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忠, 潘齊旺
(1.江蘇通光強能輸電線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海門226100;2.浙江省溫州市電力局,浙江溫州325028)
低壓電網配電在設計選擇電纜規格過程中,應考慮電纜通過負載電流時,導體溫度不超過絕緣所允許的長期工作溫度,即應按溫升選擇導體截面;并且,經濟壽命期內費用最少,即初始投資和經濟壽命期內線路損耗費用之和最少,也就是所謂的按經濟電流選擇導體截面。將兩種選擇的截面比較,取大者。然后,再根據電纜線路的長短,校驗電壓損失是否超過規定值。
在光纖復合低壓電纜和鋁合金電纜使用過程中,常有客戶問到電纜線路的電壓損失問題,也有客戶提到線路的電壓降。電纜線路的電壓損失和電壓降究竟是不是同一概念,兩者都有什么規定呢?
筆者查閱了有關資料,沒有找到關于電纜線路電壓降的規定。關于電壓損失,在GBJ 54—1983《低壓配電裝置及線路設計規范》的第二章第二節導體截面選擇中規定:“……從變壓器低壓側母線至用電設備受電端的線路電壓損失,一般不超過用電設備額定電壓的5%”[1]。1996年6月1日實施的GB 50054—1995《低壓配電設計規范》,廢止了原國家標準GBJ 54—1983,現在,GB 50054—1995又被GB 50054—2011所取代,然而,在1995年和2011年的GB 50054兩版標準中,都沒有像1983版的標準那樣對電壓損失作詳細的規定。只是在GB 50054—2011標準的第3.2.2條,“選擇導體截面,應符合下列規定”:“……線路電壓損失應滿足用電設備正常工作及啟動時端電壓的要求”[2]。目前,一般校驗低壓配電線路的電壓損失,都按不超過5%為原則,對視覺要求較高的照明電路,則要求不超過2%~3%。
在交流供電系統中,電纜線路存在阻抗。阻抗由電阻、電抗構成。電流通過阻抗時,在阻抗的兩端產生的電壓差稱為電壓降。電纜電壓損失是指線路始端電壓經線路傳輸后,線路對其的損失或影響大小,是線路兩端電壓的數值差,常用其同額定電壓相比的百分數來表示。低壓電纜線路,由于電壓低,線路短,電容電流可以忽略,所以,電抗可以只考慮感抗,而中壓電纜則不同,還必須考慮電容電流,即容抗的大小。
參照文獻[3],電纜的電壓降ΔU為:

式中:Ibe為導體電流(A);Z為電纜的阻抗為三相線路單位長度的電阻和感抗(Ω/km);l為線路長度(km)。
參照文獻[4]表9-63給出的線路電壓損失的計算公式,其中“三相平衡負荷線路”,終端負荷用電流矩(A·km)表示時,電壓損失為:

式中:Δu%為線路電壓損失百分數;Un為標稱線電壓(kV);l為線路長度(km);cosΦ為功率因數;R0、X0的意義同式(1)。
式(1)和式(2)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下面以低壓電纜的電路圖和矢量圖來說明。
長度為l的電纜在三相電流系統中,以電流I(其有效值設為Ibe)(A)工作的一根絕緣線芯,其單位長度有效電阻為R0(Ω/km)和單位長度感抗為X0(Ω/km)。圖1是其單相電纜線路的等效電路圖。電纜線路的始端電壓為Uae,終端電壓為Ube。

圖1 低壓電纜的一相等效電路圖
在水平方向作終端電壓Ube相量,設其初相為零,作為參考相量。因低壓電纜的電容充電電流可忽略,電纜呈感性負荷,電流滯后電壓,Φ為電壓Ube與負荷電流I的相位差,cosΦ即為負荷的功率因數。電纜有效電阻R0上的兩端的電壓UR與電流同相,而電抗X兩端的電壓UL超前電流90°。如圖2所示。

圖2 三相線路中的一相電壓電流矢量圖
由圖2可知,電壓降ΔU=Uae-Ube=UR+UL,而 UR=IR0,UL=I·jX0,故,ΔU=I(R0+jX0),用有效值表示,則單位長度的電壓降ΔU為:

將式(3)換算到l(km)長度的線路電壓降即為式(1)。
從圖2可以看出,電壓損失即是電纜的始端電壓矢量投影到終端電壓矢量上后,終端電壓比始端電壓的減小量,即圖中的BD線段。
由于BD=BC+CD
而 BC=Ibe·R0·cosΦ,CD=Ibe·X0·sinΦ
故電壓損失值ΔUф為:

式(3)和式(4)均為每相的電壓降和電壓損失值,要換算成線電壓降和線電壓損失值,應乘以槡3。
將式(4)換算到線電壓損失值,再同額定線電壓比,并乘以100%,即為線電壓損失百分數的式(2)。
表1、表2分別是計算的1kV鋁芯、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幾個常用的規格用于三相380 V系統的線電壓損失值和線電壓降。這里用線電壓損失值,以區別于通常講的所謂“線電壓損失”,即線電壓損失百分數。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功率因數為0.9時,電壓降比電壓損失值略大,對于大的電纜規格,差值較小,但最大也不到9%。
(1)電壓損失和電壓降不是同一概念。電纜電壓損失是指線路始端電壓經線路傳輸后,線路對其的損失或影響大小,是線路兩端電壓的數值差,常用其同額定電壓相比的百分數來表示。它的大小除和電纜的物理特性、傳輸的電流大小、線路長度相關外,還和功率因數有關。而電壓降是指在交流電經電纜傳輸后在其兩端產生的電壓差,是電壓的矢量差,其模的大小只和電纜的物理特性、傳輸的電流大小、線路長度相關,和功率因數大小無關。
(2)通常說的電壓損失指的是電壓損失的百分數。校驗低壓配電線路時,一般都按不超過5%為原則,對視覺要求較高的照明電路,則要求不超過2% ~3%。
(3)在功率因數為0.9時,對于常用規格的低壓電纜,用電壓降來估算電壓損失,誤差不大于9%。

表11 kV鋁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用于三相380 V系統的線電壓損失值、電壓降及相差的百分數

表21 kV銅芯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用于三相380 V系統的線電壓損失值、電壓降及相差的百分數
[1]GBJ 54—1983 低壓配電裝置及線路設計規范[S].
[2]GB 50054—2011 低壓配電設計規范[S].
[3]王春江主編.電線電纜手冊·第1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4]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等編.工業與民用配電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538-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