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秋



在一群車廠的技術咖中,稍加注意,可以看到其中還有幾位廠外人士,他們也許對整車技術不是那么熟悉,但卻是某個特定領域的專家。
TE內部,會把這樣的技術專家戲稱為“大拿”,他們對每家車廠的各種標準都很熟,每個人的行業積累至少10年以上。雖然研發中心是每家車廠的重地,TE的“大拿”卻可以滲透到其中,從產品設計構思階段就開始介入對方的研發,車廠需要什么功能,在早期就可以進行定制。
一家將每一個產品都視為一項重大工程的公司
沈偉明,TE汽車事業部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同時也是TE中國事業部聯席委員會現任輪值主席,不管在任何場合,他都更愿意將TE描述為一家“工程公司”。
在沈偉明看來,工程能力才是TE的核心能力之一,而工程能力的體現在于研發能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我們熟悉所有車廠的標準,另外,跟一級供應商也有很好的合作,內部有不同產品線團隊去對應,可以將部分整合工作先在內部消化?!?/p>
在TE連銷售人員也必須是經過深度培訓的銷售工程師。通常產品決定商業模式,商業模式配備相應的人才結構。工程,工程,再工程。TE從銷售階段就開始介入工程,中間再經歷適配,整合集成,最后實現解決方案。TE的商業流程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極其完善而敏捷。種種這些內部外部的因素湊在一起,讓TE這家公司更加神秘。那么,TE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
其實,只要有電力、信號、數據傳輸的地方就有TE的連接和傳感產品:從小到只有0.6毫米高的可穿戴設備內的端子、超小型天線,到汽車或洗衣機內各種傳感器,再到海底光纜、飛機上的連接器??梢哉f,TE無與倫比的產品廣度中包含著TE工程師對世界的理解和創新,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無處不在,可是又不被注意。
同時,由于這些產品所適應的環境復雜而嚴苛,甚至“在各種各樣的非常極端的環境下,我們的產品也需要保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必須有高科技的研發能力和工程能力。作為TE來說,我們是一個以工程技術引導為核心的公司?!盩E消費類解決方案部全球總裁James O'Toole的介紹同樣以工程為主打。
沒有一個產品不是一項重大的工程:全球第一個無焊接端技術,第一個72芯光纖連接器,第一個發明USB并制定接口標準。如果這還不足以描述TE是誰,看看以下的一組數據就應該明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TE 海底通信部鋪設的海底電纜足以環繞地球 10 周以上;幾乎每一部道路上飛馳的車輛都使用了TE的產品;全球各大消費電子生產商的下一代產品里幾乎都包含TE的創新。為全球超過90%的主要能源公用事業公司提供產品,幾乎覆蓋每個國家。全球90%的大型工業制造商也都在采用TE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其實,連接并非只是互聯網企業的專寵。如果說互聯網企業實現的是連接的目的,那么,TE所做的就是實現連接的技術路徑。在TE的世界里,無論是物理世界,還是思想與意見交匯,每個細小的連接都可以有所作為,每個連接都離不開工程的力量。
一家致力于從實現連接到智能連接的公司
作為TE全球消費類解決方案部的總裁,James自己也是一位各種最新應用的體驗師。最近,他在自己手機上下載了一個“遠程智能溫度計”的應用,有了這個應用,無論在世界任何地方出差,他都可以遠程調節他遠在美國家里的空調溫度。
其實在這個應用方案中就需要用到傳感器、天線以及連接器,而TE在這些領域都具有非常前瞻性的技術。James從中看到了未來連接的各種可能性?!耙噪娏鞲衅鳛槔?,如果我們能夠把電力或者電量使用的數據提取出來,同時更有效地把連接器和傳感器結合,這會是一個很有競爭優勢的產品。此外,如何把多個不同傳感器連接起來,也將是未來我們非常關注的一個方向?!?/p>
James認為,連接還不足以準確地描述目前人類所在時代的狀態,智能連接或感知連接才是未來,通過對傳感器收集上來的數據進行處理,控制和分析,這些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這不光是用在家庭安防上,在工業、醫療、交通、能源,數據通信等各方面都將大有作為。特斯拉的維修就是一個經典的創新案例。目前,特斯拉可以做到車子壞了不需要拉到店里修,直接通過軟件就可以進行遠程檢測、診斷,以后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遠程對車進行修復。這里面涉及到傳感器,連接器,端子等各種連接產品的輔助功能。
在從連接到智能連接的轉變過程中,每個細小的連接處都蘊藏著創新機會。今年9月 TE剛剛完成了對American Sensor Technologies,Inc.(一家美國傳感器公司)的收購,隨著物聯網應用的爆發,未來對傳感器的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通過將傳感器和連接器更有效集成,可以降低一些系統設計成本以及問題復雜度。同時,可以幫助挖掘和創造出更多的應用創新。
從傳統角度來看,人們都會認為,囿于服務產品的限制,產品與產品之間的連接件的創新空間不是特別大,但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TE卻在不大的工程創新空間里積累出了龐大的規模效益,并且已經滲透到各個核心行業當中,在許多的劃時代產品中都有TE的貢獻。
早在50多年前,TE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了熱縮技術,它與傳統意義上的熱脹冷縮的物理原理截然相反,主要通過材料和工藝來實現創新。今天,TE 熱縮產品在全球各種行業中獲得了更加廣泛的應用,而且能滿足各國不同電氣規范要求。如今在中國每個核電站中幾乎都有TE基于熱縮技術開發的線纜連接產品,這些線纜連接產品既能符合普通電廠、變電站中的電氣和機械性能的應用要求,同時也要能在特定極端情況下,如核泄漏這樣的事故中,提供符合系統設計要求的運行特性,確保安全。
此外,TE還可以提供ARISO非接觸式連接平臺的智能連接方案。這一技術能夠為各種不同的應用同時傳輸電力、數據和信號,而不需要像傳統的連接器那樣互相接觸。非接觸式連接平臺可以大大改善當前工廠的工作內容和生產流程,實現全數字化的生產過程,加速實現未來智能工廠尤其是工業4.0的進程。
一家以研發和創新為本的企業
目前,TE在全球共設有21個全球設計中心,擁有已獲批或待審批的專利數量超過1.8萬件。每年,TE還會拿出其年銷售額的5%用于研發投入,以2013年為例,其研發經費的投入就高達6.75億美元。在最近的3個財年中,TE所推出的新產品占其銷售額的比例達到24%。
一家以工程為導向的企業,卻能擁有持續創新的熱情。究其原因,James認為,所有的關鍵點在于“我們與客戶之間的溝通,是一種工程師與工程師之間的對話。這是非常技術性的,也是非常有創造性的一種對話。是我們所有業務的核心?!?/p>
TE所有的項目都是工程驅動,由TE和客戶的工程師之間建立聯合、引導及協同開發的關系,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觸發創新。這與一般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連接關系有很大不同。
除了這種工程師文化外,在組織架構的設立上,TE以全球事業部為單位。TE全球的15個事業部全部直接針對各個不同垂直領域。這樣既能近距離接近市場,又能在內部決策流程上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
有了這樣一種機制,“從前期溝通,到下訂單,再到研發和生產,我們的工程師就能直接跟全球工程師順暢交流,沒有時差和文化差異,能確保我們的研發速度和市場反應的速度都很迅速?!盝ames幾乎句句不離工程核心。在連接時代,速度是關鍵的, TE從產品,到組織架構,再到商業模式,甚至企業文化全部圍繞這一戰術來設計的。
在縱向的結構之上,TE也有各種形式和級別的跨部門委員會,比如,中國事業部聯席委員會,還有全球的工程聯席委員會,運營委員會等等。它們主要是把技術和市場等方面的信息在各個層面進行分享,確保各個事業部都能最快地了解新技術和信息,降低內部溝通成本,實現最大化規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