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馬 劍圖片說明:29日,小威為觀看中網的球迷簽名。網壇一姐李娜將于30日晚在中網舉行退役儀式,向支持她的全球粉絲道別,中國網球由此進入缺少本土巨星的“后李娜時代”。隨著中網大幕拉開,今年的中國網球賽季也實現井噴,6站WTA和兩站ATP巡回賽的高級別賽事數量逼近歐美強國,但定位雷同的尷尬卻令辦賽前景并不明朗。如何擺脫“盲目繁榮”,讓辦賽數量與網球水平成正比,是各方必須面對的現實。 29日,中國網球公開賽繼續女單首輪較量。10號種子揚科維奇不敵法國一姐科內特,首輪遭淘汰。世界排名第一的小威在開場連丟5局后大爆發,橫掃西班牙選手埃斯皮諾薩,邁出衛冕第一步。彭帥2∶0戰勝中國小花張愷琳。張帥則不敵法國小將加西亞出局。本屆中網堪稱創辦11年來參賽陣容最“牛”的一屆。女單方面,世界排名前45位的選手僅有兩位缺席,小威、莎娃等人氣球星悉數參賽。男單方面,“網壇四巨頭”中的德約科維奇、納達爾和穆雷3名球星均來報到。 中網如何能做到這一點?該賽事營銷及品牌管理中心總監何華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首先在于比賽級別。女子前50名是強制參賽,男子前30名要來一半,規則就是這樣。其次是做足推介工作,“世界大滿貫賽事我們都去,主要和著名球員及經紀人聯系,大力推廣賽事”。10年的積累,口碑效應明顯。除了種子選手,中網還將目光瞄準冉冉升起的新星,例如今年來參賽的保加利亞球員、莎娃前緋聞男友迪米特洛夫。中網賽事積分雖然不高,但高達802萬美元的總獎金額卻超過一些更高級別賽事,這也是吸引著名運動員的重要原因。 談到李娜退役,何華立表示不會對票房造成明顯影響,“目前中網半決賽、決賽的票都已售罄”。據介紹,中網從去年起把購買門票和網球培訓、場地租賃等服務串聯起來,給買票的球迷更多優惠,這為中網培養了一批忠實球迷。 2014年,中國網球市場迎來井噴,算上同在9月開拍的首屆深圳網球公開賽和武漢公開賽,中國史無前例地擁有6站WTA和兩站ATP巡回賽等高級別賽事。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孫衛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網球的高端賽事增加很快,但辦賽能力及運動員水平等沒有達到同等標準。賽事過分集中,運動員不可能全部參加,或許會導致部分賽事難以為繼。彭博社說,從首屆武漢公開賽可以看出,李娜的突然缺席造成關注點缺失,這一高級別賽事并沒有像想象中那樣“叫好又叫座”,是WTA亞洲賽季并不成功的開場秀。英國《獨立報》稱,“近些年中國網球水平進步很快,但網球傳統仍舊沒有形成”。除中網和上海大師賽外,其他賽事沒有獲得太多關注。 《網球雜志》認為,“尋找下一個李娜并不難,ITF青少年賽就是很好的平臺”。遺憾的是,目前中國處于金字塔底部的低級別賽事數量遠遠不足。ITF(國際網球聯合會)女子巡回賽只有6至8站,而ATP挑戰賽更是只有五六站。相比之下,每年在西班牙舉辦的ATP挑戰賽約有15站,而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舉辦的ATP挑戰賽數量都在10站以上。 孫衛星認為,中國網球的發展目前處于過渡期,很多基礎性賽事由于沒有影響力及商業價值,處在少人問津的尷尬境地。網球發達國家恰恰是相反的過程,只有當基礎賽事、從事相關運動的民眾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舉辦高端賽事。孫衛星表示,國外的年輕運動員一周打兩三場正規比賽很正常,我們目前還沒有這個條件。一些外國教練到中國后,明顯感覺中國的年輕選手“不會打比賽”,如果平時的訓練再跟不上,中國年輕球員的水平就會比國外差很多。ATP國際區執行副總裁艾麗森·李曾表示,中國目前更應該專注于正確的賽事結構,而不要一窩蜂去搞頂級賽事。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競賽部主任萬建斌說:“希望今后在中國舉辦的ATP挑戰賽和ITF女子巡回賽數量比現在翻一番”,合理有序的賽事體系才是中國球員從低級別賽事打入頂級巡回賽的通道。▲
環球時報201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