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鑫(勝利油田東勝集團公司商河石油開發有限公司 山東 東營)
美國管理大師的彼得?德魯克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實踐》中最先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德魯克認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1]。所以“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如果一個領域沒有目標,這個領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視。
在生產過程中我們以單井作為目標管理對象,將目標管理的方法運用到油田精細生產管理中。在實際運行中,“一井一策”是在單元目標化管理的基礎上,以基本的油藏開發單元為基礎,通過層層制定目標,科學合理分解指標,以每個單元的油藏基本情況、生產開發指標為關鍵點,與現場管理有效結合起來,形成一套針對實際生產情況的管理方法,在各個單井落實,輻射整個井組,使每位員工充分發揮其潛力,實現目標值,提升精細管理水平。
具體現場運行中給每口油水井建立“一井一策”管井手冊,并將主要內容制成“單井責任牌”懸掛在每口井的流程上,建立“日度觀察卡”臺帳,職工每天認真對比歷史記錄,發現問題、上報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聽、看、測、摸、量”五字診斷法,對油井的日常查體,判斷油井生產狀況是否正常。對在日常體檢中發現異常的油井,選擇性實施“憋、測、碰、洗、檢”的搶救措施。
濰北油田“一井一策”方案的總體設計
單元目標化管理的對象是基礎單元,基本單元由若干井組組成,井組中的核心目標是油井,通過總結生產經驗,濰北公司采油隊形成了以“一井一策”為基礎的單元目標化管理方法,經過不斷改善,取得良好效果。
為縮短動態分析周期,我們做到“一井一策”管理模式向井組延伸,在以精細基礎地質資料的同時,油藏開發基本上形成動態控制曲線化、注采分析層系化、生產參數最優化和日常管理制度化,并分因素制定措施表。
(1)動態控制曲線化
就是開展“三配一標定”(配產新井年產油、配產措施年增油、配產老井自然產量,標定生產能力),控制好“五曲線”(液量運行曲線、油量運行曲線、含水變化曲線、液面變化曲線、注水量運行曲線)
(2)注采分析層系化
要做到“四個清楚”:油井來水方向清楚、分層注水量清楚、注采對應關系、分層壓力清楚;單井分析“六到層”:認識到層、分析到層、注水到層、挖潛到層、措施到層、管理到層;運行做到“四個結合”(結合單元井組特征、結合動靜資料、結合歷史現狀、結合工藝配套。
(3)生產參數最優化
在了解油藏、井筒狀況的基礎上,及時調參,使得沖程最優化、沖次最優化、泵徑泵深最優化、生產方案最優化、地面工程最優化等,充分發揮油井受效產能。
①地下能量較充足的井,工作制度不合理,生產壓差過小影響潛力的發揮;
②地下能量虧空大的井,工作制度不合理,大排量抽汲,地層能量嚴重不足;
(1)動態控制圖為依托,提高工況合格率
在油田開發的生產管理中,工況合格率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指標,基層采油隊應從提高泵效入手。而泵效的高低直接受油層供液能力的影響,可以利用抽油機井動態控制圖,分出供液不足區、潛力區、斷脫漏失區、待落實區、優良區、合理區六大區,進行分區分井治理。
泵效計算公式:

表3-1 泵徑與排量系數關系表[5]昌811-6井組工況分布圖
理論排量:Q理=K*S*N
實際排量:Q實=產油量*1.44+產水量
泵效η=/Q理
1 、供液不足區—降參數、增能量;2、潛力區—注重挖潛力
3 、漏失區—及時抓治理;4、待落實區—資料細核實
5 、優良、合理區—日常緊跟蹤
(2)提高機采效率
①地面工作:加強抽油機的平衡率和更換匹配電機。
②對低產井制定合理的間開時間防止“干抽”。
(3)多種方法治理偏磨
隨著濰北油田開發時間,必然不同程度會造成桿管偏磨,針對這一問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利用新工藝解決偏磨問題:例如昌25-斜11側井油層埋深淺、物性差,高含蠟、高凝點,因該井井斜大,采用常規工藝管柱無法達到合理的泵深要求,一次投產不成功。通過改下電磁懸浮泵加深泵掛的工藝措施進行扶停,目前日增油1.5噸,有效的解決了該井作業頻次大,尾管蠟堵的老問題。但該井需要24小時開電熱桿,電量消耗大,下一步需要摸索加熱周期。
2 、優化抽油桿住設計。根據不同的沖次,建立桿管的力學模型,通過受力分析和計算,優化桿柱組合,在受力變形較大的部位使用高強度抽油桿。
3 、在油井中加緩蝕劑。緩蝕劑加入到介質,可以在金屬表面形成一種致密的保護膜,是金屬本體與溶蝕介質隔開,并起到潤滑作用,能達到保金屬,防止腐蝕加劇偏磨的目的。
4 、加裝扶正器.
部分井加裝扶正器,達到延長檢泵周期的目的。
對油井的日常查體通過“聽、看、測、摸、量”五字診斷法,判斷油井生產狀況是否正常,以及保質保量的完成巡檢和保養。
通過及時搶救“生病”油井及提高各項操作時間提高抽油機井的開井時率,在一井一策中針對以下日常節點進行管理: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摸索,以動態分析挖潛力,以優化工況增效益,通過分析每個單元井組、每口單井,針對問題,制定一套從地下到地上的“一井一策”技術手冊,精細油藏、井筒、地面管理,使得“粗放式”管理方法向“精細”管理轉變,形成新型“一井一策”精細油井生產管理制度,提高實施層對油井特點的了解,符合濰北油田小斷塊開發管理技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