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王盛男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內蒙古赤峰024031)
在養豬生產中,養殖效益的高低取決于母豬繁殖性能的水平,而影響母豬繁殖性能的因素非常多,包括遺傳、營養、疫病、環境以及飼養管理等各個方面。維生素是一種動物代謝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目前已確定的維生素種類有l4種,按其溶解性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由于其在動物日糧飼料中所占比重極少,因而其作用往往被忽視,但幾乎所有的維生素都對種豬的繁殖性能有影響。
維生素A是含有β-白芷酮環的不飽和一元醇。它有視黃醇、視黃醛和視黃酸三種衍生物,每種都有順、反兩種構型.其中以反式視黃醇效價最高。維生素A只存在于動物體中,植物中不含維生素A。但含有維生素A原(先體)-胡蘿卜素。胡蘿卜素也存在多種類似物,其中以β-胡蘿卜素活性最強。維生素A是維持動物一切上皮組織健全所必需的物質,參與組織間黏多糖的合成,調節上皮細胞的增殖和發育,影響繁殖功能和胚胎發育。當維生素A缺乏時,動物的生殖系統等組織的上皮細胞會發生鱗狀角質變化引起炎癥,同時會降低動物的免疫力。維生素A還參與種豬卵巢發育、卵泡成熟、黃體形成、輸卵管上皮細胞功能的完善和胚胎發育等過程。母豬缺乏維生素A時,可引起內分泌腺萎縮、結構受損、內分泌功能紊亂、激素分泌不足或減少,甚至完全停止。種豬缺乏維生素A時生殖系統上皮受影響最為嚴重,性周期發生障礙,表現性紊亂、無節律,產后發情延遲和性欲減弱或缺乏。維生素A(視黃酸)在胚胎發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其缺乏時,胎盤類固醇合成減少,會導致妊娠母豬流產、產死胎、產弱仔或畸形仔豬。公豬缺乏維生素A時,表現為睪丸縮小,功能退化,精液品質降低等癥狀。通過對繁殖母豬補充維生素A,可使其繁殖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如對飼喂高能日糧的母豬分別在其第二個發情周期的第7天或第l5天,頸靜脈1次注射106國際單位維生素A,能夠促進排卵前卵母細胞的發育,改善早期胚胎發育的一致性,并提高胚胎成活率。在仔豬斷奶時給經產母豬注射200毫克β-胡蘿卜素,能夠增加窩產仔數,給斷奶時、發情期內或發情第7天的母豬注射維生素A或β-胡蘿卜素,窩產仔數可增加0.6頭。
維生素E又稱生育酚,是一組化學結構近似的酚類化合物。自然界中存在8種具有維生素E活性的生育酚,其中以d-α-生育酚活性最高。維生素E的功能多樣,主要表現在生物抗氧化、維持生物膜結構完整、增強機體免疫力、調節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與代謝、防止和減緩動物應激反應等方面。當動物體內維生素E不足時,會引起腦下垂體前葉黃體生成素和卵泡激素分泌停止,同時維生素A和脂肪的吸收調節也會發生障礙,從而形成有毒物質,毒害胚上皮細胞,對受精和胚胎及胎兒的正常發育起著不良的作用。母豬懷孕后,維生素E不足可導致胚胎死亡并被吸收。維生素E輕度不足時,對妊娠和分娩無影響,但可能產出死胎、弱胎或無生命力的胎兒,嚴重不足時則會導致妊娠中斷,胚胎于著床后死亡、被吸收及隱性流產。長期維生素E不足可引起母豬卵巢和子宮黏膜發生變性,不能再妊娠,變成永久性不孕,公豬表現為睪丸退化。在豬只日糧中補充維生素E不僅能提高受胎率,減少胎兒死亡,還會增加窩產仔數,而且能增強仔豬的抗應激能力,減少斷奶前仔豬的死亡率,縮短母豬斷奶至發情的間隔,提高公豬精液質量。母豬發情前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可提高排卵率,降低不發情母豬數。在母豬飼糧中補充維生素E,可增加乳中維生素E含量,改善母豬健康狀況,并可預防仔豬維生素E缺乏癥,改善窩產仔數。
維生素D有D2(麥角鈣化醇)和D3(膽鈣化醇)兩種活性形式。豬對維生素D3的效價要高于維生素D2。維生素D對鈣磷代謝十分重要,是母豬維持妊娠和泌乳所必需的物質。母豬非懷孕期間維生素D不足可使其繁殖能力降低,卵巢萎縮,子宮弛緩,出現無節律性周期(無排卵性周期),造成多次無效的空配,受精率低.胚胎可于發育早期死亡,懷孕期間維生素D不足可使懷孕期延長,過度缺乏會造成新生仔豬先天性骨畸形,母豬本身骨骼也受損害。

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是由一個二甲基異咯嗪和一個核醇結合而成的橙黃色結晶,微溶于水,耐熱。但藍色光或紫外光以及其他可見光可使之迅速被破壞,核黃素能由植物、酵母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合成,但動物本身不能合成。許多氧化還原酶類的輔基都含有核黃素,這類酶統稱為黃酶類。黃酶類在動物體內生物氧化過程中起傳遞氫的作用。當維生素B2缺乏時,會影響動物體內黃酶類輔基的合成,使機體內的生物氧化以致新陳代謝發生障礙。會引起母豬在繁殖期或泌乳期食欲廢絕或不定。體重減輕或早產、產死胎,新生仔豬衰弱死亡,有的仔堵畸形或無毛。母豬配種后4~7天時,飼喂l00毫克/天核黃素可提高活胚胎數、胚胎存活率、產仔率和窩產活仔數。
維生素C是一種含有6個碳原子的酸性多羥基化合物,因能防治壞血病而又稱為抗壞血酸。維生素C在活細胞內的各種氧化還原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參與動物機體腎上腺皮質內固醇的合成,有助于緩解應激,并消除高溫對精液質量的不利影響。公豬增喂維生素C后,精子質量有所提高,母豬則可提高受胎率。維生素C具有較強的抗應激作用,可以通過緩解應激改善母豬繁殖性能和增強抵抗力。在夏季高溫或母豬分娩前后經受環境或生理應激時,維生素C的作用更為明顯。母乳是1周齡前仔豬維生素C的唯一來源,在懷孕期和哺乳期給母豬補充維生素C可降低斷奶前仔豬死亡率。
葉酸是由一個喋啶環、對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縮合而成,也叫喋酰谷氨酸,是橙黃色的結晶粉末,有多種生物活性形式,參與動物體內的一碳單位代謝,對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促進作用。對維持母豬的繁殖性能和促進胎兒早期發育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存在于各種不同酶系統的輔酶中,參與嘌呤的合成,可提高窩產仔數,維持良好的泌乳力,防止泌乳紊亂。同時,葉酸可增加子宮PGE2的分泌,降低胚胎細胞中17β-雌二醇的合成量,從而有利于提高胚胎成活率,改善母豬的繁殖性能。在母豬妊娠早期,45~60天以前添加5~15毫克葉酸/千克飼糧,可明顯降低胚胎死亡率,提高產仔數,平均每窩可多產1頭仔豬,經產母豬、排卵數多的母豬表現尤為明顯。
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素有游離的和結合的兩種形式。結合形式的生物素常與賴氨酸或蛋白質結合,被結合的生物素不能被一些動物所利用。生物素最主要的功能是維護種豬蹄部健康,防止蹄裂、跛行和癱瘓,補充生物素可減少舍飼青年母豬和繁殖母豬肢蹄病的發病率,同時可促進胎兒生長發育和減少胎兒死亡,以及促進泌乳增多,提高母豬排卵率和受胎率,縮短母豬斷奶至發情間隔。如果日糧中生物素的含量低于330微克/千克,則會造成豬只死胎率增多和哺乳仔豬因母乳不足而生長發育不良。補充生物素可以使母豬子宮角長度和胎盤表面積增加,從而增加胎兒在子宮中所占空間,更好地為胎兒提供營養,促進胎兒的充分發育。生物素還參與豬只體內能量的代謝,刺激雌激素分泌,降低不發情率。
維生素在種豬飼糧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而它們對種豬繁殖性能的影響卻是很大的。長期飼喂品種單一的飼糧容易造成某種或多種維生素不足,從而降低母豬的繁殖水平。飼糧中維生素的補充只占混合飼料成本的2%~3%,但卻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經濟效益,為避免維生素缺乏影響母豬生產性能,可在母豬空懷、配種、懷孕期間,在母豬飼料中額外添加維生素。