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彩
(扶溝縣人民醫院兒科 河南周口 461300)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DD)是指人體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氯霉素、四環素)后而誘發的腹瀉[1]。目前有關具體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還不明確,而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在兒童中出現癥狀的幾率相對較高[2]。選取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期間來扶溝縣人民醫院診治的150例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患兒,對其75例應用雙歧三聯桿菌進行治療,探討雙歧三聯桿菌在兒童抗生素相關腹瀉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期間于扶溝縣人民醫院診治的150例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患兒,原發病均為呼吸道感染,其中支氣管炎55例,支氣管肺炎50例,支原體肺炎23例,上呼吸道感染12例,化膿性扁桃體炎10例。患者在入院前均無腹瀉發生,經抗生素治療3~5 d后發生腹瀉,大便次數在每日3次以上,呈水樣便。排除由于飲食護理不當、慢性腸炎急性發作、病毒性腸炎等因素。所有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觀察組,各75例,其中對照組中男38例,女37例,年齡 5個月至 4歲,平均(1.46±0.47)歲;觀察組中男40例,女35例,年齡4個月至4歲,平均(1.38±0.51)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原發病種、抗生素應用的種類,以及抗生素使用時間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出現腹瀉后給予常規治療,包括補充液體、電解質,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口服蒙脫石散,適當調整抗生素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同時口服雙歧三聯桿菌-金雙歧(內蒙古雙奇藥業生產,國藥準字 S 19980004),6個月內嬰幼兒,1次1片,1日3次;大于6個月的小兒,1次2片,1日3次,5~7 d為1個療程。治療過程中不改變患兒的飲食習慣,做好患兒的清潔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兒的止瀉時間和臨床治療療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主要為止瀉時間和治療總有效率。療效評價標準[3]:1個療程后,觀察患兒腹瀉癥狀緩解情況,顯效:全身癥狀消失,糞便次數及性狀恢復正常者;有效:全身癥狀明顯改善,糞便次數減,性狀明顯好轉者;無效:全身癥狀及糞便次數性狀均無好轉甚至惡化者。總有效率為:(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定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觀察時間為1周。治療組平均止瀉時間為(2.14 ±0.57)d,對照組為(5.39 ±1.26)d,治療組腹瀉持續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雙歧三聯桿菌能明顯縮短抗生素相關腹瀉患兒的腹瀉持續時間。治療組患兒總的治療有效率為97.33%,對照組為67.33%,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雙歧三聯桿菌能明顯提高抗生素相關 腹瀉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

表1 兩組患兒止瀉時間比較和治療療效比較(n,%)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病因主要是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導致腸道菌群紊亂所致,據文獻報道,20世紀70年代中國兒童抗生素使用率為30% ~40%,80年代為70% ~80%,90年代為75% ~90%,而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可能誘發抗生素相關性腹瀉[4]。其發生和發展的基礎是抗生素使腸道菌群紊亂。特別是兒童患者,由于兒童的胃酸度低,體質較弱,免疫系統還未發育完善,對抗生素的過敏反應比較強烈,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腸分泌型IgA較低,胃腸道對外界微環境的變化耐受力差,加之抗生素使用不適當,破壞了腸道的正常菌群,極易引起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給兒童的身體健康帶來一定的損傷。因此,對于患兒的治療過程中,首選需要對患兒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檢查,根據情況謹慎選擇抗生素,而且需要適當選擇抗生素的用量。
微生態制劑在兒科目前推薦作為主要藥物使用的疾病有腹瀉病和功能性胃腸道疾病[5]。微生態制劑是根據微生態學原理,利用對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維持或調整微生態系統平衡、防治疾病和增進宿主健康的作用。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主要由腸道菌群紊亂所致,因此,對于其預防和治療,積極推薦使用雙歧桿菌、乳桿菌、糞鏈球菌、酪酸梭菌、芽抱桿菌和布拉酵母菌等此類微生態制劑[6]。雙歧三聯桿菌包含雙歧桿菌、乳桿菌和糞腸球菌。雙歧桿菌為厭氧菌,口服后定植在腸道的下部;乳桿菌為兼性需氧菌,口服后定植在腸道的中部;糞腸球菌為需氧菌,口服后定植在腸道的上部。在腸道微生態系中,這3種細菌均屬與人體腸道中正常菌種,而且雙歧桿菌和乳桿菌是腸道菌群內的兩大類重要菌群,其中雙歧桿菌屬于有益菌,它不僅與宿主相互作用,同時也會與腸道內的其他細菌發生相互作用,具有增強免疫力、生物拮抗等多種生理作用。雙歧三聯桿菌可以提高腸道免疫屏障,保護和修復腸道生物屏障,恢復腸道的通透性,消除腸道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維持微生態平衡,達到治療腹瀉的目的,并且還可促進鈣、鐵和各種維生素的吸收,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增進患兒身體健康和預防疾病。
本文通過對治療組和對照組患兒止瀉時間和治療療效比較,可以看出,雙歧三聯桿菌治療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止瀉效果好,起效快,腹瀉持續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可快速恢復由于抗生素的應用而被破壞的腸道內正常菌群,調整腸道微生態菌群,總有效率達97.33%,明顯高于對照組。而且該藥物美價廉,口感好,兒童容易接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張德光.雙歧三聯活菌治療嬰幼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刊,2012,39(7):113-114.
[2]李紛.布拉氏醉母菌與小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臨床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11):1255-1256.
[3]陳建設,鄒榮建,邢秀偉,等.微生態制劑在新生兒抗生素相關性腹瀉中的應用研究[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2,7(32):68-69.
[4]李禮.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治療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45例臨床觀察[J].上海醫藥,2011,32(7):338-339.
[5]鄭躍杰,黃志華,劉作義,等.微生態制劑兒科應用專家共識[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26(1):20-22.
[6]賀松,張德純,程芳,等.國內雙歧桿菌制劑預防小兒繼發性腹瀉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09,21(8):69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