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章



日本:血的教訓換來“防震強國”
日本素以地震多而聞名,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全國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6級以上的地震每年也有1次;世界范圍內發生的里氏6級以上的地震,大約有20%發生在日本。
日本人自己說,具體的國情和一次次慘痛的血的悲劇迫使國民必須牢記過去: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造成99331人死亡、43476人失蹤;1995年1月17日發生在兵庫縣南部地區的阪神大地震,造成約6400人死亡、4萬余人受傷。面對不可避免的天災,日本人清醒地認識到,要想生存就必須采取果斷有效措施,將在隨時都可能發生的潛在致命自然威脅中的人員傷亡減到最小程度。
據報道,經過多年在技術、人力和組織三大領域不懈努力和探索,現在日本已成為世界防震強國。首先,日本建造了世界最大震動平臺,利用實體建筑實驗找出建筑物最佳抗震設計,為確保防震措施和技術科學化和專業化,日本還有專門的防震設備研究機構和生產廠家。另外,為加強地震檢測和研究,日本氣象局在全國設置了3000個檢測點,形成了嚴密檢測網絡。
其次,日本政府非常重視提高國民的防震抗災意識和技能。在日本,有關防震抗災方面的知識教育相當普及。人們不僅要了解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還要掌握相應的防范技能。日本各行各業經常舉行各種形式的防震、防火演習。從小培養防震抗災意識就是其中一個成功做法。正是在這種經常性和專業化教育之下,民眾對地震災害的“耐受度”不斷增強。
最后,政府作用和法律保障不可或缺。1978年12月,日本國土廳制定了“大規模地震對策特別措置法”,在完善地震預警系統的同時,針對各種防災機構、民間企業、居民等制定了相關措施,以強化地震前的預警和地震后的救援措施。2001年,日本改組了中央防災會議機構并加強了該機構的職能,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防災減災信息系統及應急反應系統。全國災難預防預案比較完善,如學校和居民區等人口集中地方周邊都有規范的疏散點和路線,在疏散集中點常年配備抗災物資帳篷、衣物、醫藥等,并有專門的管理和救援隊伍。為了提高傳統木結構房屋的抗震能力,日本最普通的民宅也是箱體設計,地震災害發生時房屋可以整體翻滾而不破毀;在專業技術人員對民房進行抗震加固等級評定基礎上,政府給予居民適當的補貼鼓勵抗震加固。
美國“地震之都”:將防震變得實實在在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以下簡稱加州)處于美洲和太平洋兩大地質板塊之間,那里有著名的圣安德烈斯大斷層和其他一些活動斷層,地殼活動頻繁,最近50年加州發生6級以上破壞性地震有10次,無感地震和一般有感地震平均每天要發生10次以上,為此有“地震之都”之稱。
因為“多災多難”,為減輕活斷層上大震的災害以及斷層蠕滑對建筑物造成的破壞,1972年,加州頒布了《活斷層法》。該法首先規定了一些存在地震危險性的“特別調查地帶”,對這個地帶內有關人員居住的開發計劃加以限制;其次對活斷層的了解程度按“非常活躍”“位置準確”“潛在而且近期活躍”作了規定,并指明在距斷層多遠范圍外方可建設。另外,加州很早就開始加強地震的監測預報、防災和應急救援工作。
建符合抗震標準的房屋是加州政府著力抓的大問題。到過加州的人都會發現,大部分民房均為3層以下的木框架結構,墻壁采用吸音、隔熱材料。高層建筑很少,即使有也都是鋼架結構。2003年12月22日加州發生6.5級地震,僅有40棟老建筑倒塌。“9·11”事件后,美國政府再次完善了聯邦應急計劃,加州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州級應急計劃。從加州地震的應急反應可以看出,加州政府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強了。
伊朗:防震抗震更須清除隱患
伊朗處于歐亞地震帶,歷史上就是一個多震且屢遭強震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伊朗已發生8次里氏6級以上地震。每次發生地震,人員和財產損失都相當慘重。1990年6月21日,伊朗發生里氏7.3級地震,造成4萬人死亡、50萬人無家可歸。2003年12月26日巴姆地區發生的里氏6.6級地震,使該地區20萬人死亡了1/4,歷史悠久的巴姆古城幾乎完全被摧毀。
伊朗和一些國際專家一致認為,地震級別不是特別高而傷亡巨大,關鍵還是沒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存在僥幸心理,思想麻痹。這是伊朗地震悲劇重演的真實寫照。以巴姆地震為例,由于該地區不在傳統的伊朗地震帶內,而且幾千年來巴姆城的地質狀況相當穩定,所以,不論古建筑還是后來建的居民樓都沒有考慮防震,即便是首都德黑蘭,多數建筑也沒有達到抗大地震的標準。
建筑材料質量差、忽視建筑標準是導致地震中人員傷亡大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伊朗的一些官員承認,伊朗有嚴格的建筑標準和法規,只是建筑商沒有嚴格執行,而且建筑和工程監督也不充分和到位。德黑蘭市市長曾多次指出德黑蘭存在防震、抗震方面的隱患。其中主要是大量不合格產品流入建筑材料市場,一些建筑公司技術水平低,不按標準施工,致使一些工程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抗震標準。
位于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也存在類似伊朗的問題。2003年5月21日,阿爾及利亞北部發生里氏6.9級地震,死了3000多人, 1萬多人受傷。專家認為,地震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大的損失,主要是當地建筑商沒有遵守建筑管理規定,存在許多“豆腐渣”工程。
目前,伊、阿兩國都很重視提高地震的防范意識。德黑蘭市政府制定了加固危房、舉行防震演練等具體防震減災措施,對辦公樓及校舍等人群集中的地方,伊朗有關部門制定了一些安全措施。阿爾及利亞政府在“5·21”強震后重新修訂了房建抗震標準,劃分了風險區域等級,要求招標文件中必須附有地況分析,滑坡、地漏、皸裂區位將被嚴格排除在建房用地之外。此外,阿爾及利亞政府還加大了對房建市場的監管力度,對那些無建筑許可或不符合建設規范的非法建筑一經查明立即拆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