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磊
(解放軍153醫院消化內分泌科 河南鄭州 450007)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發生在消化道的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疾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仍不清楚,目前大多學者認為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持續腸道感染、腸黏膜屏障缺損、遺傳和環境等因素共同參與了疾病發生過程[1]。臨床上對UC患者的治療包括5-氨基水楊酸制劑(5-ASA)、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及手術治療等,其目的是誘導患者病情緩解、維持緩解、恢復并維持腸道正常營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并選擇最佳手術時機[2]。近年來,隨著對腸黏膜免疫病理學的深入研究,臨床上已經逐步開展靶向生物免疫治療,一些生物制劑已在臨床上應用并顯示出良好療效[3-4]。筆者對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例UC患者應用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IFX)治療,并在用藥過程中嚴格按照規范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軍153醫院收治的78例反復發作型UC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60例,研究組18例。臨床表現多為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及里急后重,均經多次結腸鏡及病檢確診為反復發作型UC。入組患者均曾長期使用過5-ASA、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男35例,女43例,年齡20~58歲,平均(30.6±4.5)歲,病程 0.5 ~10 a; 治療次數最多 12次,最少3次,平均7.75次。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綜合治療,研究組聯合應用IFX。應用IFX治療前對患者進行了全面的評估,均符合IFX治療的適應證。在第0、2、6周及隨后每隔8周靜脈滴注IFX 5 mg/kg/次。其中第0、2、6周為誘導治療期,用藥前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 mg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隨后各周為維持治療期[5]。
1.3 護理方法
1.3.1 心理護理:本病病程長,易反復發作,呈進行性發展,患者極易產生煩躁、焦慮、悲觀等不良情緒。護士應予以關心,耐心勸導、傾聽患者的訴說,主動向患者細致地講解UC的相關知識,應用IFX治療的注意事項,消除其不良情緒,樹立信心,積極配合好各周期的治療。
1.3.2 飲食護理:急性期應及時調整水、電解質平衡。還需攝入易消化的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無渣食物。禁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部分患者可能合并乳糖不耐受,應限制乳制品的攝入。重癥患者應暫禁食,給予腸外營養支持治療。忌濃茶,戒煙酒。
1.3.3 IFX的儲存及配制:注射用IFX須在2~6℃冷藏條件下儲存,根據患者體重計算使用劑量。配置時禁止搖晃,輕輕旋轉,如有泡沫靜置5 min可溶解,應現用現配。
1.3.4 IFX輸注速度的控制:用藥前靜脈注射地塞米松5 mg,使用輸液泵嚴格控制輸注速度,輸注時間不少于2 h,為了預防輸液反應的發生,應將配制好的藥液采用內置有濾膜的輸液器輸注。
1.3.5 不良反應的觀察:IFX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輸液反應。急性輸液反應癥狀為惡心、頭痛、頭暈、胸痛、皮疹、氣促等;延遲輸液反應一般發生在輸注后2 d,表現為發熱伴關節痛或肌痛、頭痛、咽痛、皮疹、瘙癢、面、手、唇部水腫、吞咽困難等。輸注過程中需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0.5~1 h監測記錄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嚴密觀察患者有無上述不良反應。
1.4 疾病嚴重度與活動度評估 1987年Schroeder將Powell-Tuck指數簡化為改良的Mayo活動指數,總分為各項之和。≤2分為癥狀緩解;3~5分為輕度活動;6~10分為中度活動;11~12分為重度活動[6]。見表1。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Mayo活動指數評分。

表1 Mayo活動指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定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治療前Mayo活動指數評分分別為(8.59 ±2.48)、(8.49 ±2.7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治療后 Mayo活動指數評分分別為(3.98 ±1.72)、(1.85 ±1.01),與治療前Mayo活動指數評分均顯著下降,且研究組Mayo活動指數評分下降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Mayo活動指數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Mayo活動指數評分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抗腫瘤壞死因子(TNF)單克隆抗體IFX(商品名:類克)是首個被批準應用于臨床治療UC的生物制劑,為人鼠嵌合型單克隆IgG抗體,約含5%人源蛋白質及25%鼠源蛋白質(鼠源部分為抗體的可變區或抗原識別區),通過靜脈給藥,劑量為5 mg/kg,半衰期為8~9.5 d[7]。近年來臨床研究發現,IFX 是一種快速、高效且相對安全的藥物,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誘導緩解,促進內鏡下黏膜修復、竇道閉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外科手術率[8-9]。與此同時,使用IFX時相應的護理措施也顯得尤為重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治療前Mayo活動指數評分分別為(8.59 ±2.48)、(8.49 ±2.7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治療后Mayo活動指數評分分別為(3.98 ±1.72)、(1.85 ±1.01),與治療前 Mayo活動指數評分均顯著下降,且研究組Mayo活動指數評分下降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IFX能夠顯著促進患者黏膜愈合,提高其生活質量。此外,作為護理人員需注意,由于IFX結構中有鼠源成分,所以在使用IFX時應嚴密觀察輸液反應,第0、2、6周的誘導治療可減少輸液反應發生,治療前建議使用糖皮質激素或抗組胺藥物[10]。若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必須及時給予腎上腺素。
綜上所述,以IFX為代表的生物制劑治療正在改變UC傳統治療方案,與相應的護理措施相結合,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誘導和維持臨床緩解,促使腸黏膜深度緩解和組織修復,避免手術及并發癥。
[1]歐陽欽.炎癥性腸病發病機制與治療研究的最新進展[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8):453-454.
[2]夏冰,程虹.潰瘍性結腸炎的生物治療[J].臨床消化病雜志,2007,19(1):16-19.
[3]周笑甜,冉志華.英夫利昔單抗治療炎癥性腸病的研究進展[J].胃腸病學,2009,14(11):691-694.
[4]劉梅,劉南植.生物制劑治療炎癥性腸病的應用原則和評價[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0,16(5):234-236.
[5]周正.抗TNF-α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Meta分析[D].中國醫科大學,2013.
[6]Schroeder K W,Tremaine W J,Ilstrup D M.Coated oral 5-aminosalicylic acid therapy for mildly to moderately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J].N Engl J Med,1987,317(26):1625-1629.
[7]馮楠,戈之錚.英夫利昔單抗在炎癥性腸病治療中的應用[J].國際消化病雜志,2008,28(4):273-276.
[8]李振.英夫利昔單抗治療難治性潰瘍性結腸炎25例護理體會[J].山東醫藥,2010,50(45):113.
[9]魏新,婁迺彬.1例應用英夫利昔單抗治療克羅恩病患者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52-53.
[10]鄧蓉,王英,李燕紅,等.英夫利昔單抗致嚴重輸液反應1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