結果,如表3所示。
根據表3中綜合評價結果,可以作為重慶市主導工業產業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金屬礦采選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化學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和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廢品廢料這13個產業。2012年,重慶市市政府發布了《重慶市電子信息產業三年振興規劃》,提出了“6+1”支柱產業的概念。其中,“6+1”支柱產業分別為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化工、材料、能源六大支柱產業和消費品產業[6]。對比可以看到,本文通過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選擇出來的13個工業主導產業基本涵蓋了這7個“6+1”支柱產業。
另外,由于數據發布的時間限制,本文采用的是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表和2009~2010年的重慶市統計數據。因此,造成評選出來的工業主導產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如果采用最新的統計數據,選出來的工業主導產業實用性更強。同時,提高各白化權函數的上限值能有效控制評選出的工業主導產業個數,從而達到“優中選優”的目的。
4 結束語
在運用灰色定權聚類模型進行主導產業分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數據的時效問題。產業關聯度指標是選擇區域主導產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其包含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計算依賴政府部門發布的投入產出表數據。全國和各省市一般編制末尾為“2”和“7”年份的投入產出表,個別省市會編制末尾為“0”和“5”年份的該地區投入產出延長表。另外,最新的2012年投入產出表至少要到2014年才會發布。本例中選用的重慶市2010年投入產出延長表便是重慶地區最新的數據表。因此,在各省市投入產出表發布后應立即展開本地區的主導產業分析,與國家發布的五年規劃在時間上保持契合;②指標選取和相應權重確定問題。各地區應該結合本地區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和發展原則,因地制宜的選取指標并確定權重;③白化權函數的確定。白化權函數要在充分調查和對比本地區產業發展狀況,并借鑒其他地區主導產業選擇實踐的基礎上才能準確確定;④主導產業的動態性。主導產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動態更替的狀態。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重新確定本地區的主導產業。
參考文獻:
[1]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謝乃明.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6).
[2]劉思峰,李炳軍,楊嶺,朱永達.區域主導產業評價指標與數學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1998(6).
[3]魏敏,李國平.區域主導產業選擇方法及其應用研究——一個關于陜西省主導產業選擇的案例[J].科學學研究,2004(01):48-53.
[4]重慶市統計局.重慶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5]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6]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電子信息產業三年振興規劃(渝府發〔2012〕84號)[EB/OL].http://www.cqsoft.org/Article/ArticleShow.asp?ArticleID=8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