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曉
(商丘市中心醫院外一科 河南商丘 476000)
甲狀腺結節為臨床多發病之一,雖然甲狀腺結節不會出現功能上的改變,但結節較大時,可對氣管、喉返神經、食管、頸深部大靜脈等產生壓迫,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響[1]。商丘市中心醫院對40例患者分別實施腔鏡下甲狀腺切除和開放手術兩種治療措施,以尋求最佳手術方式,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40例患者均為商丘市中心醫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收治的甲狀腺結節患者。按住院序號平均分為A、B兩組。A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35.69±5.47)歲;單側患者13例,雙側患者7例。B組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35.68 ±5.48)歲;單側患者12例,雙側患者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組患者給予開放手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并在胸骨切跡上方約為2 cm處行一直徑為6 cm左右的弧形切口。依次分離相關組織,充分顯露甲狀腺。確定甲狀腺結節位置,并根據具體情況實施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治療。放置引流管實施引流,用可吸收縫合線對切口進行縫合。
B組患者實施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墊高頸部位置,行全身麻醉處理。于乳頭之間行一長度為12 mm的切口,并在乳暈兩側分別行一長度為6 mm和12 mm的切口。用氣腹針分別從切口處向上游離,直至頸部。對于手術部分注射濃度為1%的腎上腺素鹽水。根據切口大小,選擇合適的穿刺針,分別從切口處向上移動,直至頸部,將結締組織逐層分離,以便創造出置鏡空間。將超聲刀、分離鉗等置入,用超聲刀對相關組織進行分離,促使甲狀腺充分顯露。根據超聲檢測結果,對病變部位進行切除。對舌骨下肌群進行縫合,并置入硅膠引流管,并將操作空間內的CO2排除,對引流管進行固定,對皮膚進行縫合[2]。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進行觀察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處理。定量資料以均數()表示,采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組患者手術時間長于A組,但切口長度、術后出血量、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A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
甲狀腺疾病為臨床常見病癥之一,其中5%為惡性腫瘤患者,而多數患者則表現為甲狀腺結節。對于部分患者來說,實施手術是保證效果的主要措施[3]。開放手術切口較大,極易出現明顯瘢痕,且術后易對周圍神經、皮膚等產生一定的刺激,術后不良反應較多,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另外,由于結節距離喉返神經較近,完全切除甲狀腺時,一旦牽引過度或是鉗夾不當,極易對喉返神經造成嚴重威脅[4]。而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比之常規的開放手術,其臨床應用價值具有顯著的優越性,具體表現為:①創口小,疼痛小,且不會在患者頸部留下明顯的疤痕,效果較為美觀[5]。②術中出血量小,不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③術后并發癥少,不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保證患者在最短時間內康復[6]。雖然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手術費用比較昂貴,手術過程也較為復雜,但相對于開放手術來說,患者對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的接受度更高。特別是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其手術時間較長等弊端會逐漸得到明顯改善,臨床應用價值更為廣泛。
通過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可知,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在臨床治療甲狀腺結節中應用價值更高,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1]王靜.甲狀腺結節的治療進展[J].醫學綜述,2014,20(1):69-71.
[2]王純義.甲狀腺結節患者76例的診斷與外科治療[J].醫學信息,2014,21(2):391-392.
[3]莫英光,曾憲明,劉彩新,等.不同手術方法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對比研究[J].北方藥學,2014,23(3):83.
[4]梁法湯.兩種甲狀腺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37例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19(31):184-185.
[5]王泉興.甲狀腺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結節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27(26):133-134.
[6]雷磊.腔鏡下甲狀腺切除術與開放性手術的療效對比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16):2364-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